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长端粒≠长寿!纽约时报:长端粒增加癌症风险,端粒延寿就是骗局

2023-05-10 12:25 作者:时光派官方  | 我要投稿


编者按


本文由【时光派研究院】编译自纽约时报的文章《长端粒和长寿之间的联系是一个荒诞的故事》。


随着抗衰老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对于端粒的了解也越来越多,长端粒也被看作是长寿的秘诀。各大公司都忙着推出端粒检测的服务,想要用端粒长度书写人类寿命的生理时钟。


然而,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Mary Armanios教授最近发表的研究,却好似讲了另一个故事:长端粒带来了长寿,同时也留下了挥不去的诅咒——长端粒容易引发癌症。


让我们一起通过纽约时报的视角,解读端粒与抗衰之间的爱恨情仇,看看长端粒、短端粒哪个更有利于长寿。








端粒位于染色体末端,由重复的DNA序列组成。作为染色体的保护性结构,端粒就像帽子,保护着DNA不受细胞损伤的影响,使末端DNA得以保留,细胞可以正常分裂。


科学家们经过一系列研究发现,端粒和衰老之间似乎有很强的联系:染色体末端的端粒帽随着每次细胞分裂而缩短,一旦端粒变得极短,细胞就会进入衰老状态。


因此有人提出可以通过延长端粒来逆转衰老,延长寿命。但是,延长端粒真的可以延寿吗?长端粒就等同于长寿吗?


答案可能没有那么简单。其实,物种的初始端粒长度与该物种的寿命并没有相关性!


比如人类,虽然平均寿命六七十岁,但是人类初始端粒长度在自然界里可还排不上号。而小鼠的平均寿命是1-3年,但是它们的端粒长度比人类长。


在小鼠这一族群中,即便是拿那些端粒极长的小鼠与普通端粒长度的小鼠作比较,两者的寿命也没有什么显著差别。


同时,科学家们还研究了短端粒是否会影响小鼠的平均寿命。在研究中,科学家敲除了小鼠的端粒酶基因,端粒酶有着延长端粒的作用。然而,小鼠在基因敲除后的第三代或第四代繁殖后,才表现出寿命缩短或缺陷的现象。


不只是小鼠,其他的动物研究也有着相似的结果。


研究显示,海洋哺乳动物的端粒长度与寿命之间几乎没有相关性,反倒是体型和寿命之间存在很强的相关性。但也有研究得出相反的结论。一篇鹦鹉科物种的研究发现,鹦鹉科中寿命更长的物种具有更长的端粒长度[1]。


由此可见,初始端粒长度与寿命之间好像并没有什么必要的联系,更像是一张随机的彩票。长端粒与高寿之间的关系,好像一下子变得弱了下来。


别急着叹气,还有更惊人的,长端粒可能不止不延寿,还让人夭寿!








关于短端粒对于人体的坏处早就不是什么秘密,那些端粒短于平均水平的人患免疫系统问题和各种退行性疾病以及肺纤维化的风险增加。


有研究显示,在那些患有更加严重的短端粒综合征的人群中,婴儿和儿童主要引起免疫缺陷、骨髓衰竭和肠病,成人最常表现为特发性肺纤维化 (IPF) 和其他端粒相关肺病。然而,我们平时一直关注的癌症在短端粒人群中却十分罕见[2]。


不同于对短端粒坏处的了如指掌,我们对长端粒的负面影响知之甚少。从理论上来讲,作为短端粒另一个极端的长端粒,应当非常愉快地吸收了兄弟没有的特点,与更高风险的癌症悄悄挂钩。


为了进一步确认长端粒是否会增加癌症易感性,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肿瘤学教授Mary Armanios进行了临床研究。


研究中连续纳入了17个拥有POT1基因突变的样本,POT1突变会导致端粒变得非常长。此次研究的17个对象年龄从7岁到83岁不等,异于常人的长端粒就是他们的共同特征。此外,还有21位未携带突变基因的参与者亲属作为对照。


研究显示,POT1突变携带者除了B细胞和T细胞淋巴瘤和骨髓癌外,还可发生一系列良性和恶性肿瘤,范围涉及上皮、间充质和神经元组织。


其中,28%的突变携带者具有T细胞克隆性,67%具有不确定的克隆造血能力。此外,在研究过程中,还有4名参与者死亡。


一位73岁的研究参与者告诉纽约时报的记者,长端粒给她带来了很大的痛苦,她的脖子和喉咙里有良性的副神经节瘤、甲状腺癌和两个黑色素瘤。同时,她还患有一种名叫CHIP的血液病,这种血液病与心脏病和血癌相关。


图注:研究的一位参与者,她身受多种癌症困扰

总的来说,长端粒相关的POT1突变使患者易患家族性克隆性造血综合征,该综合征与一系列良性和恶性实体瘤相关,而这些肿瘤正是由细胞寿命延长和端粒长度随时间维持导致的。


这样的研究结果是很多坚信长端粒抗衰的人万万没有想到的,端粒过长竟然能要了人的命,哪怕长端粒真的让人长寿了,这种长寿也会伴随着疾病的苦痛。






既然长端粒并不能延长人类的健康寿命,为什么还有这么多公司、这么多机构执着于延长端粒的研究和产品?难道这就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骗局,愚弄大众的玩笑?


先别急着骂,在此之前我们得先搞清楚一件事情:长端粒并不等于延长端粒。


人类的端粒长度被限制在了一个狭窄的范围里,过长过短都需要付出代价。这里提到的长端粒是一种病态的长,并不是健康的状态。


端粒缩短导致衰老的事实人尽皆知,与之相反的延长端粒也是在正常范围内延长,并不是变得无限长。


那么,延长端粒是怎样影响寿命的呢?


实际上,延长端粒带来的延寿效果与端粒的绝对长度关系并不大,而是因为另一样参数——端粒缩短率。


研究显示,通过端粒缩短率可以预测一个物种的寿命。短命的物种初始端粒长度往往比较长,但是他们单位时间丢失的端粒也很长,所以很快端粒就会缩短到死亡值,也就活不长了。[3]


图注:小鼠端粒随时间损耗函数

比如,人类的初始端粒长度相对较短,为5至15 kb,小鼠的端粒长度约为50 kb。人类端粒以每年约70 bp的速度缩短,而小鼠的端粒以每年7000 bp的速度缩短,这是100倍的差距,这也就可以解释小鼠为什么比人类短寿那么多了。


由此可见,我们现在所说的延长端粒并不是让人类端粒长度延长到超越物种极限,而是为了弥补端粒损耗带来的伤害,让我们的端粒一直维持在一个正常的水平,从而起到延寿的效果。


那么我们如何得知自己的端粒长度是否健康呢?欢迎关注新上线的时光尺3.0,联合TRF和qFISH两项经典技术,能够以分子级的精度,衡量出人体内最真实的端粒长度。后台私信回复“端粒” 了解检测详情6万人梯度年龄端粒长度数据库,为你检测你的端粒排名。除此之外,根据检测数据,为您整理所有目前能够有效改善端粒健康,进而延缓衰老的方式。点击


这也就是人们为什么对延长端粒趋之若鹜的原因,毕竟延长端粒并没有错,错的是极端长端粒带来的痛苦。


此外,衰老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现象,涉及多种途径,生命系统的生物组织的各个层面上起作用。


哪怕是我们今天提到的端粒,也不是人类衰老的直接原因,端粒缩短带来的DNA修复能力减弱和细胞衰老等机制才是。


所以说,抗衰不能够仅仅关注一个靶点,端粒延长的手段也要配合其他的干预才能够真正让人类延寿。

—— TIMEPIE ——

这里是只做最硬核续命学研究的时光派,专注“长寿科技”科普。日以继夜翻阅文献撰稿只 为给你带来最新、最全前沿抗衰资讯,欢迎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和疑惑;日更动力源自你的 关注与分享,抗衰路上与你并肩同行!


参考文献

[1]Whittemore, & Fossel, M. (2023, April 17). Editorial: Telomere length and species lifespan. Frontiers.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gene.2023.1199667/full

[2]McNally, E. J., Luncsford, P. J., & Armanios, M. (2019). Long telomeres and cancer risk: the price of cellular immortality. The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 129(9), 3474–3481. https://doi.org/10.1172/JCI120851

[3]Whittemore, K., Vera, E., Martínez-Nevado, E., Sanpera, C., & Blasco, M. A. (2019). Telomere shortening rate predicts species life span.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116(30), 15122–15127. https://doi.org/10.1073/pnas.1902452116

长端粒≠长寿!纽约时报:长端粒增加癌症风险,端粒延寿就是骗局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