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全国人大,一张纸条令邓小平灭手中的烟,81岁戒了70年烟龄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中国大地,中国从此走上了富强的道路,也由此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高速发展和飞越。
而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一国两制制度的缔造者,我们敬爱的小平同志却在十年后戒掉了自己抽了70年的香烟。这是为何呢?邓小平和香烟之间又有着怎样的历史往事呢?

对于中国来说,邓小平无疑是一位极其重要的人物,可他却也跟我们普通的老百姓一样,有着抽烟的习惯,可是在他晚年,他的身体状况已经不容许他再继续抽烟。
无论从国家的角度,还是家庭的角度来看,他都需要彻底戒掉陪伴自己七十年的香烟。可烟瘾的戒除谈何容易,但邓小平硬是凭借毅力完成了这一看似不可能的事情。
说起邓小平抽烟的起始,那就不得不谈他年轻时去法国留学的经历。
那还是1920年10月,时年十六岁的邓小平与自己重庆的八十几名同学一同赴法国留学。而按照当年四川农村的生活习俗,他很有可能在留学之前便已经接触到香烟了,因此邓小平的烟龄可以说是十分漫长。
那时邓小平与来自中国的留学生们一同在法国的工厂做零工勤工俭学,以此来赚取自己的生活费,可那时法国的资本家们极其瞧不起中国留学生。尽管邓小平曾据理力争,可他们还是只愿意支付极其低廉的酬劳,那些酬劳连日常的生活和吃饭都无法保证,更遑论抽香烟了。

我们都知道,香烟这种东西,接触的年纪越小就越容易上瘾,有的时候烟瘾上来,实在是难受得很。但在资金匮乏饿着肚子的情况下,邓小平也无法再挤出多余的钱去买香烟来抽。
因此他便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好方法,他在课余时间总是收集同学们不要的碎纸,以及校园和街道上随处可见的干树叶,将那些干树叶包在碎纸片中,以此来充当香烟,一解心中的烟瘾。
一直到两万五千里的长征路上,邓小平都还在使用这个方法。
根据罗荣桓元帅的夫人林月琴回忆,那时她与邓小平是一道行军,行军的路途中格外艰难,甚至连皮带、鞋底都要煮了吃,因此香烟更是成了一种渴望而不可求的奢侈品。每当邓小平烟瘾上来的时候,他就会沿袭当年在法国的方法,用碎纸片包着干树叶来充当香烟解馋,还自我调侃道“我是香烟制造厂的”,这也给艰难的长征路途,带来了一丝欢快的气息。
也许连邓小平自己都不会想到,自己的一个小小习惯,竟会成了行军困境中的一个调味剂,为大家带来一点点的欢声笑语。
到了抗日战争期间,邓小平行军作战更是对香烟需求大增,因为香烟的辛辣可以帮助人提神,同时也有能够让人短暂静下心神的作用。因此在紧张的战争期间,他才需要大量的香烟来维持自己大脑的高速运转,以此来保证自己绝佳的精神状态,就算明知抽太多的烟会损害身体健康,邓小平也是义无反顾。
因为他知道,只有自己的决策减少一点失误,那前方浴血奋战的将士们才能少一点的流血牺牲。

作为从革命伊始便在队伍中的老同志,他深知前线作战的不易,将士们有的两个人都分不到一把枪,大多数时候都是凭借着坚强的毅力在与敌人作战。他心中明白,每个战士都是家庭中的顶梁柱,他既然带着同志们参与革命,那就有义务减少他们的流血与牺牲,这是他作为指挥官与革命前辈的职责所在。
而值得一提的是,在抗日战争阶段,虽然物资还是较为匮乏,可香烟的供应已经不是什么难事,我们自己制造的,加上从敌军手中所缴获的,足够供应军官们的需求,至少对身为高级指挥官的邓小平是这样。
可他却依然保持着在法国留学、以及长征途中所制造香烟的自己的土法子,依旧是用碎纸片包上干树叶来充当香烟。
至于那些缴获的高级香烟,他留下一点后便会让警务员分给其他战士们,因此战士们也常常感慨他的慈祥和蔼与平易近人。
这种用碎纸片与干树叶做香烟的方法,一直到解放战争后期,物资已经不再那么匮乏后邓小平才逐渐将其舍弃。
而那一句“我是香烟制造厂的”自我调侃,虽然也随着历史的风渐渐消散,可邓小平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却流传了下来,一直鼓舞着我们。

到了建国后,邓小平每次与国内外的朋友的会晤,基本都是从一支香烟开始的,用香烟来引出话题打开局面,这是他独特的外交方式。
当改革开放的春风逐渐吹遍中国大地后,邓小平在1979年出访美国,与美国的卡特展开会谈。
在会谈开始之前,邓小平笑着问卡特:“在你们美国,有没有一项在会谈中禁止抽烟的法律?”
卡特同样笑着回答:“没有。只要我还是总统,美国就不会有这样的法律,因为我的家乡就是种植烟草的。”
邓小平听完后竟开心的大笑起来,然后拿出自己的香烟抽了起来。
对于他这种真诚坦率,毫不做作的性格与行事方式,卡特也十分喜欢。
也许也正是因为邓小平有这样真诚坦率的性格,他才得以在自己任内收回香港澳门,开辟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规划了改革开放,让富足与现代化的春风吹到了我们这个古老的东方国度内。

1980年的8月,邓小平又会见了美国共和党人,同样是美国副总统候选人的乔治·布什。
布什首先表达了对邓小平的爱人卓琳的问候,可邓小平却笑着回答:“谢谢你的关心,他的身体不如我。”
布什疑惑的问他:“这从何说起?难道您的夫人与您一样吸烟吗?”
邓小平笑着回答:“恰恰相反!正是因为她不吸烟,所以身体才不如我!”
这番话语引得在场的人都笑了起来,本来严肃的会场氛围也变得轻松融洽。
这也是邓小平自身魅力的一部分,他总是很擅长利用自身的特点来影响周围人的心情,这会让人们觉得他十分平易近人,相较于严肃来讲,他也更希望人们像前者那样看待他。
邓小平最喜爱的香烟是熊猫牌香烟,也大概是先前留下的习惯。直到现在,他生前留下的三支香烟还保存在纪念馆中,他坚毅的精神我们也得以由此窥得一二。

直到1988年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邓小平在会场上受到了人民代表递出的纸条批评,平易近人的他自然不会生气,而是十分虚心的接受了批评,并且保证以后绝不再犯。
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他慢慢戒掉了自己已经抽了70年的香烟。
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第七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邓小平在投出自己的选票后,便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习惯性的点燃了一支香烟,便自顾自抽了起来。
这一切都被台下的一位人大代表看在眼中,于是他便对身旁的另一位代表说:
“眼下世界无烟日刚过,我们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在宣传吸烟的危害,想要让人们少碰触香烟,小平同志的烟瘾竟然这么大,竟然在公共场合还吸烟。”
二人一番商量过后,便决定向邓小平提出意见。
二人商量在这么隆重的场合,自然不能当众提出批评,于是便写好了纸条,将其交到了大会的主持人宋平手中。
宋平拿过纸条一看,上面简简单单写着一行字:“请小平同志在主席台上不要吸烟。”
宋平看完以后,不禁莞尔的将纸条递到了邓小平手中。
邓小平接过纸条一看,当即便赶忙将手中的香烟给掐灭了。从此以后,邓小平在主席台上再也没有抽过香烟。
这件事之后,那位对邓小平提出批评意见的人大代表十分感动的说:“小平同志能虚心接受我们的意见,这让我们心中很是感动。”

从1989年邓小平退休,他便开始逐步戒掉了自己吸烟的习惯。
邓小平自己也承认,吸烟是十分危害健康的,因此不管是为了自己的家人,还是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戒烟已经是势在必行。
从邓小平狠下心来戒烟我们也不难看出,他对于自己的自控力和对亲人们的爱意。而从这其中我们也领略到了他的自制力,以及伟人的毅力。
邓小平听从医务人员的建议,开始决定戒烟后,他身边的工作人员也慢慢发现,打这以后,小平同志很少吸烟,即便是吸烟,也是过滤嘴特别长的定制熊猫牌香烟。
慢慢的,工作人员发现,邓小平在闲暇时间也不再去抽香烟了,他每天散步、喝茶、看报,在晚上的时间会与友人们约在一起打牌,老人们欢声笑语,十分快活,但他们往往都在十点之前便结束散场了。
后来通过采访我们才得知,原来这是邓小平的小女儿为他定下的规矩,而他的戒烟过程,也自然离不开儿女们的督促与帮助,也是在家人们亲情的陪伴与帮助下,邓小平的戒烟过程才会变得顺利许多,生活也变得规律起来。

邓小平作为有着70年烟龄的老烟民,戒烟对于他来说又谈何容易。在这期间,为了彻底断绝自己对香烟的念想,每当烟瘾发作时他就吃鱼皮花生,以此来转移自己对香烟的注意力。
这样漫长又痛苦的过程一直持续了两个多月,邓小平才正式戒掉了陪伴自己长达七十年的香烟。
作为一代伟人的邓小平能戒掉抽了七十年的香烟,这也给了我们莫大的启示。
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再苦再难的事,也终究会将其解决。
也许正是凭着这份毅力,邓小平才能在上世纪70年代带领中国走上富强之路,走上属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