文博简答|简述东汉洛阳城的布局和结构

文博简答
文博硕士考研资讯
简述东汉洛阳城的布局和结构
全城平面略呈长方形,南北约汉代九里,东西约汉代六里,故称“九六城”。城墙用土夯筑,厚约 14~25 米。东、西、北三面城墙,遗迹尚存;南面城墙因洛河改道被冲毁,但仍可复原其位置。经实测并复原,东城墙长约 4200 米,南城墙长约 2460 米,西城墙长约 3700 米,北城墙长约 2700 米,总长合汉代约三十一里。全城共设 12 个城门。东面 3 个自北而南为上东门、中东门、秏门,西面 3 个自北而南为上西门、雍门、广阳门,南面 4 个自东而西为开阳门、平城门、小苑门、津门,北面 2 个自东至西为谷门、夏门。夏门遗迹保存较好,经钻探,有 3 个门道,推测其他城门亦如此。城内主要大街,都通自城门。大街互相交叉,分隔成 24 段,这可能便是文献记载中所说的“洛阳二十四街”。据钻探,大街的宽度约 20~40 米不等。据记载,每条大街都分成 3 股,唯公卿、尚书等大臣行中道,一般行人皆行左右。城中主要宫殿为南宫和北宫。据记载,南宫在西汉时已有一定的规模。建武元年光武帝定都洛阳,先居住在南宫却非殿。以后不断扩建,于建武十四年在南宫建成规模最大的前殿。南宫的遗迹虽未发掘,但从街道的分布情形可以判断其位置在中东门大街之南,秏门-广阳门大街之北,开阳门大街之西,小苑门大街之东;平面呈长方形,南北约 1300 米,东西约 1000 米。北宫始建于明帝永平三年(公元 60),至永平八年建成。据记载,北宫中的德阳殿,“周旋容万人,陛高二丈”,规模宏伟。北宫的位置,亦可从街道的分布情形判断在中东门大街之北,津门大街之东,谷门大街之西,北面接近城墙,平面呈长方形,其范围较南宫为大。据记载,南北两宫相距七里,有复道相连。据实际的勘察看来,“七里”应为“一里”之误。勘察工作证实,太仓和武库都在城的东北隅。据记载,工商业区有南市、马市和金市。南市在南郊,马市在东郊,金市在城内南宫的西北。西晋潘岳的《闲居赋》说“面郊后市”,就是指金市的位置在南宫之北而言的。

注意:答案整理自书籍,非标准答案,仅供参考
考查院校:2022曲阜师范大学、2022武汉大学、2016武汉大学、2021河南师范大学
本文参考
《中国大百科全书 考古学》
往期干货:24文博备考必看
2023文博各高校学制学费汇总
2024年考生必看:72所文博院校考研初试参考书目(全)
2024文博考研必看|72所文博院校专硕介绍(含2024年文博考研课程规划)
文博考研|2023年文博初试真题合集
24文博备考必看|各科笔记合集
文博干货|文博非全日制院校信息数据汇总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