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可以被操纵的球鞋趋势

2023-07-16 22:44 作者:阿NEL  | 我要投稿

在球鞋行业久了真的会对着“趋势”上瘾,尝试过了这种赚钱的感觉会让人回味无穷,会让人无止境地追求下去。蹭上了趋势(就是说火起来的鞋款自己敢敢地下了很大的订单)所带来的好处不仅是利益最大化(想象一下货一上架就被扫,然后鞋贩子扫到没钱了鞋款还没卖完),自身品牌形象也在受众群体得到质量的提升(别人没有的货,自己店铺却一直有货),在行业里面的地位也会因此而提升(品牌方会对你刮目相看,销售额突然间暴涨),所以只要眼光敏锐,把趋势预测做好了,将会带来多方面的利好的影响力。

要成功地蹭上趋势,不仅要早期的品牌交涉建立合作关系(正规形式去拿鞋子),也会争取区域垄断或者时效性的垄断(就是争取独家售卖权,或者是争取首两年只供应给自己),前期商业策略的铺排(要拿什么系列就要先开什么店铺,凝聚什么顾客群),订单加量的品牌共识(品牌需要相信自己可以卖得完,还有什么程度的市场营销),最后还要拿捏趋势到来自己地盘的成熟度(自己所在地的对着时尚的成熟度,接受度再加上消费能力,这将会决定当地区域的销售额),才能够完成的做完趋势的铺排。


对于趋势的文章我林林总总写了很多,以上是我认为最精准的解释。说了那么多,其实今天想要说的却和上面那一段文字没有任何关联,上面要说的是如果蹭“对”了球鞋趋势带来什么好处,而接下来我要说的,是近年来球鞋趋势的质变。


这十年曾经红红火火的球鞋鞋款,印象中有着 Roshe Run,绿尾,Yeezy 350 V2,AJ1,NMD,Old Skool,现在则是熊猫 Dunk 和 Samba OG。曾经的它们都是火到烂大街的鞋款,就算不是球鞋爱好者,都会想办法买一双来体验一下上脚这些鞋款的感觉。


每一个趋势的到来其实都有迹象,通常都是和时尚紧紧相关,不然就是明星效应,可是这两年火的熊猫 Dunk 和 Samba OG,它们两者火起来的原因已经不再和以前的趋势类似,而且这两个鞋款背后也没有太多的故事性,能够成功火起来,个人认为是社交媒体软件的影响力。



以前要预测趋势相对来说难度比较大,多方位投放的媒体媒介让我找不到大多数人的聚焦点在哪里,球鞋可以通过电影投放,电视广告投放,杂志投放,MTV投放,甚至漫画投放。要抓住球鞋的趋势,需要多方位地索取资讯,才能做一个不太精准的决定。


相对现在的媒介投放,已经变成了非常单一,就只剩下网络社交媒体,Instagram,小红书,抖音(或 Tiktok),这种能够提供精准算法投放的 App,让趋势变成了可以操纵发生的事件,而已经不再是无心插柳的蝴蝶效应了。



网络社交媒体已经发展的非常成熟,受众群体从小就接触它们,到了长大成年之后也已经离不开了它们,从社交媒体接触到世界永远是光鲜亮丽的他们,对着自己永远不够自信,总觉得网络社交媒体里面的人物活着比他们自在和帅气。

当用着这种心态的用户越来越多之后,球鞋营销相对地变成容易和单一,从顶级 KOL 开始投放,再到他的粉丝们开始跟风,之后就会慢慢地延伸到广大的消费群体。运动品牌方甚至不再需要做太多的营销策略,可能只需要挑一两个顶级流量明星来合作,其他的就会自己付费跟风跟上来。

无奈现在的受众群体也失去了寻找自己认可审美观的能力,身处在被精准算法投放的大环境让自己觉得好看的,其实就是被操控的,然而自己也毫不知觉,到最后每个人都穿着同一个模板的穿搭,全世界的球鞋爱好者都穿得大同小异。


不是吗?熊猫 Dunk 背后有故事吗?耐克已经很简单粗暴地告诉我们一款没科技没技术的鞋款可以用着精准算法来控量和营销来形成全球趋势,阿迪达斯 Samba 用着奢侈品牌 Gucci 联名再到多个明星上脚,脚感感人的复古足球鞋也能成为趋势,这说明了受众群体是多么地容易被操控。

我这位中年人士,总认为审美观需要从自己的生活出发再衍生,从成长过程中接触到的事物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喜好,再针对性地选择与自己对味的服饰与鞋款,比如喜欢打篮球的喜欢休闲篮球鞋,喜欢户外的喜欢越野休闲鞋,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喜好和审美,都应该把自己穿出自己喜欢的模样。

可惜的是,在传播媒介越来越单一,对着网络社交媒体越来越依赖的受众群体,趋势开始变成是可以操控的,也已经不再需要预测,只要照着方程式跟着走,就会有类似的效应。有着自己喜好审美的却只能是小众,随波逐流的群众则越来越庞大。

很闷...且很现实。

可以被操纵的球鞋趋势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