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打了1年,俄或收获3个“好处”,很多人一开始就讨论错了
俄乌冲突跨过一周年,俄罗斯虽然局势不乐观,但也收获了三个“好处”,而很多人一开始就讨论错了一点,普京发起行动绝非是一个简单的计算错误。
在一年前的2月24日,震惊世界的俄乌冲突正式爆发,俄军大规模的特别军事行动以排山倒海之势,从数个方向对乌克兰发起向心突击。但一年过去了,如今俄乌双方已经打成了僵局,俄军曾经控制的地区,有接近一半被乌克兰的反攻重新夺回,目前两军仍然在顿巴斯一线苦苦鏖战。不得不说,俄军通过此战显示出的水平,与战前外界估计的确实有不小的出入,当时恐怕没有多少人预计俄乌冲突会发展到今年。不仅如此,现在看来俄军要彻底取得胜利也非常困难,俄乌冲突的未来显得扑朔迷离,在这种背景下难免出现了一种声音,那就是认为俄总统普京发动特别军事行动是一个严重的战略错误。

持有这种观点的人,理由可能主要分为以下几点。首先,俄罗斯因为俄乌冲突和西方国家的经济合作关系被彻底切断,尤其是俄欧能源合作的终止,这对俄罗斯经济造成了重大且长远的打击。其次,俄罗斯采取行动之后反而给了美国可乘之机,华盛顿得以将原本分散的北约联盟重新团结起来。不仅北约成员国普遍提升军费,就连原本保持中立的芬兰、瑞典也准备加入北约,这是俄罗斯政治上的损失。最后俄军在战场上的前景仍然不明,随着乌军得到西方更多的军事援助,也许俄罗斯会被拖入一个深不见底的深渊中被消耗殆尽。

应该承认,上述问题都是客观存在的,如果只看上述问题,似乎确实会认为普京总统的决定是战略错误。但是,如果设身处地的站在俄罗斯角度上看,就会发现普京总统的选择其实是被逼无奈,俄罗斯根本就没有其他选择。在俄乌冲突爆发之前,乌克兰在西方8年的军事援助之下,已经重新整顿了军队,这一点从冲突爆发后乌军的表现就可见一斑。而在2022年初,乌军对乌东民兵武装的压迫已到了一个极点,顿巴斯地区的亲俄民兵已无法长期维持阵线,这是促使俄军发起行动的重要原因。西方和北约的逐渐东扩也是一个战略性的趋势,如果普京不采取行动,那么乌克兰只会一点点的向北约倾斜,最终加入北约,而俄罗斯的地缘战略环境将只能用绝望来形容。从这个意义上说,很多人一开始就讨论错了,普京不是不知道发起行动的风险,但他恐怕别无选择。

况且,虽然俄军到目前为止遭受了严重的损失,但普京绝非一无所获,在承受损失的同时,俄罗斯也获得了三方面的好处。第一个好处,俄军通过实际军事行动的磨练,发现了以往存在的许多问题,并可以借此改善指挥系统以及部队装备质量。例如实战表明,俄军营级战术群严重缺乏步兵,而俄罗斯基层部队之间通信难题,还有俄军战场态势感知能力严重不足的缺陷,始终困扰着作战。俄军正在这些问题上进行修整,例如大规模的增加无人机和通讯系统。至于俄军的损失,这其实也是不可避免的,但俄罗斯通过消耗一批老旧装备,也能增加新装备在部队中的比例,例如俄军损耗的T-72初期型号,就很可能被更新的T-90M或T-72B3所取代。

其次,俄罗斯因为俄乌冲突也实现了经济的转向,并度过了转向的阵痛期。以往,俄罗斯能源出口大部分对象是欧洲,但在俄乌冲突一年后的今天,俄罗斯主要的经济合作对象变成了中国和印度,和西方的比例则降至微乎其微的程度。考虑到俄罗斯和西方之间的恶劣关系,这种脱钩迟早要发生,俄罗斯也算是通过俄乌冲突,实现了长痛不如短痛的转变。
最后,特别军事行动的结果还不好说,至少目前俄军控制乌东四州相当一部分区域。如果最终俄军能够完全控制乌东四州,并在此基础上和乌克兰签署和平协定,那么俄罗斯将得以把西部边境向前推进上百公里,获得一大片安全缓冲区,这仍然是战略性的胜利。正因如此,在一切尘埃落定之前,就不应该断言普京做出了错误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