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将手下出弱兵?原因有三!
徐殿龙老师管理实学100招之强将手下出弱兵
常言说,强将手下无弱兵,但在一些企业或工作中,强将手下有弱兵甚至出弱兵的现象却屡见不鲜。
强将手出弱兵,并非从一开始就注定了的,而是随着实践、时间等逐渐形成的。我们经常看到,一些企业家在创业或在困难情况下,大都能听取听进别人意见,但随着企业的不断做大做强,个人权威的逐渐形成,在企业不仅一人说了算,还一手遮天,不仅不能听进别人意见,甚至连听取都不可能了,大有“老子天下最能”之气概。一旦这种“气概”形成以后,在他离去的时候,企业自然会出现权威真空,给企业的发展带来难以预料的影响,弄得不好将造成企业的短命。

另一方面,很多企业开始时是搞五湖四海,各种人才都有,各路豪杰汇聚, 但当领导形成强势后,往往和同样是强势的部属就很难搞好关系,这种情况出现后,要么强势员工不受重视被“搁浅”,要么就被逼无奈走人而另谋高就。而留下来的大都是“弱兵”或甘当“弱兵”,这些“弱兵”的特点是既能容忍强势领导的古怪脾气,又崇敬领导的强大本事这样的结果, 即使“弱兵”的业绩不如强势员工好,领导也会喜欢并和他们“和睦”相处。

管理上的“强将手下出弱兵”改变了在战场上“强将手下无弱兵”的看法, 我个人认为大致有三个原因:
一是强势领导太强,凡事我说了算,所有的所有都必须按我说的去做,对的要执行,不对的也要执行长此以往,部属都成了“没长脑袋”的“听差者”;
二是员工甘愿示弱,主人翁意识淡薄,认真负责、主动锻炼自己,自觉培养意识不够;

三是缺乏人才成长机制,片面注重个人能力至上,不注重团队和组织建设。企业发展不是一两个人的事,也不是一两天就能完成的,往往需要几个人、 几代人、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完成发展大业。因此,作为领导,当甩手掌柜不对,但“事必亲为”、不放手使用和培养人才也同样不对,因此,无论是领导还是员工,都要自我调整,强势领导要注意不要任性地一味的“强”,更不能随意压制甚至开除有真才实学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员工,“弱兵”也不要在领导的强势之下放弃思想和能力的锻造和提高。对强势员工来说,也需要在发挥能力的同时注意自己的行为处事,以减少和领导的冲突,在和谐中共赢、多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