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对抗孤独需要肤浅朋友,不要什么精神之交

2023-07-29 12:40 作者:只吃土豆的马铃鼠  | 我要投稿

对抗孤独需要肤浅朋友,不需要什么精神之交

孤独和友谊

四叔年纪不算小,有时候还挺叛逆的。

日剧《重启人生》让四叔这个内心一团灰烬的中年人,内心有点小感动。剧里有三个女角色,她们是一起长大的,只要在一起就叽里呱啦地说个不停,非常的八卦,喜欢说关于别人无关痛痒的闲话,但是四叔特别喜欢这三个角色在一起的戏份,她们在一起的那种感觉对于四叔来说实在是太好了,是一种非常朴素的纯粹的友谊,四叔甚至有了想要加入她们的冲动。

这部剧最有意思的地方是人生可以重来,也可以选择重新投胎,但是很容易投成海胆海蟑螂之类的,所以主角每次都会选择重启人生,就像打游戏的时候被打死重新开始。人带着上辈子的回忆,心理上的年龄越来越大,每次重来活着的目的性会变得越来越明确,会为了一个明确的方向和意义去经营人生,也正是因为太明确了,所以一切跟我们的目的无关的叙事,都被我们抛弃,比如友情。

当我们玩一款角色扮演的游戏,第二次玩的时候和第一玩的时候就会不一样,第一次玩的时候,那些额外的剧情,犯的错误在第二次玩的时候全都被你完美的规避了,你的目的很精准,通关速度也很快,但是探索、意外、惊喜、痛苦、反思全都没有了,游戏中的角色没有人生的荒诞性和偶然性,你感到自己是最清晰的存在,太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了,你是上帝般的存在,一切都在掌控中,选择我觉得有用的人和事并利用他们直达目的,那些无用的情感全部被我丢弃,我只身一人走向茫茫荒野打怪物,一个毫无意义的村口卖垃圾的NPC,理都不想理他。

而我在第一次玩的时候还跟这个NPC聊了一个小时,把他当作灵魂般的友人,现在我知道他是个完全给不了我高级装备的无用的村民,直接忽视他,因为他浪费了我的时间,我是孤独的荒野游侠,只有终极的BOSS才是我最后的归宿,是我寻找的同路人,且唯一的同路人,但我们却要以杀死对方为目的,最终我变得无比孤独,在BOSS的尸体旁突然想起了在村口卖垃圾的NPC过去总是对我说:“嗨,年轻人,这个世界上有你永远无法战胜的恶魔,永远!”但那时候我没有直接反驳他:“废物,我就是为了打败恶魔才下载的游戏,而且我选择了最低难度。”我没有这么说,我选择了友谊,接着他给了我一个浪费时间的任务,帮他去村子外面抓三只鸡,因为他的房子破了,逻辑很奇怪,但是不影响我和他对话的真诚,直到我站在大恶魔尸体旁的时候,一种前所未有的孤独感油然而生,好无聊啊!我竟然连一个认真对话的朋友也没有!我活着未免太目的了,我是为了什么而活呢?体验人生变成了一个设定好的任务,在我面前是一条笔直的路,没有偶然,没有探索,人不是存在的人,是工具的人,我活着未免太孤独了,这一路我毫不快乐。

现代人的孤独性

人越活目的性就会越强,随着年龄,所有的行动轨迹也会越来越明确,走的路也会越来越笔直,尽量直达目的,于是我们越来越冷淡,越来越找不到纯粹的友谊,我们埋怨心灵上没有相通的人,但是其实是我们太过匆忙,也越来越缺乏真诚,既不愿意主动走向别人,觉得太劳累了,也不想别人走近自己,觉得你要反馈,只留下了一种最基础的生产的关系。

学生时期的友谊其实是最纯粹的,长大后我们变得越来越目的性,所以如果你发现自己毕业后一个稍微要好的玩伴都没有,全都视为敌人,那你得思考一下是不是自己过于个性了。

今天我们老说自己感到孤独,我觉得年轻人中年人甚至老年人描述的这种孤独的感觉肯定是不一样的。年轻人的孤独性主要来自个性跟自我纳入集体后的那种不协调,叔本华说:“人要么选择独处,要么选择庸俗。”这里的“庸俗”不是带有否定色彩的,可以简单理解成我一旦纳入一个集体、一种标准、一个规则必然要交付我的一部分过去的个性,必定要向这个群体做出妥协,做出让步,必定要按照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从而获得在群体里面的资格,从而获得一种认同,这种认同也是对自己的认同,那么这个让步的过程就是庸俗化的过程,尤其今天个体间的对立越来越严重,于是在个性的自我中,我越觉得集体的共性是庸俗的,就越觉得自己是孤独的。

当大家都在做某一件事,都在考研,都在努力赚钱,都在想办法买房子都在谈论价值,那你就要加入其中,即使你的个性里面可能并不擅长于此,但是如果你坚持个性,就会从集体中被驱逐出来。

个性的我生来注定是孤独的,所以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于是心灵上才会感到一种孤独寂寞,本质上没有一个灵魂可以和另外一个相通,也没有一种关系是绝对平等的,但是我们身体和心灵上有所求,所以选择了降低自己或者抬高对方,允许自己的主体性被侵犯,只有这样才会找到同路人,才会感到不孤独。

那中年人的孤独感并不是简单的个性的压抑,他们无暇顾及这些,而是过于冷漠的一种关系,过于明确的社会意义,当然绝大多数的中年人意识不到所谓的孤独感了,很多上了年纪的人,你会发现他一辈子并没有所谓的朋友,他们只保持着一种基础的生产关系,在生产关系之上才有了婚姻友情等其他的关系,而婚姻的关系会被大家强加太多的可能,因为我们把他看得太重了,太依赖于他了首先要是一种生产协作,其次是物质上的补偿,然后还要兼顾多种情感需求,比如爱情友情亲情,事实上它们很难在一个对象身上实现,他应该是分散在几种关系上的,但是我们把家庭的关系当作最为牢固的一种社会的关系,所以你对他的要求总是超过它本来可以给予的,于是也有一部分人认为婚姻的关系才是最孤独的。

其实大多数人对抗孤独会选择组建家庭,至少能解决独处的无聊,而更复杂的孤独性是关于心灵层面的,几乎在家庭关系里面其实大部分时候最终都是被忽略掉的,一个丈夫一个妻子跟别人说:“我好孤独哇!”这话听上去就不太正经。

年轻的时候对独处的孤独其实并不强烈害怕,虽然大家提的很多,但你并没有真正的感到强烈的害怕,因为个性还在和类本质作斗争,无非就是单身狗有时候羡慕别人有对象,而自己只能孤苦伶仃的看剧玩游戏,每到节假日的时候尤其特别伤感的节日就想我好孤独啊!这些其实都是可以被解救的一种孤独。

而无法解救的孤独性是关于我和世界的,但是它又过于心灵化了,那是虚无感带来的孤独性,就不并特意强调它了。

中年人虽然处在人群中,处在各种各样的关系中,依然感到没有一个精神上的对象,大家的主体都是被异化的,关系也是非常物化的,随着时间就会对生活的本质充满着一种质疑,于是一种强烈的疲劳感和孤独感作用在身上,觉得一切关系都不是真诚的,你会想要逃避他。电影《在西伯利亚的森林中》就讲了一个法国人丢掉了生活中的一切关系躲进了西伯利亚的森林里面过一种最低标准的生活,他觉得自己终于获得了一种自由,但事实上他依然没有逃脱,仅仅是抛弃了换种方式就不能生存的那种旧观念了,这个观念在四叔身上也非常的坚定,直到现在四叔都无法抛弃它,其实不是不敢,而是没有找到一种替代它的方式,所以四叔有时候常常觉得自己是非常的庸俗的。

老年人的孤独性四叔不了解,大概就是一种强烈的害怕被遗忘,它可能就是孤独的最早的起源。人的孤独性来源于个体与群体脱离后的一种不安全感,起初当你在一个群体里面被驱逐出去的时候,你就会因为这种不安全感感到孤独,今天它不再是单纯的不安全感了,而是感到自己不再理解世界,不再掌握世界,像一头年迈的狮子被狮群驱赶遗忘,而回忆是如此的孤独,这么一想,四叔确实觉得家庭对人的意义在某些程度上是无比重要的,虽然它注定充满着奉献和压抑,于是不管是什么意义上的孤独性我们都需要朋友,四叔之前说伊壁鸠鲁认为“友谊是最重要的关系”,德谟克利特说得更加的难听:“一个朋友都没有的人他就不配活着”。

友谊是人与人关系之间最为奇妙的一种存在,大多社会关系都是一种契约性质的,有形的或者无形的,法律的或者道德的,唯有朋友的关系是保留了部分个性的,所以我们才说朋友是一种寻找精神上的伙伴的一个过程,因为个性的存在,所以友谊是不向庸俗妥协的,这是对友谊的一种非常伟大的包装,但事实上今天也并不是如此,今天我们的友谊不用上升到这么复杂的一个程度,这样的友谊实在是有点像哲学家的友谊,诗人的友谊了,两个哲学家也未必能相处得很好,虽然他们都知道对方在说什么,但是他们都不会向对方弃降,所以萨特和加缪相见恨晚,恨不得当天晚上都睡到一起,但是没多久两个人相互多看对方一眼都闹心。

四叔自己的感受是在不同的年龄上对朋友的需求也是不同的,四叔以前喜欢那种能所谓的对谈的朋友,虽然上升不到精神灵魂层面,但是最起码听得懂。

大家常说两个人能交流是不是就是灵魂的相遇,不是的,仅仅是两个人可能境遇相似,知识结构相似或者在审美上有一种吸引,一个人听得懂另外一个人在说什么而已,但这样的两个人,他们会误以为语言上的对谈能够支撑友谊,但是语言除了描述心灵,描述一种相似,描述同感,它还强调批判,后者往往容易毁了纯粹的快乐,让人更加的孤独,所以不是说灵魂上能沟通就一定是一种非常高级的友谊或者说它是非常高级的友谊但并不是生活里面我们必须的且迫切需要的,那更像是你找到了一个孤独的伙伴,而友谊本身也是要走进生活里面的细碎的,友谊有点婚姻的爱情的情感的意思在,但是它不会侵犯各自的私密。

四叔现在反而更希望一种纯粹的极简的友谊,一种快乐的朋友,一种允许相互逾越的朋友,一种可以一起说别人坏话的朋友,它不是那种寻求精神世界相通的或者不是非得如此的,它可能是生活化的,四叔觉得大家也是这样的一些朋友居多吧,这就很好了,不要苛刻地走向精神上,那并不会使人快乐,甚至也不能对抗孤独,只有那些“肤浅”的朋友才能让人放松,才能让本来就很劳累的生活获得解压,反而四叔现在的朋友都是一起说“坏话”的朋友,是一种有限度有底线的发牢骚,不是诋毁别人。

其实我们都会在背后说点别人的闲话,四叔送大家一句八字箴言:“永远不要相信一个从不在背后说别人坏话的人”。德谟克利特又一本正经的说:“人即使在一个人的时候也不要说别人的坏话。”但是他自己可没少说坏话。

我们现在的生活太压抑了,每天都在压抑自己的情绪,我们需要一种轻松的说坏话的一种气场,这样才能让自己不那么的压抑,比如好朋友下班约饭有时候就是为了说说公司里面的一些坏话,领导的坏话。四叔每次去上海,B站的编辑们请四叔吃饭,他们就在说B站的坏话,有时候他们好像说着说着完全无视四叔的存在,但是四叔没有加入他们,四叔反驳了他们,四叔说B站才是最有未来的。

四叔以前其实也是一张严肃脸,非常不喜欢八卦,过得有点压抑,四叔一个人在外面吃饭的时候偷听旁边桌的人叽叽喳喳在说些八卦坏话,就会从心底里哼哼笑一下表示不屑,但现在但凡听到这样的叽叽喳喳就很想加入他们。

刚才四叔说到友谊是需要被相互逾越的,现在很多人害怕相互逾越,太强调自我的领地了,但是又害怕孤独,事实上任何一种关系都是要相互侵犯的,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当然了如果只是一昧的侵犯别人,而不允许别人逾越自己,那不是友谊,那是统治。所以大家不要过于强调这种互不侵犯,那样会很难有真正的朋友。另外,因为共同的敌人,共同的创伤建立的一种友谊,它也会很牢固,但很可能你们都会始终处在一种不快乐中,你们要靠这种仇恨维持友谊,一旦走出去了,另外一个人就会感到有一种背叛,但是这种友谊其实是非常常见的,它和我们的利益关系建立的友谊其实是有一种相似性的,都是靠其他的一些东西来维持的。

所以可以一起说坏话的友谊战胜了孤独,大家平时也没少说四叔的坏话,是吧?有些当着四叔的面在评论区下面就开始说了,好歹你们也背着四叔说啊,是吧?没有一点礼貌,就像《重启人生》里面,他们一家人总是当着他们爸爸的面说他坏话,他爸爸有时候就会小心翼翼地问:“哎,这些话不应该是当事人不在的时候说的吗?”没人理他。

今天我们突然又回到了一种高道德的压抑感中去了,其实大家应该都发现了,它和社会的竞争,人与人的对立,尤其和经济的发展都是有关的,当经济往上走的时候,大家就会有一种信心,就会有一种希望,即使你没有获得很多的东西,但是那种希望支撑着你,使得人和人之间更加的友好,文化和文化之间也更加的包容,反之,人就会充满敌意,道德上就会有一种高压。讲实话,四叔觉得像四叔这代人,在年轻的时候,文化相对来说是非常包容的,大家也是更加有活力的,所以今天大家不用时时刻刻强调高压的道德感,有时候轻松点,道理其实谁都懂,道德上大多数人也不会低到哪里去,四叔相信看四叔视频的人道德上不会低到哪里去,允许自己人性里一点小小的黑暗偶尔露一下头,偶尔出来一下,玩一下,马上收回去,无伤大雅。

最后,孤独不可耻,友谊万岁。




对抗孤独需要肤浅朋友,不要什么精神之交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