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近视率半年增加11.7%,哪些措施能有效控制近视率上涨?每天户外活动两小时?
教育部27日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教育部对9个省(区、市)小学、初中、高中学生疫情期间视力变化情况做了调研,与2019年年底的数据相比,这半年来,中小学生近视率增加了11.7%,其中小学生近视率增加15.2%。下一步,教育部将采取相关措施,包括控制在线学习时长、加强体育锻炼等,帮助学生做好近视防控。
半年前有新闻还说手机不会影响视力,现在拿这数据还说话,简直就是打脸。仅三个多月的疫情,学生们每天多增加了几个小时使用电子产品,半年中小学生近视率就增加了11.7%。教育部想采取控制在线学习时长、加强体育锻炼等举措,防控近视,真的有效吗?
我们需要找到近视的根本原因,了解近视发生的生理病理分子机制,才能知道要采取什么措施防控近视才有效。现在影响学生的近视的原因,已经用遗传因素解释不了,我们需要从学生的生活环境找原因。

在过去人们曾经提出了很多与近视相关的环境因素,比如眼内压、多巴胺、褪黑素、光污染、户外活动、生物钟、电磁辐射、脉络膜、睡眠等等。但这些貌似都不是近视的根本原因,而是根本原因间接引起的变化。
最新研究猜测人们近视的根本原因是氧化应激。与近视相关的五种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TGF-β)、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用眼环境,比如手机、电脑屏幕释放的蓝光,会产生氧化应激,进而激活这五种生长因子来让眼轴加速生长,最终导致近视。

最近#爸爸为了保护孩子视力,要求儿子每天户外玩2小时,不玩够时间不准做作业#的新闻登上了热搜,"每天户外活动两小时预防近视"的话题再次引起热议,这样做真有效。户外活动的主要作用是刺激眼睛分泌更多的多巴胺,高浓度的多巴胺具有抑制近视的作用,在学生眼睛长时间面对电子屏幕的时候,发生氧化应激,产生的有毒自由基会抑制多巴胺生物合成的限速酶(酪氨酸羟化酶)活性,导致多巴胺合成率降低,多巴胺存量低,在眼轴生长达到正视状态时,多巴胺无法触发抑制眼轴继续生长的信号,使得眼轴越过正视化继续向前增长,最终发展成近视。多参加户外活动,我们就能减少电子屏幕的接触时间,不让氧化应激产生,多巴胺可以抑制近视。

关于预防近视的说法,除了"每天户外活动2小时",也许你还听过降低眼内压、充足的睡眠,这些其实最终都跟氧化应激有关,氧化应激是所有可能原因的源头,它可以解释很多间接原因的变化,如多巴胺、褪黑素、脉络膜。
所以想要防控近视,或许我们应该从氧化应激着手,从减少氧化应激来采取防控近视的措施,中小学生的高近视率才有望降低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