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两次盗窃“中国的时间”,抄袭天文历法授时系统
他们不仅抄袭我们的文明成果,而且编造、虚化我们的历史,攫取权力,以达到同化的目的。
在农耕文明时代,天文历法是最高科技领域,即使在现代,准确的天文授时也是一切科学、经济社会生活的重要基础,就设想一下,飞机起飞降落的时间误差会发生的连锁后果。
在远古时代,中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观象历法授时系统,“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的观象授时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创造了中华文明。
而近代以来,西方学界先后提出“巴比伦起源说”、“印度起源说”,一直在蓄意弱化、虚化观象授时起源于中国这一事实,并借此宣传“中华文明外来说”,直到河南濮阳西水坡遗址发现了,6500年前的观象授时的历史遗迹,这场延续几百年对中华文明起源于本土的怀疑,才尘埃落定。
明清以前,中国的天文授时一直站在世界的前沿。西方觊觎中国的科技成果,实施了两次全面的抄袭。
第一次抄袭授时历,西方制定了格列历。元代科学家郭守敬对天文观测圭表做出了重大的改进,传统表长为八尺,而郭守敬创造的高表达40尺。他发明了景符,利用光学中小孔成像的原理,使日影测量准确到两毫米之内。公元1281年,郭守敬发布了“授时历”,其回归年长度(一年的时间标准)365.2425日,比现代实测只有每年近26秒(0.0003日)之差,积累3320年才有一日的误差,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历法授时系统。
随着元朝对欧洲的扩张,西方不仅得到“四大发明”,而且获得了包括历法授时系统在内的中国的全部文明成果。三百年后,罗马教皇格列组织人在“授时历”的基础上,编制“格列历”,并于1582年公布,也就是现在的公历授时系统。
格列历用的授时标准,就是中国授时历的时间标准。而欧洲在1576年,才建立的第一个天文台——第谷天文台。因为岁差的原因,恒星之间的距离每年都在变化,需要长年的观测积累才能得到正确的数据,中国几千来不间断地进行天文观测,才取得成就,西方不可能在短短的八年时间达到的,因为没有足够的时间周期以及数据,去记录和纠正岁差。为了掩盖格列历来自中国的真实源头,他们编造了“罗马儒略历”、埃及天文学家的故事。
第二次抄袭,利玛窦、汤若望为了抬高身份,便利于传教,掩盖历史真相。
在明清以前,中国的天文历法授时系统一直领先世界。明代天文学家邢云路,生于嘉靖二十九年(1549)左右,卒于天启六年(1626年)。万历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在他任河南佥事时,发现《大统历》与天象实测不合,因而奏请改历。万历三十六年戊申(1608年),他在兰州立六丈高表以测日影,写成《戊申立春考证》一卷。书中提出一回归年长度为365.24219日,这个数据同现代理论计算值每年只差2.3秒,是当时世界上最精密的数据,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历法授时系统。而且他在《古今律历考》中指出:“星、月之往来皆太阳一气之牵系也。”指出行星运动受太阳吸引力支配的思想,这是世界上首次提出“引力”概念,所以苹果砸牛顿的脑袋,发现万有引力的故事,是假的。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邢云路被召入京,参加国家天文台的天文历法授时系统的改造工作。
一个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天文历法授时系统的国家,怎么可能是利玛窦、汤若望传授给我们历法呢?小学生给教授上课?弥天大谎。
利玛窦,1582年(明万历十年)被派往中国传教,1610年在北京逝世。而且利玛窦在自己前往北京途中,在日记中明确记载:中国当时的天文历法授时系统优于西方。邢路云1608年在兰州依靠的中国传统天文仪器圭表和测时方法,完成授时测量,这不可能来自利玛窦。
汤若望,1620年(明万历四十八年)到澳门,在中国生活47年,历经明、清两朝。
1634年,汤若望协助徐光启完成了《崇祯历书》。邢云路、汤若望、徐光启都在钦天监,也就是国家天文台干活,也是邢云路科技成果的传播和保存的地方,《崇祯历书》使用的是邢云路的成果。
1645年,汤若望压缩《崇祯历书》,偷梁换柱地命名为《西洋新法历书》,进呈摄政王多尔衮,清廷定名为《时宪历》,册面上印有“依西洋新法”五个字,颁行天下。所谓西方帮助明清制定天文授时系统,是彻头彻尾的抄袭,是掩盖了真相的历史谎言。
汤若望偷梁换柱,成功抄袭中国的天文历法授时系统。抄袭成功让汤若望获得朝廷信任,被任命为钦天监监正(国家天文台馆长),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洋监正,开创了清廷任用耶稣会传教士掌管钦天监的将近二百年之久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