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读了莫文骅的文章后,对他说:你可真行,简直比斯大林还行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期的一天,时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简称“抗大”)政治处主任的莫文骅将军来到毛主席的办公室,递上自己撰写的一篇文章,请毛主席于空闲时给予斧正指导。
莫文骅是广西南宁人,毕业于国民党主持举办的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南宁分校。他一生酷爱读书,即使在与敌军对垒之际,也忙里偷闲地读几页书、写几行日记,从没有间断过。成了“抗大”的领导后,依然如故。

学习中的莫文骅(图像)
对莫文骅这样的刻苦学习文化知识的领导干部,毛主席打心眼里赏识。一听莫文骅让他指导文章,当即痛快地答应了下来。并表示,拜读完大作后,再与他交流意见。
不久,毛主席让人把莫文骅找来。莫文骅一进门,毛主席就起身迎着他,并以诙谐的口吻微笑着说道:“你个莫文骅呀,可真行,简直比斯大林还行嘛!”
闻听毛主席如此说,莫文骅先是一愣,随即有些惴惴不安地问道:“主席,怎么了?是我的文章有什么问题,还是我做错了其它的什么事情?”
毛主席没有立即回复莫文骅,而是走到他身边,用手轻轻地拍了拍他的肩头,接着从头到脚审视了一下他。

审视莫文骅的毛主席(图像)
然后,他不紧不慢地对莫文骅说:“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后,为了动员、号召全体苏联军民英勇抗击侵略者,斯大林于7月3日发表了一篇演说。
他的那篇演说稿,只有我们《解放日报》的一篇社论那样长,用了不到一千字。你的文章写了三千字,比斯大林的多了两千字,说明你比斯大林厉害,高明得很。不同的是,他把问题讲清楚了,你却没有。”
莫文骅听了,边下意识地摸着自己的后脑勺,边不好意思地对毛主席说:“主席,我的写作水平有待提高,请您多多批评指正。”
毛主席见状,就不再打趣莫文骅,招呼他坐下来慢慢谈。随之,毛主席耐心地跟他讲了写理论性文章的常规思路方法,以及如何抓住中心、突出主题,怎样做到简练生动等。
同时,毛主席谆谆告诫莫文骅,文章写成之后,一定要像鲁迅先生所讲的那样,至少要看三遍,反复修改,以确保文章的质量。

鲁迅先生(图像)
在革命战争年代,毛主席历来是枪杆子、笔杆子一起抓,都十分重视。虽说战争时期,以军事战场上的作战成果为主,但他也非常关注“鲁(鲁迅先生)总司令”的文化战场,不仅高标准严要求于他人,更是身体力行。
如,《反对党八股》是毛主席著作中的经典之一,堪称其理论研究、创作的一大硕果,也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开展整风运动的重要学习资料。

毛主席撰写的《反对党八股》
该文开篇即高举反对不良文风“党八股”的大旗:
“我们反对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如果不连党八股也给以清算,那它们就还有一个藏身的地方……如果我们连党八股也打倒了,那就算对于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最后地’将一军’……”
文章布局紧凑,行文过程紧接密连,逻辑严谨。
开篇点明核心议题——党八股危害党的革命事业、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必须竭力“清剿”;结尾,以坚决摒弃党八股呼应篇首,凸显主题,使全文圆满完整,浑然一体。
《反对党八股》一文的语言表达通俗易懂,干净利落,清新自然;语气磅礴有力,语义清晰鲜明。

延安时期的毛主席(图像)
毛主席这样写党八股的历史——“从历史来看,党八股是对于’五四’运动的一个反动”;这样向人们直观、形象地描述党八股的反动本质——“死硬的东西”、“后退的东西”、“阻碍革命的东西”。
再如,毛主席奉献给中国新闻史的经典篇章《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这一文稿虽然不足200字,但内容十分丰富。
其中,有事件要素的交代;有敌军纷纷溃逃的情形——“摧枯拉朽,军无斗志”;有我军勇往直前的写照——“万船齐发,直取对岸”。有战斗经过的叙述——“突破敌阵”,占领南岸,“正向繁昌、铜陵……进击中”;也有事件发展方向的展望。

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画作)
此文,简练明确,概括性极强,真可谓行文精粹,言简意赅。
总之,毛主席历来求取并极力实践行文简洁、主题明了精准的文风。他提倡写短而实的文章,反对写长而空的文章。
当然,“长”与“短”是相对的,届时应根据所写主题的容量、问题需要明确的程度等实际情况去做最终决定。
在那烽火连天的岁月里,毛主席更是一再倡导大家,把文章写得相对短些,写得精辟、内涵些。
上述,以浅显的文字,介绍了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毛泽东主席的理论创作风格、实践,以求抛砖引玉之效。
主要参考文献:《毛泽东和他同时代的人》、《毛泽东的治学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