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装基础] 稀释
概要
介绍 稀释剂/调和液
解释 常见误区/常见问题
(部分内容只针对 乳液水性漆 / 严格来说 乳胶漆 / 自行甄别
(毕竟有些原理是通用的 拆成两篇也不怎么合适
--- --- ---
漆/Paint=颜料/染料(+填料 以下略+Binder/成膜物质(+添加剂/助剂 以下略+溶剂/挥发成分
(有些添加剂是可挥发的 / 外增塑/成膜助剂

(视具体漆的种类 是可以没有溶剂的 / 比如 油画颜料
(这里的溶剂是非常宽泛的含义 / 视具体漆的种类 有些是真的溶解 有些只是可混合
(比如 乳液水性漆 严格来说 不溶于水 / 水 是 分散介质 / 以下不会再刻意区分

--- --- ---
术语
粘度=> 流动性
浓度=> 颜料/不挥发成分 (漆膜里颜料含量 真正影响遮盖力 / PVC
固含=> 不挥发成分/漆 (假设其他条件都不变 则影响"体感遮盖力"
(视具体漆的种类/品质 高固含高粘度/高固含低粘度/低固含低粘度 都是有可能的
(漆和胶水是相似的物质 / 上述内容 同样适用于 CA瞬间胶
(可以试着用X-20稀释CA瞬间胶玩玩
--- --- ---
典型误区A 不同粘度的产品线之间的差别 仅仅是稀释程度 (乳液水性漆


不一定 / 不同产品线 所用的Binder 就是不同的
从而实现 相近浓度/固含 不同粘度
(核心原因 乳液水性漆/乳胶漆的粘度 与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无关
简单来说 原生高粘度的漆 (比如 Heavy Body
(原生 / 乳液水性漆 配制完毕 达到预设的理想"颜料-Binder-水"平衡状态
(基于这个理想平衡状态 再额外加的水 即 additional water
(理想的中低粘度产品 并不是基于高粘度产品的预稀释
(Painter应该根据自己的技法/Workflow 选择合适原生粘度的漆
如果稀释到中低粘度 在降低粘度的同时 固含也降低了
对比 相近品质的 原生中低粘度的漆 (比如 墨水/Ink 低粘度
同样一笔下去 因为固含低 所以能形成的漆膜薄
导致"体感遮盖力"降低 (对应 get noticeably weaker colors
(当你购买了原生粘度高 不合适的漆 强行稀释使用
(就只会得到一个低固含 低"体感遮盖力"的结果
(这样的结果 也许适合薄涂渐变 但是绝对不适合"平涂"

(对于"平涂"而言 只是徒增不必要的耗时
(而且 有一个问题需要好好想想 磨渐变 真的有那么重要么


--- --- ---
兑原生低粘度的色漆产品 实现降低粘度的同时 保持"体感遮盖力"
(勾边的时候 可能会用到这个方案 / 兑原生低粘度的钛白漆
--- --- ---
漆的手感差异 除了 粘度 还涉及 流变学/Rheology
--- --- ---
稀释剂
一般指 溶剂型稀释剂
成分为 溶剂/挥发成分 (降低粘度 降低固含 不降低浓度
如果进一步细分 可以分为
以调节粘度为主要目的 弱溶剂/助溶剂 溶解力有限 / 可能存在稀释倍率上限
(比如 田宫珐琅漆 用 郡士WC专用溶剂 只能少量稀释 / 大量稀释会出问题
以溶解Binder为主要目的 真溶剂/主溶剂 / 比如 郡士T115
(洗笔液 虽然也是强溶解 但是挥发太快 会影响成膜 不合适

(所以 郡士T104 无法拯救储存不当半干的 郡士C / 需要 真溶剂 T115

(第一种情况 加真溶剂 正常搅拌就能解决 / 相当于分散过程
(这样操作后 如果未能解决问题 那么就是第二种情况
(第二种情况的解决方案 理论上也是搅拌 但是由于模型漆已经调低粘度/调稀
(在低粘度下 搅拌产生的剪切力不够 实际上是无法解决问题的 / 相当于研磨过程
(漆的制备过程 大致是 润湿 高粘度研磨分散 调低粘度排出设备


(实际涂料的颜料粒径 应该不超过10μm
(300目滤网 差不多只能过滤到50μm / 相比实际涂料 并没有达标
(只能说 是死马当活马医
--- --- ---
调和液
还有一类产品 笔涂/画材常见 名字大多包含 Medium
成分为 Binder+溶剂 (降低浓度 未必降低粘度 未必降低固含
店家往往翻译成 稀释剂/媒介剂/媒介

我一般称之为 调和液 (比较形象/利于理解
(媒介 这个词总是让我联想到催化剂 所以不太愿意用
--- --- ---
有时 本质是/接近 添加剂/Additive 的产品
也会被归类为Medium (反正 命名有点问题的例子 总是存在的
自行甄别
--- --- ---
常见误区B 普通漆 兑光油可以得到透明漆
兑光油 等于 兑调和液
降低了浓度 确实降低了遮盖力 / 但是 这并不是透明漆
(只是需要用更厚的漆膜去实现原本的效果
漆里的颜料 并不会因为多加了Binder就发生变化
透明漆里 所采用的颜料 和普通漆就不同
(比如 早期透明漆里 使用的 往往是染料
(比如 透明白/半透明白 可能是锌白/PW4 而不是钛白/PW6
所以 无法通过兑光油得到/变出透明漆
实际操作上 使用 调和液 主要目的是为了 改善操作性
(比如 兑Gel Medium 实现立体笔刷效果 / 增加粘度
(比如 喷涂 粘度不宜过低 / 但是通过稀释达到的状态 可能"体感遮盖力"仍旧太高
(此时 应当选择 兑光油 / 通过真正降低遮盖力 绕开粘度限制 实现更低的"体感遮盖力"
(粘度过低还想不流挂 出漆量必须非常小
--- --- ---
常见误区C 墨水相关 / 一共三条 懒得细讲

墨水没有Binder/墨水都是透明的

(顺带 墨水默认应该是光泽/半光Finish
Infinity是墨水笔 喷"油性漆/硝基漆"雾化不行
表面张力高的液体 更难雾化 (雾化 就是把漆打散成 雾状液滴
所以 能雾化好墨水 反而雾化不好"油性漆/硝基漆" 这种说法 着实好笑
(Infinity用起来不方便是真的 / 没回流 可换壶 / Debuff互相叠
--- --- ---
常见问题A 可以用水稀释水性漆嘛
可以 但是 用水有以下问题
1. 水 表面张力高 (首要问题 对笔涂/喷涂都有影响
(乳液水性漆的Binder表面有表面活性剂 能极大减少表面张力的问题
(喷/涂在"油性漆/硝基漆"上 就能感觉到差别了 哪怕是消光的
(具体点的例子 你用匠域金属漆喷了个Miniature的金属底色
(然后笔涂Vallejo水性漆 明显能感觉到不能稀释太多 / 不然挂不住漆
(而你用Vallejo的Metal系列喷的金属底色 就没有这种感觉
2. 水 挥发慢 (影响喷涂 / 基于喷涂漆 / 比如 金属漆喷涂 需要快干
(如果你是用笔涂漆稀释了喷涂 往往比较容易堵笔 / 尤其是GW的笔涂漆
(用笔涂漆稀释了喷涂 属于 可以但是不推荐/理想
3. 杂离子 影响漆膜性能 (理论上 应该尽量不要使用自来水/Tap Water
(可能还会含有细菌 对长期储存而言是隐患 / 虽然默认有防霉剂
总之 追求理想性能 还是建议使用 专用稀释剂 or 专用Medium
相信厂商 而不是网上的DIY配方 (虽然价格真的差很多
(比如 Contrast漆 如果你只是想获得一个更弱的效果 就应该用对应的Medium
(用对应的Medium稀释 降低了浓度 其余属性没有太大变化
(用水稀释 大幅度改变表面张力/粘度 得到的效果 可能就不是单纯的变弱
笔涂 基本没所谓 愿意稍微讲究点就用蒸馏水
(如果觉得有必要 还可以搭配调和液 / 有些性能 不是单纯靠加水就能实现的
(比如 加水稀释 降低粘度薄涂 光泽漆的Finish会趋向消光
(而 兑低粘度光泽Medium 降低粘度的同时 漆的Finish依然保持光泽
喷涂 还完全用水 只能说 自求多福
--- --- ---
使用水性漆喷涂 主要是在环保方面迈出了一大步 / 并不能省钱
(喷涂本身 自然是毫无健康可言的事情
--- --- ---
常见问题B 水性漆储存不当 干了 加点稀释剂能救下么
郡士N/Vallejo 为 乳液水性漆 热固性
固化后 无法再溶解 / 没救了 不用浪费稀释剂了
(半干 姑且算是能救 / 但是已经固化的部分是不可逆的 哪怕仅仅是起皮
(所以本质上是 根治性手术 / 割以永治
(教你去救的人 往往会教你加Vallejo的Airbrush Thinner
(然而 Vallejo的Airbrush Thinner 其实就无法用于笔涂
(用于笔涂的话 有可能会损伤下层漆膜 尤其是刚涂好的 / 不信的话 自己试下
(与之对应 甚至有个偏门用法 是用来擦掉刚涂出界的漆
(偏门用法 并非规范操作 如有事故 后果自负
(至于之前提到的郡士T115 想都别想 都不是一类漆
至于那类 干/固化了的水性漆 手工碾碎/研磨 再重新加Binder的方案
根本就是挖坟掘墓 谈不上救 属于 视频整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