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擅攀鸟龙科:羽毛与蝠翼,碰撞着奇妙和怪诞(两年半纪念节目)

2023-03-26 13:06 作者:浑元龙沧海  | 我要投稿

         早上好,晚上好,全民制作人们大家好。为了迎合大家不同的口味,我将此视频分为两个部分,请大家自行按照进度条选择跳过。

        1.6亿年前的髫髻山组,那里生存的植物众多,丛林茂密。这里也便成了将近12种翼龙栖息的圣地,

髫髻山组生活的众多翼龙

但是那里栖息的恐龙普遍体长不超过50厘米。因此,只能笼罩在翼龙的阴影之下艰难求生。

髫髻山组出土的植物化石

      初春,熙熙嚷嚷的树林里,一只奇翼龙叼着食物在树林里寻找着什么。他很疑惑,熙熙嚷嚷的树林里找不见一只同类,当他试图用他婉转的嗓音来呼唤的时候依旧没有应答。

       树上即将融化的雪花跌落在他的身上,一缕阳光照射进树林中,羽毛在瞬间反射出漂亮的光泽,自己轻巧而又独特的翅膀也在光泽中显得格外透亮。但隐隐约约渗着一股寒意,这让他又回忆起了那个凛冬将至的夜晚……

奇翼龙复原图

        原本宁静的树林里突然传出来一阵同类的叫声,叫声在了无星光的天空中显得格外凄惨。他循声而来,在微弱的月光下凶手的轮廓逐渐清晰,一只达尔文翼龙叼着他的同类,鲜血在洁白的羽毛上显得格外清晰,求生的本能使她依然在不停的呼喊,在拼命的挣扎下逐渐疲惫不堪,呼喊声也微弱了起来……

达尔文翼龙复原图

         此时,他还未能知晓,这是他见到的最后一只活着的同类。

         他的本能告诉他,自己不到50厘米的体型对于翼展超过一米的达尔文翼龙来说根本不是对手,

擅攀鸟龙物种与人类的大小对比图

更何况虽然达尔文翼龙是由非翼手龙类,到翼手龙类的过渡物种,飞行能力显然不如后期的翼手龙类,但是对付自己这种只会滑翔并且扑翼辅助的飞行半成品来说了如指掌。此刻,想要活命只有趁达尔文翼龙不注意,顺着风势逃出这片地方。

       寒风呼啸而来,对于他独特的蝠翼来讲,借着风势滑翔是再好不过的飞行方式,他小心翼翼的顺着风声离开这片迷雾层层的树林,当他回到自己曾经居住的树洞时却被两只热河翼龙给赶了出来,他这才看向树下,自己窝里的蛋此时已碎了一地,回过头来,当他要捍卫自己最后一颗蛋的时候,为时已晚,热河翼龙已经将自己最后一颗蛋给推了出去。

热河翼龙

       他只能孤零零的站在树叉上,呼啸的寒风使他难以入眠。此时,几只近鸟龙正在地面上觅食,他们相比较自己来讲,飞行能力并不是很强,修长的后肢使得他们,比起飞行更擅长奔跑。这时,其中一只近鸟龙爬到他所在的树枝上,点点微弱的星光照耀在他黑白相间的羽毛上,显得格外漂亮。此时与近鸟龙共同坐在星空下的他感到不再孤独,逐渐入了眠……

       漫漫长夜,终会过去。清晨,第一缕阳光洒向他那四根鲜艳的尾羽之上,一场说走就走的旅途开始了。他相信,总有一处地方能找到它的归宿。微风轻轻吹过,他张开双翼乘风而去。

        孤身一“人”的旅途并不是那么好走,自己仍然在翼龙的领地范围内,清晨,当他起身准备觅食,一只达尔文翼龙与他擦肩而过,转而去捕食更加好捉的近鸟龙。

而与他略微产生竞争的热河翼龙在飞行食虫生态位上特化的更为彻底,自己的飞行能力显然比不上翼龙,尽管自己杂食,但也在竞争中次次落伍,在整个冬天中,总是饥一顿,饱一顿。而这,也就更加坚定了他对于旅途的决心。

       思绪逐渐被拉回了现实,阳光洒过远处的山峰,只见一只达尔文翼龙飞跃了他平生未能达到的高峰,借着风势愈飞愈远。

        就是现在,他相信,只要穿越那片山峰终会找到自己的归宿,或许这时,他才能抵达他未曾涉及的高空,他已全然忘记自己那弱不禁风的翅膀,只记得一股强大的推力将他愈推愈远……

         晚风将他身上的绒毛吹得凌乱,或许自己给世人留下的只有自己奇特的外貌与随之带来的争议,但这一切都不重要了,点点星光时隐时现,在时间的长河里,或许命运总是殊途同归的,至少他不再孤独……

       争论重重的身世

       2000年,一个小巧的印石标本在佛罗里达考古和自然历史博物馆(Graves Museum of Archaeology & Natural History)举行的佛罗里达恐龙/鸟类进化研讨会(Florida Symposium on Dinosaur/Bird Evolution)期间展出,这是一只只有麻雀大小的幼年个体,生存年代距今约1.65亿年前。修长的第三指已经显现出树栖的特征。对比现今的鸟类,耻骨指向前方,尾巴很长,尚未形成尾综骨等原始特征一度被认为是从龙到鸟之间的过渡物种,而他的命名过程,也是连连争议,2002年8月27日,中国张福成等研究员在naturwissenschaften (2002,89:394-398)上发表的论文描叙了一种生活在树上的虚骨龙类,并命名为树息龙。

     随后出现了学名有效性的争议。Czerkas与袁崇喜由另一块同属的标本发表的论文(在线论文)《Feathered Dinosaurs And the Origin of Flight》描述了擅攀鸟龙(Scansoriopteryx),出版日期是2002年8月1日,按命名优先原则,Scansoriopteryx才是有效名。

但是张福成等专家反驳说擅攀鸟龙的研究人直到2002年8月26-29日才向他们发送传真通报,因此不可能是在2002年8月1日出版。最严重的是,擅攀鸟龙的标本来源不明,极可能是走私的标本,按照国际惯例,走私的标本是不能研究与发表的。

Jerry Harris以树息龙和擅攀鸟龙的命名纠纷为例,向国际动物命名委员会提议,使具有数位物件识别号的网络资源也成为有效的学名公布处。因为提议尚未通过,擅攀鸟龙是有效名。


       与其他恐龙不同的是,它有一个无穿孔的髋臼,而绝大多数其它恐龙的的髋臼是穿孔的,当然,也不排除是幼年特征。其宽阔的圆形下颌包含至少十二颗牙齿,牙齿在颌骨前部比在后部更大。下颌骨可能已经融合在一起,这是一种仅在偷蛋龙下目中已知的特征。

        2006年 ,耀龙正模(TVPP v154718)出土于我国内蒙一带,它与宁城树息龙生存年代同属1.65亿年前,根据化石计算,他们的体长大约40厘米

,尾巴相比于宁城树息龙来讲明显缩短,尾巴末端融合成了类似于尾综骨的结构,化石中保留了羽毛的痕迹,可以看到尾巴末端有四根长长的尾羽,与鸟类羽毛的分支结构不同,胡氏耀龙的尾羽更类似于装饰用的缎带。起初人们认为,相比于宁城树息龙,胡氏耀龙逐渐愈合的尾综骨与加长的双臂正是从龙向只因(鸟类)的重要演化节点

人们推测,它那比第二指长两倍的第三只指的作用可能类似于马达加斯加的狐猴,用来方便勾出树洞里的虫子,也有可能是用来辅助爬树。

而另一种观点认为既然是从龙到鸟的重要节点, 前肢很有可能附着羽毛进而发展出了飞行甚至滑翔的能力(喜)

根据这种观点推测前肢可能附着羽毛

然而,这一观点在2015年被该科发现的新物种打乱。在徐星等人的发掘下,奇翼龙横空出世。

与先前前肢附着飞羽的猜想不同,化石中显示,虽然他的身体表面附着着一层原始的绒羽,但他的腕部有一根棒状骨骼,还残留了些许翼膜的痕迹,这在众多兽脚类恐龙中也是独树一帜的存在,对于他的飞行模式以及棒状骨骼的形态及位置还尚不确定,

直到2019年发布在《自然》杂志上的新物种——化石更为完整的长臂混元龙面世。它生活在1.63亿年前,体长约32厘米,体重约306克,为杂食性。

长臂浑元龙在肱骨近端关节面、手指和腰带形态方面明显不同于其他擅攀鸟龙类,前肢异常加长,甚至超过了中生代多数鸟类。并且具有原始鸟类那样的尾综骨,如此缩短的尾骨能进一步将身体重心前移,有利于在飞行、滑翔时保持稳定,它的发现更加肯定了他们独特的飞行模式——依靠翼膜进行滑翔甚至可以短时间扑翼辅助飞行,是“膜质翅膀和短掌骨”飞行模式;而鸟类、驰龙类和伤齿龙类则需要较长的掌骨来附着飞羽,是“羽毛翅膀和长掌骨”飞行模式。

        独特的外表与飞行模式也让它在分类上飘忽不定,因其头部衍生特征,有观点认为它属于窃蛋龙下目的一科成员,然而更多的观点认为,它位于手盗龙类的只因(基)干位置,但比起迷雾重重的身世来讲,该化石的完整性 ,也揭露了在大多数化石保留过程中不可多得的细节。在第一次重置这期视频的时候,翻了一个小车,那期视频的观点认为,擅攀鸟龙科竞争不过食虫生态位而灭绝,但是化石中保存的胃容物中保存有胃石和疑似尚未完全消化的骨质胃容物,这是在擅攀鸟龙类中首次发现的与食性相关证据,研究人员据此推测其为杂食性。而这,即是错开与蛙嘴翼龙类竞争食虫生态位的表现。

         然而,就算是错开与食虫生态位的竞争,也终究难逃昙花一现的命运。独树一帜的特征在环境的变迁与竞争对手的双重压力下终将走不了长久,随着翼龙家族更为进步的达尔文翼龙科的出现,自己的痕迹终将止步于1.6亿年前,或许在他们的种族即将消亡之际,便演绎着开头那段故事……

       …………

       夜深了,寂静的山谷下洒过凄冷的月光,它凌乱的羽毛已失去了原有的光泽,反而在月光与火山灰的覆盖下显得苍白无力。一只年轻的近鸟龙经过此地,远方显现了一丝黎明的曙光冲出黑暗,或许这时,谁也不曾知道它们家族的后代将与翼龙在亿万斯年的时间长河之中展开相爱相杀的演化征途,并且率领恐龙最后的血脉冲出白垩纪末大灭绝的黑暗,打开新生代的大门。

擅攀鸟龙科:羽毛与蝠翼,碰撞着奇妙和怪诞(两年半纪念节目)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