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伟大的动漫大师背后,都有着一段“难以启齿”的岁月

2021-06-02 16:47 作者:隔夜也很宅  | 我要投稿

01.美好或许也只是一厢情愿

六一,不仅是属于儿童,也属于那些仍怀揣着童心的人,很庆幸我也能和孩子们一起愉快地欢度这个节日,因为在这物欲横流的社会及无尽的社畜生活当中,怀瑞这一个童趣的心,能让我得到些许安慰。

同时那个美好的二次元世界,也让我能以真挚的眼光去对待他人和世界---

二次元,是一个给人遐想与梦想的世界,相信在所有人的心中,都是梦幻的存在,在潜意识里,也以为这些如花般美好的作品,也是创作者们在花草田园中孕育出来的。

又有多少人,曾被这些虚构的世界打动,也想为之拼搏一生,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

相形见绌之下,更多的人过着996生活,没有热血的冒险、没有患难之下的友谊,只有老板的催促和同事的内卷---

然而,现实总是残酷的,日剧《light high》中就有这么一句话:“你以为创作出少女在花田里奔跑的动画的人,就是那种在花田里奔跑的人吗?怎么可能。他们是呕心沥血燃烧生命创作作品的人!”。

确实,在我了解动画真正创作历程后,才发现,那些带给我们希望的世界,也诞生在另一层面的地狱之中。

02.那些难以启齿的岁月

如果说,动画世界真的有一个王国,那这个王国的名字必然是叫吉卜力。

这个诞生于1985年的日本动画工作室,绝对算得上是世界数一数二的动画制作公司,它创作的世界,承载了无数80后、90后的梦想,也让无数人开始对二次元世界有了向往。

1983年,宫崎骏首次开始执导动画电影《风之谷》,他一人担任导演、脚本、分镜的全部工作。1984年,《风之谷》上映,这部构架宏大、主题严肃的英雄史诗,让宫崎骏这个名字响彻日本。

当年,他44岁,可谓是大器晚成。在国内,44岁已经是半只脚踏入退休,但对于宫崎骏来说,是数十年磨一剑的开始、传奇的开端。

而后,《魔女宅急便》里魔法与童话的世界,让无数少女心生向往,在其后的日本动画中,“乘坐扫帚遨游天际”就成为了魔女的象征;

《幽灵公主》中人与自然界的搏斗,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与无情;

《千与千寻》那奇幻的世界,反映了人间的欲望和丑恶,是宫崎骏献给人们的寓言童话---

但这些闻名世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的作品,背后都离不开宫崎骏那暴君般的统治。

在很多人看来,能够创造出如此梦幻世界的人,内心必定是充满童趣,况且宫崎骏的长相,更是与人们心中“和蔼”、“慈祥”的印象相吻合,然而,对动画行业稍有了解的小伙伴应该知道,宫崎骏其实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独裁者”。

在那看似祥和的皮囊下,有着一颗待人苛刻的心,无论对他人还是自己,都不会温柔相待---

宫崎骏从业50多年以来,一直保持着早上9点上班,半夜2点下班的工作习惯,每天活得像个机器一样,只为创作而活动。

对待员工,他更是专横,他不会因为你是行业新人而宽恕你犯的错误,也不允许老员工在任何时候怠慢自己,在他看来,吉卜力的每一个人,也应该和他一样,都是机器里的零件,一颗螺丝都不能松动---

对于手绘主义者的宫崎骏来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无法接受CG技术,同样也非常排斥CG技术的监督,在《悬崖上的金鱼公主》上映时,就曾因据不使用CG技术而成为话题。

然而,不跟上时代的人终会被抛弃,在CG技术是主流的动画行业,宫崎骏还是选择去尝试接触CG动画---

他也贯穿自己一直以来的作风:要做,就要把最好的作品做出来。

在短篇动画《毛毛虫波罗》中担任CG的樱木优平,就因制作效果始终没有达到宫崎骏的要求,多次在社交帐号上发文,表示自己濒临崩溃的边缘,身心都承受着巨大的痛苦,甚至已经产生自杀的念头....

可见,暴君的统治,并非常人所能接受的。同样无法承受地狱的,还有庵野秀明---

当年,23岁的庵野秀明担任电影《风之谷》的原画,因痞子先前有在《超时空要塞》担任原画的经验,宫崎骏便把巨神兵的部分交给他。

然而,作为行业新人的他,只会画机械和特效,对人物一窍不通,根本无法承担重任,年轻的痞子回答“我怎么可能画得出巨神兵”。

结果宫崎骏只冷冷地丢出一句:“要画就画,不能画就滚。”

庵野秀明只好硬着头皮上,好在,经历了无数日夜的赶稿后,痞子还是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风之谷》中,巨神兵慢慢融化,并发射出激光攻击王虫的场景,惊艳了所有人---

而痞子在完成《风之谷》的作画后,便离开吉卜力,与宫崎骏的关系也好似巨神兵解体。从此,动画业界多了一个名为《EVA》的传奇---

虽说这个传奇在宫崎骏看来只是“连三分钟都看不下去”,痞子也说自己从《红猪》开始就已经对宫崎骏的作品不满意了。

但在庵野秀明看来,宫崎骏是他的第二位老师,也曾说过这样的一番话:“因为宫崎骏是示范给我'动画该怎么做、电影该怎么拍'的人,所以我视他为老师。就算他不承认,事实也无法改变的。”亦师亦敌的关系想必对于庵野秀明来说,是非常可贵的。

“我来驾驶EVA,怎么可能”,“要开就开,不开就滚”,这段《EVA》当中经典的台词,折射的不仅是宫崎骏与痞子,在我看来,也同样可以用在宫崎父子身上。

作为动画大师的儿子,宫崎吾郎自然不想活在光环之下,在成年后,他也投身到父亲为之拼搏的动画行业当中,只是,作为大师的儿子,他的成绩并没有达到众人的预期---

接下《地海战记》的工作后,宫崎吾郎也和广大动画制作者一样,不分天昏地暗的画稿,想向父亲证明自己的实力。结果宫崎骏对《地海战记》的评价只用区区二字形容---乏味!

也许是原作小说过于优秀,毫无动画制作经验的吾郎无法胜任改编的工作,也可能是因为“大师之子”的这个名号,人们在他身上投放了过多的期待,宫崎吾郎的首秀,以失败告终。

就连大师的儿子都无法得到人们的认可,那当宫崎骏老去时,又有谁能继承吉卜力呢?

吉卜力既是动画的天堂,也是创作者的地狱,如果有人要继承它,就必须有能够兼顾这两者的能力和素质。而吉卜力创办至今,也许只有一个人有资格继承王位,他就是吉卜力的又一核心人物---近藤喜文。

1968年,这个年仅18岁的热血青年,步入了这个他将之付出一生的动画行业。十年后,他与高畑勋、宫崎骏相识,并共同参与《鲁邦三世》的制作。

随后,近藤喜文一直追随着这两位前辈,可以说,吉卜力工作室的成立,绝对少不了近藤喜文的付出。之后的《萤火虫之墓》、《魔女宅急便》、《幽灵公主》都由他担任作画监督。

1995年,近藤喜文首次担任监督,创作了一部名为《侧耳倾听》的动画---

作为吉卜力首部表现现代生活的剧场动画,也是近藤喜文唯一一部担任监督的长篇动画,以真挚的情感和写实的分镜,向人们展现了近藤喜文那足以继承吉卜力衣钵的实力。

虽然有关近藤喜文真实工作情况的可查资料少之又少,但我们仍能从《侧耳倾听》中寻得蛛丝马迹。

当女主月岛雯为圣司制作小提琴的工艺惊叹时,圣司只是冷静回答:“小提琴的造型在三百年前就已经完成了,只是靠工匠的技术来决定音色暴力,这种水平谁都做得出来。”

对于近藤喜文来讲,前人早已固定了动画制作的框架和体系,自己也不过是跟着他们的脚步点缀修补他们的成果,他没有想过要为动画行业在创什么辉煌,只想尽自己所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而月岛雯为追逐自己写小说的理想,整天废寝忘食的钻研写作技巧,甚至因为没有专心听课而导致成绩下降,被父母责备时,仍坚持自己的想法。而他的创作,最终也得到了圣司爷爷的认可---

在吉卜力工作的十七年里,近藤喜文凭借着自己乐观而坚定的态度,承受了那个押守井和庵野秀明都难以忍耐的苛刻,日夜在工作台中描绘着吉卜力的梦幻世界,但也正是他的热情,让他的生命也停留在工作台上。

在《幽灵公主》上映的三个月后,近藤喜文因主动脉夹层发病而离世,日积月累的疲倦和压力,也许就是他离世的真正原因。从宫崎骏写给近藤喜文的悼词中我们就能明白,那连宫崎骏都为之佩服的努力和抗压能力,是何等珍贵---

03.最后

任何伟大的创作都有不凡的经历,通过了解动画创作背后的故事,我们虽了解到残酷的真相,但也没有打破心中对二次元的美好幻想,反而让那些如花田般美好的世界更加熠熠生辉,也多了一份对创作者的敬意---

宫崎骏独断横蛮确实让人难以接受,但也正是这样的他,创作出让无数人向往的梦幻世界,也许宫崎骏与吉卜力,就是那句“严师出高徒”最好诠释。

其实在国内,也有一位不亚于宫崎骏的暴君导演---饺子。他用《哪吒》的50亿票房,让人们看到了国漫的前进的方向。

医学院毕业的饺子,用10年时间,从自学动画制作的菜鸟蜕变成“国漫之光”导演,绝对离不开背后精益求精的态度。《哪吒》的制作受限于资金,很多制作环节都不得不让这个导演亲自上阵。“剧本”、“动作指导”、“人物”设计都要自己把关,就连哪吒的人物设计,都是从上百个版本当中敲定出来的---

如此追求完美的导演,以至于员工们都要大声诉苦:“两三帧的画面都要挑毛病。”

但也正是有这种严苛的动画人,才有《哪吒》今天的成就。更何况在动漫不受国名带待见的当下,饺子仍能抱着一颗赤子之心去追逐梦想,相信有这样的动画人,未来国漫必会有一个发展的突破口,成为我们引以为豪的产业。

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伟大的动漫大师背后,都有着一段“难以启齿”的岁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