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唯星空与美必须坚守——读懂王慧斌

2021-02-23 11:31 作者:意趣阁艺术沙龙  | 我要投稿

文/沈敬东

摄影/梅思源

不知怎么的,提到王慧斌我就联想到凡高,亚欧大陆的东西两侧,不一样的天才,一样的星空。


凡高的画许多人不懂,我也一样。

很小就知道凡高,在各种画册中看到过他的画和文章,除了知道他在美术史中的重要性外,他的画我并不喜欢。

后又找来《渴望生活》他的传记和他的书信看,一次次被感动,也无助于我对他作品的喜爱。

直到六年前去荷兰阿姆斯特丹看了凡高美术馆,静静地站在他的一幅幅作品前,看到他生命最后的一系列画,我才真正地为之感动,才真正读懂和认识了他。

之后每次去凡高美术馆都要去拜访一下,就像去看一个老朋友。


对于王慧斌的画,我也是从一开始不接受,到慢慢理解,并逐渐读懂和认识的。其实我很早见过他的画,就知道他,也很早认识他。

后来他从家乡离职后,怀揣理想来到了北京,来到宋庄,走得就更近了,仿佛成了一个战壕里共同作战的战友。


王慧斌画鸟笼子画青花瓷一画就是十多年,他是执着的,甚至是固执的,他的画好像是他自己与自己心灵的对话。

他的画不是让人一眼就喜欢的画,他是画给未来看的吗?

可是他不管这一切,他仿佛是艺术极致之美的顽固追求者,只知耕耘,不问收获。


历史往往会开相反的玩笑,淡泊名利,不一定就门庭冷落鞍马稀。


2010年以来,王慧斌以他的执着和坚守,以他对艺术、对文化、对社会的理解,以他不懈的努力,逐渐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首先是文学界、诗歌界等一些社会精英关注了王慧斌,初步理解了他作品的含义,纷纷写文章阐释。

在他们的解读下,王慧斌的作品显现出独特的艺术精神,传达了中国当代艺术的不凡品味。


于是我得出这样的结论:王慧斌的画和凡高一样不是为了赏心悦目而画的,他仿佛身兼着一种责任,不自觉地记录了一个时代最隐秘也最狂野的心路历程。


每次去纽约莫马美术馆,凡高的《月夜》那幅不大的画前总是挤满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画的旁边也总是站着一个高大魁武的让人望而生畏的黑人保镖,让你无法靠近画很近,这是只有凡高才能享受的待遇。

想想凡高的生前就使我黯然神伤,我在想,当百年之后,当我们的荣光全部淡去之后,王慧斌的画放在美术馆里,是否能有凡高的待遇吗?

这也许不是我们能想象的。


沈敬东

2016年初夏



作者简介

沈敬东


沈敬东

1965年 生于中国江苏省南京市

1984年毕业于南京晓庄师范学校美术班 

1991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版画专业 获刘海粟奖学金

1991-2009年南京军区政治部前线文工团从事舞台美术

现在工作生活于北京和南京


唯星空与美必须坚守——读懂王慧斌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