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郭敬明已就位

2020-10-14 21:52 作者:宋雯婷sweeety  | 我要投稿


这两天,郭敬明通过自己在《演员请就位2》中的精彩表演,再一次站在了话题风暴的中央。


简单地说,事情是在节目现场,郭敬明作为导师,把象征着导师最高认可的S卡片,交给了可以说是全部参选选手中演技最差(从节目最终呈现效果来看)的一名爱豆何昶希

何昶希表演片段

因为《演员请就位》的定位是一档演技综艺,而何昶希的演技稚嫩到确实谈不上演技,所以郭敬明的这一行为引起了众人的困惑:


导演给S卡的标准到底是什么?


原本在大家心中,S卡象征着「最优秀的表演」或者「最有潜力的演员」这两个维度,陈凯歌说:

我再三强调了,我说这张S卡,是我们四个导演,对于一个演员的一段表演,所做出的评价的结论。

但是郭敬明一顿操作猛如虎,他重新定义了这张S卡:

这个S到底是什么定义?但是在我心里,可能S有三重定义。


第一重定义:我希望今天,给它第一个定义是学生。在这个舞台上,可以真正上到,他想要上的那一课。


然后第二个S:我觉得我心里更希望的是种子,我希望他心里种下一个,作为演员的一颗种子的梦,如果有一天,他可以成为很优秀的演员的时候,他可以说,我心中那个演员的种子的梦想是从《演员请就位》发芽的。


最后一个:是独一无二,我希望他是一个独一无二的特别的演员。


他说的当然看上去很有道理,但是这个解释,的确偷换了概念,因为:


郭敬明这一番振振有词的三S理论,实际上对于40个选手,每一个都是适用的。


换句话说,这几句话没有一句构成了给某个特定的人发卡的理由。也就是传说中的「正确的废话」

随后,在陈凯歌等人的硬CUE之下,李诚儒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对此,郭敬明针锋相对,两人battle的过程大约如下:



郭敬明与李诚儒争论全过程

李诚儒的核心观点:导师发S卡应该有清晰客观的标准,这样对其他选手才公平。


郭敬明的核心观点:发S卡是我的权力,这个权力可以是主观的。(而关于对其他选手不公平这一核心问题,被回避了。)


你来我往,最终,郭敬明搬出了节目组:


「S卡是导演遵从自己的内心发出的卡片」。


当我们从专业角度去评判一个演员演技水平的时候,或许每个人的结论都不一样,但是它的评判标准和评判依据是清晰而直观的;


但是当这个评判的依据,完全变成了郭敬明的内心的时候,它就很神秘了。


毕竟,郭敬明对郭敬明的内心,有最终解释权。


随后节目播出,群情激愤,两位顺利登上热搜,节目组KPI超额完成。


说句实话,这是一场特别无趣的辩论。


关于李诚儒与郭敬明的观点冲突,我也没有任何讨论的欲望。


因为讨论任何一件事的条件都是:


1、专业认知基础一致。


2、目的一致。要么解决问题,要么分享观点,此外的讨论基本无效。


郭敬明和李诚儒之间完全不具备这种讨论的条件。


认知上,作为导演郭敬明从来没有按照他评价别人的标准,成功创造过角色,且关于表演的发言经常自相矛盾、舍本逐末,目的上,李诚儒也并非自主发言,无权解决任何关于导演的问题,更谈不上分享观点。


所以这件事说白了,纯粹就是李诚儒作为看客的正义感被挑起来了之后,跟郭敬明进行的一场不平等对话。


它是不存在也不需要一个答案的。因为节目组,作为这一场饥饿游戏的终极BOSS,早已经在游戏规则层面,授权了郭敬明任性的资格。


李诚儒就算吵赢了,也没用。


但是,纵观全片,我也注意到了另外两个细节。


第一个细节:在郭敬明发了何昶希S卡之后,在郭敬明和李诚儒正面battle之前,李诚儒对其后的一组表演,也就是《以家人之名》这一组进行了点评,他说,演员演得不错,但是听不清台词,希望演员可以加强自己的台词。


画面特意给到了郭敬明。

后轮到郭敬明点评,郭敬明立刻就说:不觉得台词有什么问题。


第二个细节:(在这场吵架结束之后)下一组表演的演员完成时,是李诚儒先点评的。


李诚儒的点评核心内容是:


1、马伯骞演得挺好的;

2、费启鸣细节不到位。

随后,郭敬明点评,他的话核心内容是:


1、我更喜欢费启鸣的表演,有一些细节处理很好;

2、三人整体很好。

其实我一直认为,看表演真正的乐趣和门道,其实都在于看人。


看人,又具体体现在看人做事的方式上面。


而看人做事,最重要的,其实并不仅仅在于看人在矛盾当中,如何处理。


进一步的,要去看矛盾究竟是如何产生的,以及人在矛盾后续的行动;要去看风暴来临之前,以及水面趋于平静之后,矛盾双方的行为举止,才会更加完整和全面。


通俗地说,两个人的矛盾能够体现两个人在某一件事上的观点冲突,但是两个人对待这个矛盾的态度,才真正说明他们各自的性格和动机


李诚儒与郭敬明的争执,其实在上一阶段已经在大鹏的拉偏架下结束了。(但有意思的是事情是其他三位导演煽起来的,这个偏离本文重点就不详细阐述了)。


我们假设,李诚儒发难,非郭敬明所愿,郭敬明是一个单纯的被攻击者,那么,接下来郭敬明的做法,应该是避免正面交锋的再度产生。因为在这个假设下,李诚儒跟他的交锋,他毫无收益可言,他发S卡又不用征得李诚儒同意。


但是现在郭敬明的做法是,完全反着李诚儒的点评来。他甚至表现得非常刻意,刻意到完全不尊重专业本身,李诚儒想不生气都难。


李诚儒指出了缺点的地方,他偏要表示认可。


注意一下。


这个时候,前面那种「郭敬明被动论」的假设就不成立了。


因为我郭敬明「主动挑衅」这一行为里面,是有强烈的信息的。


这个信息是:


郭敬明非常希望激怒李诚儒。

李诚儒当然也能察觉到这一点,所以他并不想主动出击,但是在几个王者级别的帮手的助推之下,郭敬明还是成功了。


聪明的你,是不是终于发现了:郭敬明给何昶希发S卡的决定,本身就是一盘棋。


你会开始发现,他甚至都不是赵薇说的,简单地臣服与自己单调的审美,任性地选择演员并且发卡。


相反,他是极为理智和清醒地在制造话题与热度。


作为一个极为熟悉语言套路和大众心理的成功商人,郭敬明太明白了:


娱乐语境中的大众,想要的从来也不是真正的公平与正义。


娱乐语境中的大众,想要的,从来只是——


看热闹。


热闹,就等于流量,就等于名利,就等于金钱,就等于俗世中可拿到赌桌交易的筹码。


而这也是时下每一档综艺节目的核心。




不然难道谁还真指望在一档综艺节目里学习表演、感悟艺术吗?


但是热度是有代价的、郭敬明选择了成为了热度的代价——以极低自尊的姿态——并顺手将此兑换成了下一场商业谈判的筹码。


在一次采访中,主持人问郭敬明看不看自己的书,郭敬明说不看;


主持人又问他最近在看什么书。


他说:

在看《独裁者》


比如说你管理企业,或者说你是一个群体的领导的时候,你怎么逐步逐步去暗示别人,让别人很听你的话,然后为什么别人会听你的话,人的心理到底是什么… 我喜欢看比如说关于大众心理学啊、心理学传播这种类型的书,因为也跟我的职业相关。


郭敬明,他完全严格地践行着自己对于大众心理和舆论传播的认知和把控。


理性得近乎冰冷,冰冷得近乎无情。


而大众,包含你我,包含李诚儒老师,也都在一次次无意识地「配合」着他的表演,批准他的得逞。


在新概念时期是这样,在《最强大脑》是这样,在上一季《演员请就位》是这样,在这一季,还是这样。


这就是郭敬明的「策略」,


这也是郭敬明的「务实」:


观众请就位,郭敬明已就位。


这几乎不得不让郭敬明沾沾自喜,不是吗?


年少成名、白手起家,郭敬明有一套他自己的生存法则和成功策略,而这策略说来其实极其简单,那就是——


他不相信正义,


他只相信自己。


只是,谁也说不清,对于一个内心深处极度感性的人来说,这到底是一种幸运,还是一种悲哀。

————————————————

公众号:宋雯婷(ID:swtstory) 

有提问欢迎来微博找我,搜:宋雯婷sweety 

公众号后台发送电影关键字如《我不是药神》获得相关电影评论、发送演员名字关键字如「章子怡」「姚晨」获得演技或相关评论。 微信扫码或搜索公众号名字即可关注。


郭敬明已就位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