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喜欢对爱我们的人生气
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个问题,我们更容易对那些关系与我们十分亲近的人发脾气 比如爷爷奶奶 爸爸妈妈,或者是我们的另一半,对那些关系与我们不是怎么亲近的人反而不容易发脾气。开始这个话题之前,我们先排除极端例子。首先,我们潜意识里明白一点,对于那些关系与我们亲近的人,我们更容易重新获得他们的原谅与关心,而对于那些关系与我们不是怎么亲近的人,若要再次获得他们的信任与原谅是十分困难的,可能一次的破碎,以后就再也不会恢复了,所以我们在表现上会表现的十分克制,不想露出我们不好的一面给对方而留下坏的印象,而对于亲密的人而言,我们却恰恰相反。 比如我们回家时,爷爷奶奶的一句闲谈的话,我们可能就会生气,但是我们心里知道,过一会就又好了,就像什么事情没有发生一样。 如果举一个不怎么恰当的例子的话,就是当我们走在街上的时候很可能怕一个小小的举动就引起了旁边菜市场里狗的注意,但是面对我们自己家的狗狗时,你不仅不怕,很可能拿它出气。 但是我们的这些行为很可能伤害了那些关心与深爱我们的人,这显然是不明智的。 在生活中,一些对关系的处理与自我忍耐时必须要学会的,因为为了更长远的考虑与发展,这个过程往往让我们不愉快,白天时,我们在学习与工作,这种负面情绪积累了一整天,当这一天快要结束时,我们往往会选择发泄出来,而此时又恰恰是我们回到家,面对与我们最亲近的人的时候,因为我们潜意识里面知道他们会很快原谅我们,所以我们更容易把这一整天的不满与负面情绪发泄给他们。比如,回到家里,你的家人说了一句:回来了,今天过得还好吧。而我们可能会说:别吵了,我就想一个人静一静。这时候如果家人再说上一句话,可能一场爆发式的争吵就发生了,我们把今天所有的不满与愤怒在这一刻爆发了。记住,他们可以是我们的倾述对象,但不能是我们的发泄对象。我们往往把两者颠倒了。有时我们会和自己的朋友倾述不满,而反过来发泄在自己家人的身上。我以前在广东生活时,夜晚总能看见一群已经成家的大老爷们在一个座子上边喝啤酒边吐槽自己家,说家里人多么的不是,当然有一些家庭确实是,这里讨论的不考虑这种情况。对于家人,因为他们爱我们,所以更会唠叨我们很多,因为关心我们,所以更会为我们感到难过,而对于那些朋友,他们可能就是刚好把这当作一个故事听,而你刚好要倾述,一个愿意听一个愿意讲。或者他也有类似的故事,刚好一起诉说罢了。而与我们亲密的人交谈时,在听到我们诉说时,往往会问我们更多问题,希望了解更多来帮助我们,我们此时会想起之前更多不好的事情,更气愤,只想一口气把这件时说完,中间几次被询问打断后,我们便开始不满,认为真不应该把这件事情与自己的家人或者伴侣述说,后面可能闷闷不乐,或者升级为争吵。 所以在这里我希望大家能做到下面几点 对于被倾述者,中间尽可能不要打断倾诉者的诉说,保证对方一次性把话说完,之后在找机会询问与解决。比如在晚饭时你的伴侣说了一家让TA很气愤的事情,等晚上睡觉时慢慢聊,把这件事好好与TA解决并且安慰与鼓励TA。 对于倾述者,我更希望我们能把家人是我们的倾述者而不是发泄者的这点记住。 对于我们而言,变成一个有耐心的人很重要。凡事都先思考几秒,在生物学里,坏的信号比好的信号先到12秒,当我们不快时,可以先等12秒,说不定会好一点。 如果不想让家里人操心,可以在回家时先自己放松一下,去一个小吃摊做一些时间,或者有人喜欢抽烟的,可以先抽几只。当然,我不知道会不会举杯消愁愁更愁。如果有人喜欢对自己做功的话,记得注意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