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示子朔

2023-02-14 10:49 作者:平平静静哒  | 我要投稿

示子朔 《写心集·明·郑淑云·示子朔》 【原文】 阅儿信,谓一身备有三穷:用也颇殷,乃穷于遇;待人颇恕,乃穷于交;反身颇严,乃穷于行。 昔司马子长云:虞卿非穷愁不能著书,以自见于后世。 是穷亦未尝无益于人,吾儿当以是自励也! 【今译】 读了吾儿的信(阅儿信),你思想上要作好“三穷”的准备(谓一身备有三穷):有满腔做事的热情,求用于世的心情很迫切(用也颇殷),就苦于没有好运气,遇不到好的机遇(乃穷于遇);待人宽厚,以一颗诚挚宽厚的心待人(待人颇恕),就不能交上好友(乃穷于交);苛刻的自我反省(反身颇严),就无法施展自己的才干(乃穷于行)。 当初司马迁曾经说过(昔司马子长云):虞卿如果不穷愁潦倒(虞卿非穷愁),就不能著书立说(不能著书),让自己在后世留名(以自见于后世)。 因此穷困对人也未必没有好处(是穷亦未尝无益于人), 吾儿应当以此自勉(吾儿当以是自励也)。 【赏析】 本文《示子朔》是一封明代女作家郑淑云,写给自己的儿子的家书,她在信中勉励儿子要做好“三穷”(“穷于遇”、“穷于交”、“穷于行”)的思想准备,并引用了西汉司马迁在《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中的:“然虞卿非穷愁,亦不能著书以自见于后世云”的典故,再次勉励儿子向在穷愁中发奋著书的古人学习,而不要为困境所压倒。 司马迁(即司马子长,子长为其字)的《史记》中有一篇《平原君虞卿列传》,讲述了战国游说之士虞卿的故事,说道虞卿在不得意的时候,著书立说,有《虞氏春秋》等传世。 司马迁在《史记》中对虞卿的评论是“虞卿非穷愁,亦不能著书以自见于后世云”,如果虞卿不曾穷困潦倒,就不可能发愤著书,从而名传后世。 说明了困境反而能使人有所成就的道理。 

示子朔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