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二战时期苏联坦克的致命弱点是什么?为何德军没有把握机会取胜

2021-09-08 08:45 作者:hawk26  | 我要投稿

很多朋友已经知道,纳粹德军入侵苏联之前,苏军的坦克总数比德军要多。

然而,如果只看数字就得出结论,似乎过于草率。如果详细了解苏军装备的坦克型号,就会发现当时现役的80%坦克都是落后型号,无论是火炮威力,还是装甲厚度方面,都无法与德军新型坦克相提并论。

当然,除去众多的T-26轻型坦克、BT快速坦克之外,苏军装备的中型坦克其实与德军相当。1941年,德国生产了2923辆中型坦克(III号和IV号),同期苏联则生产了3131辆T-34中型坦克。

尽管苏联的T-34坦克数量比德军更多,但早期的T-34有几个极端危险的曲线,首先就是车载设备落后,甚至没有无线电台。其次,苏军坦克部队存在士兵文化水平低、车组缺乏训练、后勤保障效率太低等问题。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坦克自身的问题,这些问题长期困扰着T-34坦克,其中之一就是坦克发动机空气滤清器中的机油过滤器。在作战条件下,车组成员根本没有时间清理机油过滤器,如果坦克长途行驶,坦克发动机就会损坏。

通常,柴油发动机在运行10~15小时后,就需要进行检修,如果不进行检修,那么30~50小时之后,就会出现严重故障。这个问题并非发动机本身的问题,却会严重影响发动机的寿命和可靠性。

这个问题并非什么秘密,苏联高层对此非常清楚。苏军赫洛波夫少将曾经对领导人表示:“我们的柴油发动机缺点就是空气滤清器设计非常糟糕,造成T-34坦克较低的战斗效率。美国方面甚至认为,只有间谍和破坏者才会设计出这样的装置。”

此外,影响苏军坦克部队战斗力的另一个致命问题就是大部分重型装备的可靠性非常低,这个情况直至1943年下半年才得到改善。苏军第37装甲师曾经报告,经过1500千米的行军,该师装备的坦克有一半以上已经坏了,没有办法修复。

需要说明的是,第37装甲师装备的是全新的T-34中型坦克和KV系列重型坦克。由于大量坦克无法得到及时的修理,因此这支部队根本没有战斗力。从这个角度来看,苏军当时的重型装备确实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

实战结果表明,尽管德军坦克数量较少,但苏军新型坦克由于存在设计缺陷,制造工艺存在问题,战斗力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样出色。即便是被吐槽成“七兄弟之墓”的美国M3格兰特/李中型坦克,从可靠性方面也超过了当时的T-34坦克。而KV-1重型坦克的问题更加严重,因为机械故障抛弃的数量,有时候甚至比战斗中被击毁的数量还多。

然而,纳粹德国却没有抓住这些致命的缺陷击垮苏联。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德军改变了早期“闪电战”的战术,转而依赖重型坦克,希望能够依靠凶猛的火力和厚重的装甲,来突破苏军的坚固防线。不过,当时的机械技术存在缺陷,无法让重型坦克获得理想的性能。依赖重型坦克的德军不仅要头疼装备的妥善率,还要头疼数量不足的问题。而苏联方面对T-34中型坦克进行不断改进,提升了性能和可靠性,慢慢取得了优势。

二战时期苏联坦克的致命弱点是什么?为何德军没有把握机会取胜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