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活时发呆有感
提前声明,该篇专栏完全基于个人干活时发呆产生的主观想法,有些结论缺乏调研支撑,所以并不能以此评价《少女前线》与《明日方舟》孰好孰坏、孰优孰劣,二者无疑都是优秀的国产手游,仅就游戏质量各有长短,该篇专栏只是反思《少女前线》与《明日方舟》于我而言合适与否,即这款手游是否适合我,仅此而已。当然评论区也欢迎友善讨论,比如对少前或方舟的一些期许和建议,切忌以激烈言辞攻击意见不合者,大家都是玩家,或者倒倒苦水都是非常欢迎的,因为该篇专栏本质还是篇杂谈(当然啦~专栏的阅读量也不会高到哪里去就是了233)

首先我姑且给“军事”下一个简单粗暴的定义,即“军械+战争史”,可能很多军迷喜欢的是前者,喜欢接触各种各样的枪械和载具,但我更喜欢后者,这可能和自己喜欢历史有关,初中的时候因为历史成绩很优秀,因为能拿高分老师会表扬、同学会来请教问题,所以我也很喜欢这门学科,慢慢的开始去接触去了解一些教科书外的历史,特别是学到了世界近代史以后,接触到的课外历史更多的是近代战争史相关,主要是“二战”,当时挺痴迷这个的,运筹帷幄的将军与甘于奉献的士兵加上家国情怀很容易激起一位小男孩的满腔热血,“Erwin3”这个我常用的用户名其实就是源于年少时的中二,北非战场的“沙漠之狐”埃尔温·隆美尔(Erwin·Rommel),一位得到过敌方首相积极评价的将才。
所以可能是因为这些孩时的影响,少前对我而言粘性是非常大的,策略式的战棋会让我感受到运筹帷幄的代入感,地图上的梯队人形则会让我感受到士兵的信任,何况士兵还是与战争格格不入的“少女”,鲜血与钢铁,“柔弱”的“少女”,这种反差真的很戳我这种猛男内心,但如果仅此而已,少前并不会丝毫增加我对它的粘性,因为“白毛美少女”经常出没于很多“一次性手游”的广告中,真正把我粘在少前的是剧情,而不是萌豚,因为《面包房少女》的存在,少前沿用了这一世界观,还是因为上一段,构成了少前粘住我的第二点,即战争背后的国家地区以及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三要素的格局,战争背后的争斗于我而言远比战场本身精彩,而分析战争背后的各方势力斗争更是乐趣所在,这也是我喜欢战争史而对兵器不大感冒的原因吧,战场上的打打杀杀、血沫横飞很残忍,真的很残忍,更何况电影镜头下的画面仅仅是艺术处理过的对血肉模糊弱化过的感官刺激罢了,没有人会喜欢战争的,他们只是感冒于感官刺激而已,扯远了。所以从个人原因层面的自我分析,少前粘住我的有两点:一是代入战场指挥官身份的沉浸感与“少女”和“血与钢铁”的强烈反差感,二是带有国际军事斗争的世界观,主要是这两点了。当然少前作为我接触的第一款宅品卡牌收集+,自然心理上会有加分,还是如前文所说,该篇专栏仅仅是基于主观想法的杂谈。
其次是方舟,毋庸置疑是一款在立绘人设、音乐、UI设计等方面非常,非常上乘的手游,而剧情也随着鹰角的稳定而提高,记得白痴毛还是独立菌儿曾经对其作过游戏性不足的评价,这是受其塔防玩法的局限所引起的,但依然是随着鹰角在资金、人才等方面的趋于稳定,最近方舟手游官方也准备上线蚀刻系统,这无疑提高了游戏性,给手游增加了多一种玩法,给玩家增加多一分粘性,这是极好的拓展。方舟未来可期,为什么这么说,除了本就具有的人设立绘、世界观等,游戏性的补强,还有一点是方舟抓住了更年轻的一代,2019年版号寒冬,《明日方舟》脱颖而出,个人认为这款手游的战斗力是非常全面的,同期手游总是差那么点意思,可能是因为“新颖”,新在卡牌收集+塔防的玩法上,眼前一亮的UI设计,以及玩家代入角色的性别模糊化处理+干员角色的男女均有化,这对具有宅属性的女性玩家非常友好,少前虽对玩家代入角色的性别也有模糊化处理,但没有做到后者,即干员角色的男女均有化,这是方舟优先于少前的理念方向,所以说方舟未来可期。
既然说到玩家代入角色,那不得不说我觉得方舟在这方面做的不足的一点,就是博士这个存在,代入感于我而言不如少前,博士更像是为了增加玩家代入感而强加入剧本的角色,其实故事中本就没有这个角色,这个角色是多余的,一是所谓的战场指挥,这件事不是非博士不能胜任,原剧本可以写成小兔子,可以写成教官,二是源石病方面研究专家这也似乎是临时加的头衔,故事中没多作体现,三是有时候看剧情做选项中,表达的意思相近或无关紧要,以至于我经常选“......”,后来凯尔西指责我没有过多关心小兔子的时候我也是突然觉得是不是因为我选“......”太多才会导致这样,能不能重头选过,我不是不喜欢为了留在原地而表示可以捂住耳朵的可爱小兔,只是因为选项中多与想要的意思表达无关,角色台词有些矫情而去选的省略号,说到这里,觉得方舟的剧情文本还是弱项,台词有些拖沓,希望鹰角能改善文案,但似乎改变游戏文风的可能性不大。扯远了,所以博士这个故事剧本中的“添附物”我希望能得到更好的处理,不然与增加玩家代入感的初衷岂不违背,甚至是反作用,而台词的拖沓或者说舞台剧式的台词本身就有威胁紧凑剧情的危险,应该正视。
还是文首那句话,以上仅为自己干活时发呆产生的主观想法,并不能作客观比较少前与方舟的好坏之用,仅作为对哪款更适合我的问题的自我反思及原因追究。首先是我觉得方舟可能不是很适合我,记得B站首页的推荐栏中有某位up针对“真实的界定”作过一些主观探讨,大意为前几代人对于“真实”的定义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举个栗子,像漫威电影他们可能很难去接受甚至完全无法代入,因为“人怎么会在天上飞呢”这样的疑问已经让他跟不上剧情,到了年轻一代,我们会接受《指环王》《哈利波特》这样的魔法世界,注意,这里对于“真实”的界定已经发生了些许变化,到了更年轻一代,他们或许就能接受架空世界这一“真实”了,像追星,明星本身就是个符号,而扮演这个明星的人则是可以更换的资本商品,关于这个“人”的“真实”是脑海中的真实。对我来说方舟的世界观我能接受或者说能够理解,但总觉得哪里“不真实”,为什么枪械这种科学侧科技出现的世界中还会有名为“源石技艺”的魔法侧技艺呢?当然我能够理解这是一个架空世界,是一个科技树与现在、与完全的魔法世界或中土世界所不同的神奇大陆,但我觉得依然不大能接受,理解不等同于接受,这无疑又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我对游戏世界的代入,说到代入,相比于萌豚立绘我更喜欢剧情、世界观设定这些东西,所以媚不媚宅,是否为“雅媚”这种问题也不会太关心,媚宅的话,过了某个年纪便会清楚的知道这种东西是不存在的,是不真实的,是假的,那么玩这种游戏于我而言就显得过于挥霍时间了,本身就是个轻玩投入到游戏中的精力有限。
恶魔么么总之结合当时发呆所想及现在想到的大体就这些了,以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