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红楼梦:薛宝钗在贾府管家理事杀疯了!夺权弄权,挑拨离间!平儿一句话就把她打回原形

2022-12-13 11:59 作者:南山橘暖读书时  | 我要投稿

大家好,今天说一下《红楼梦》里薛宝钗在贾府管家理事这一细节。《红楼梦》中薛宝钗对权势和利益的狂热,绝不亚于贾雨村。她一旦沾染到权利,立马就会“热毒”发作,得意忘形。


王夫人委托她帮忙管家理事,她就感觉自己已经成了荣国府的当家主母一样。不仅逾越了本分,卖弄才华,而且处处针对王熙凤,打压贾探春,连李纨都看不下去了。平儿更是忍无可忍,一句话就揭穿了她的老底,把她打回了原形。


一、薛宝钗管家:外四路的表姑娘,抢着干贾府媳妇的活儿。


很多人认为薛宝钗在贾府管家是亲戚之间帮忙,这其实是一个天大的误会!古代一个家庭的内部事务,只有两种女人可以管,那就是本家的媳妇和亲生的女儿。


比如贾府的内宅事务,就是贾母总顾问,王夫人总指挥,王熙凤负责具体的管理和实施工作,李纨也没有真的闲着,她在照料小姑子们。再往下那些管家娘子们,都是贾府的奴才了。


薛宝钗到底算哪根葱?她一个外四路的表姑娘,插手贾府的家务事,说破天也是不合礼数规矩的,就是典型的“抢活干”。


她和林黛玉还不一样,人家林黛玉至少是贾府的养女,和贾府的血缘关系很近。


但是薛宝钗呢,她和贾府的血缘关系很远,她在贾府管家理事这样积极,就代表着她想当贾府的媳妇。


王熙凤对平儿说过:“林丫头和宝姑娘他两个倒好,偏又都是亲戚,又不好管咱家务事”,只有三姑娘探春才是“咱家的正人”。


王夫人也肯定知道这样安排薛宝钗来管事,肯定是不合适的,但她是真的没办法了。因为王夫人害怕,如今王熙凤已经跟她离心离德,李纨和探春跟她也都和她不是一条心,她治下的乱象如果捅到贾母那里,贾母肯定要问责她。所以,她要让薛宝钗专管贾府的安保工作,监督那些吃酒赌钱的婆子们,不要闹出大乱子,让贾母怪罪她。


有读者为宝钗不平,认为这是她亲姨妈王夫人安排的,她寄人篱下怎么敢不听呢?是的!宝钗的确是不敢不听,人在屋檐下,她给王夫人当枪使也不是一回两回了。


但问题是别把薛宝钗说的那么无辜可怜,她都是自愿的,上赶着去求被利用!之前金钏跳井事件,少爷“逼淫母婢”这种丑事,她都主动地往上凑,不仅给王夫人洗白,还拿自己的衣服给金钏儿当寿衣。


这种绝佳的奉承王夫人的机会,凤姐、探春为什么都不去呢?是她俩没宝钗聪明吗?并不是,只是她们的处境比薛宝钗好太多了,根本不需要利用这种恶劣的机会,去巴结讨好王夫人。


薛宝钗根本没得选,她和母亲哥哥常年赖在贾府求庇护,什么脏活累活都要帮王夫人干才行。


王夫人这样安排,包含着对贾母宣示:她属意宝钗做儿媳的一层意思,管家理事好像是她给薛宝钗的实习期一样。薛宝钗经营了这么多年的金玉良缘,戴着金锁,看通灵玉,绣肚兜,笼红麝串都没掀起过什么水花,如今终于获得了王夫人给她的实习机会,她怎么能错过呢?


那么,当薛宝钗获得王夫人授权管家理事的时候,薛宝钗知道这样不合规矩,会惹人非议,也必须硬着头皮去做。她不敢拒绝王夫人,也不能拒绝权力的诱惑!当她沾染到权力之后,就立刻上瘾,一发不可收拾,得意忘形地杀疯了。


二、狠踩王熙凤,打压贾探春,薛宝钗被权力冲昏头脑。


薛宝钗管家理事的前半阶段,活灵活现地展示出王熙凤自谦的那句话:拿着棒槌当针使!


原本王夫人只让她管着荣国府的安保监督工作,她只需要白天“在上房监察”,夜间“针线暇时,临寝之先,坐了小轿带领园中上夜人等各处巡察一次”,打个卡,意思意思,尽到了责任也就可以交差了。


但是,对于热衷功名利禄的人来说,薛宝钗体内的“热毒”一旦接触到权力就被激发出来,不赶紧趁机谋取最大利益,拼命削尖脑袋往上爬,哪里对得起她的“青云之志”?


一个金陵没落商贾之女,能有机会掌握京城权贵荣国府的管家权,这简直比中了头等彩票还要稀罕,薛宝钗本身就非常沉迷权势富贵,以至于到了自欺欺人的地步。


她住在荣国府就以为自己也是贵族小姐,帮忙管家理事,就以为自己距离当家主母只有一步之遥也很正常。


所以她逾越了自己的本职工作,跑来掺和李纨和探春的兴利除弊改革。并且全程都在狠踩王熙凤,打压贾探春,根本不把李纨放在眼里。


一起来看看薛宝钗说的那些话,做的那些事,首先看她如何狠踩王熙凤。


书中写,宝钗忙走过来,摸着她的脸笑道:“……从早起来到这会子,你说这些话,一套一个样子,也不奉承三姑娘,也没见你说奶奶才短想不到……总是三姑娘想的到的,你奶奶也想到了,只是必有个不可办的原故。……她这远愁近虑,不亢不卑。她奶奶便不是和咱们好,听她这一番话,也必要自愧的变好了,不和也变和了。”


真的是背后咒骂埋怨王熙凤的人见多了,但敢当众拉踩挑拨贬损的只有薛宝钗一个。


宝钗这段话有这么几个关键点:1、“才短想不到”,是嘲笑王熙凤没文化,管家不行,有错都是王熙凤的错;2、“不是和咱们好”是说王熙凤恋权,忌惮三人组管家,心胸狭隘;3、“也必要自愧地变好了”,王熙凤应该羞愧反省。


就冲这一段话,已经拿捏住了王熙凤的死穴,作为半退位状态的前任领导,王熙凤的确有足够的理由猜忌新上任的三人组。


但薛宝钗真的是小人之心低估了凤姐,人家凤姐明显格局没这么小,她特意叮嘱了平儿来帮助扶持探春,还亲自建议并且支持探春拿她开刀立威。


就薛宝钗这一段话,当着凤姐的面她绝不敢这么说,否则毫不客气地说,按王熙凤那个暴脾气肯定照脸给她三个大耳刮子。


一个外人在亲戚家里指手画脚也就罢了,居然还敢派主人的不是,挑拨主人的姑嫂妯娌关系,真的是脸厚心黑,居心叵测!


李纨根本不动声色,因为她本就跟王熙凤不和。探春却需要王熙凤的支持,所以,她在宝钗说了这些话之后,忙着给凤姐挽尊。让平儿去请示凤姐,要搞兴利除弊的事情。


探春道:“虽如此说,也须得回你奶奶一声。我们这里搜剔小遗,已经不当,皆因你奶奶是个明白人,我才这样行,若是糊涂多蛊多妒的,我也不肯,倒象抓他乖一般。岂可不商议了行。”平儿笑道:“既这样,我去告诉一声。”说着去了,半日方回来,笑说:“我说是白走一趟,这样好事,奶奶岂有不依的。”


探春说话非常的谨慎,字字句句都在维护王熙凤的面子,找补刚才薛宝钗的狂妄发言。她强调了王熙凤不是“糊涂多蛊多妒”的人,就是在暗暗的回击薛宝钗。


平儿也是个妙人儿,她去汇报,居然去了“半日方回来”,肯定是把薛宝钗和探春的话都跟王熙凤详细汇报了。王熙凤肯定冷笑着恨得牙痒痒,让平儿回来继续帮着探春,必要的时候可以回击薛宝钗。


再来看看薛宝钗如何打压贾探春,抢夺探春的改革成果,给自己谋取私利。


书中写,宝钗笑道:“真真膏粱纨绔之谈……你才办了两天时事,就利欲熏心,把朱子都看虚浮了。你再出去见了那些利弊大事,越发把孔子也看虚了!……天下没有不可用的东西;既可用,便值钱。难为你是个聪敏人,这些正事大节目事竟没经历,也可惜迟了。”


看上去薛宝钗说的句句有理,其实全都站不住脚。


她嘲笑探春是不懂经济的纨绔,没有见识过外面的经济利弊大事。


薛宝钗见过什么“经济利弊大事”呢?人家贾探春一个贵族千金需要天天算账,看当票?操心店铺收支情况、请伙计吃饭,研究人参造假技巧吗?


很明显不需要,贾府的体面奴才都是有产业铺面的大财主,大管家赖家的孙子都是五品官。薛宝钗家的曾祖父才是五品官,这就是恐怖的差距。


薛宝钗家如今若不是因为王夫人的那点亲戚关系,实际上的社会地位,混得连贾府的奴才也不如,她是怎么好意思拿这话嘲笑探春的呢?


她讽刺探春虽然聪敏,却没经历过正事大节目,可惜已经晚了,都是贾府没教育到位。


这就更可笑了,薛宝钗又经历过什么“正事大节目”?她所谓的“正事大节目”,顶多就是薛家那些店铺生意上的账目而已。贾府这种段位的大家族婚丧嫁娶、年节生日等“正事大节目”她根本不可能接触过!


如果不是她跟母亲赖在贾府多年不走,她能有机会接触贵族人家的家族事务吗?她能有资格参加省亲大典吗?能有机会拜见南安太妃、北静王妃等命妇吗?


薛姨妈、薛蟠和薛宝钗母子三人,如果住在京城薛家自己的宅子里。薛宝钗跟着母亲薛姨妈去王家,参加王子胜女儿的婚宴,她的舅妈大王子腾夫人约都不会给她介绍,那些王公大臣家的命妇认识。


因为这种上流社会的宴会,席位座次都特别讲究,薛宝钗母女根本没资格和那些官太太坐在一桌的,搭话都搭不上。


像探春这样权贵世家的公府贵女,从小重要的是知书达礼,跟着嫡母和嫂子们学习处理家族事务,应酬上流社会的社交往来。贾探春当家,从没有办错一件事,能让那些难缠的管家娘子们认为是:“几件事过手,渐觉探春精细处不让凤姐,只不过是言语安静,性情和顺而已”。


这说明贾府教养不错,探春也做得很好,薛宝钗又在胡说八道什么,刻意拔高自己,打压探春。她又实在没什么拿得出手的资本,只能用自己管过薛家的生意和家务事来吹嘘一下,其实反而是自曝其短。


会看账本,接触过店铺的生意就等于是霸道女总裁吗?随便找个贾府的管家娘子只怕都会比薛宝钗水平高吧,人家也是地主婆,而且家里生意还比薛家更大更兴旺,薛宝钗总是觉得自己很厉害,那么为什么薛家衰败的那么快呢?她始终不能讨好贾母呢?也没有公子王孙给她提亲呢?


和探春大讲学问那个好为人师的卖弄,就更有意思了,好像探春没读过圣贤书一样。人家国子监祭酒的女儿李纨还在旁边,薛宝钗就一个劲儿的在那里卖弄自己多么博学多才。李纨这次真的忍不住了,笑着讽刺她:“叫了人家来,不说正事,且你们对讲学问。”


这句话其实就说得很厉害了,她说这句话难道不是在讽刺薛宝钗平时宣扬的“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假道学”,潜台词难道不是说:你薛宝钗整天说女孩读书不是正事,你自己大谈学问就是正事了?


薛宝钗不知是被权力迷昏了头,还是觉得双标理所当然。她还反驳李纨:“学问中便是正事。此刻于小事上用学问一提,那小事越发作高一层了。不拿学问提着,便都流入市俗去了。”


好家伙,一句话打倒了所有人,简直是非常的狂妄!这下大家都知道薛姑娘有多自以为是了,原来她以为才是有学问的,只有她才懂学以致用的,别人都是没有文化的,都是世俗又低端的,只有她高端大气上档次。


书中写,“三人只是取笑之谈,说了笑了一回,便仍谈正事”,作者都明写了,就算薛宝钗这样说了,李纨和探春也不把她所谓的学问当回事,大家只是取笑一顿。


三、平儿一句话把宝钗打回原形,因为宝钗动了王熙凤的蛋糕。


如果薛宝钗只是说了几句狂话,贬损了王熙凤和探春,可能大家看在王夫人面子上,也忍让她就算了。


可是她千不该,万不该,继续搅合探春的兴利除弊改革,还从中给自己谋私利:她给茗烟的娘谋了个肥差卖人情。完事儿还要装绿茶白莲花,说什么“这会子我又弄个人来,叫那起人连我也看小了。”


李纨和探春都沉默了,不知道怎么评价这位厚黑学满分的宝姑娘,平儿可忍不了,再这么让她猖狂下去还得了?贾府是要改姓薛吗?


所以,平儿就当众揭穿了薛宝钗的老底。


平儿笑道:“不相干,前儿莺儿还认了叶妈做干娘,请吃饭吃酒,两家和厚的好得很呢。”


这可不是简单的一笔,这等于当众揭穿薛宝钗的大丫鬟和贾宝玉的心腹小厮拜把子。是非常打脸的一件事情,等于是平儿间接提型薛宝钗不要忘了自己姓什么!


一个寄人篱下的表姑娘,戴着金锁攻略贾府的公子哥也就罢了,还侧面笼络大表弟身边的心腹,她勾结大丫鬟花袭人已经很不好看了,居然连外面的小厮也不放过。婚事八字还没一撇呢,就先把大丫鬟舍出去套路了表弟的小厮。吃相太难看,也就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


她为什么要这样出尽百宝追求宝玉呢?还不是因为她出身低微,只能拼命不择手段、费尽心机的攀附!否则亲上做亲,长辈们一句话不就订婚了吗?何必这么费劲!


被揭丑打脸的薛宝钗怕了吗?她不仅不怕,而且越战越勇,既然平儿撕破了她的伪装,她干脆就不装了,她豁出去要争取更大的利益。


薛宝钗反手就自作主张,把大观园年终的红利,分散给了那些吃酒赌钱的婆子们,想收买她们服从自己的管理。并且把王夫人搬出来给自己站台,反复强调那是她的亲姨妈拜托她管事,并且对那些婆子们反复的说:这是她带给她们的福利。


书中写,众婆子听了这个议论,又去了帐房受辖制,又不与凤姐儿去算帐,一年不过多拿出若干贯钱来,各各欢喜异常。


薛宝钗这次可以说是下了狠手,大杀四方!她动的可是本该属于王熙凤的钱啊!三四百两银子,真的不少了!王熙凤得提心吊胆背骂名放半年高利贷才能赚到!


再说这是贾府的钱,就她薛宝钗识大体吗?探春何尝不知道“若此时也出脱生发银子,自然小器,不是咱们这样人家的事”,可是就算要分红利,用得到薛宝钗一个外人做主吗?


所以,后面贾母亲自出手治赌,就是责怪薛宝钗管理不力,还弄权作怪,也打了王夫人的脸;王熙凤查抄大观园,故意不查薛宝钗,就是想逼她走人;探春说“亲戚们好,也不必死住着”,更是直接撵人;李纨这个大嫂子也不想搭理宝钗,都不跟王夫人汇报她搬走的事情。


一切都要怪薛宝钗体内关于权力和利益的“热毒”过于旺盛,一旦沾染权力就上瘾疯狂,得意忘形的恨不得把所有人踩在脚下,占尽便宜,耍尽威风。所谓的“山中高士”,也不过是“终南捷径”的绝妙讽刺!那个淡泊名利的山中高士,会有薛宝钗这些言行呢?


红楼梦:薛宝钗在贾府管家理事杀疯了!夺权弄权,挑拨离间!平儿一句话就把她打回原形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