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民国小作文:学习之害

吾辈正身处太平之世,宜于专精功业以图自强。今日所议,实为学习之弊。吁嘿!学习乃人之本,后裔之基,豈有危害之理乎?
然吾辈何曾不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如是之言,岂谓学习有害乎?然则,不获其道,焉能安宁?读书破万卷终需由心而发,才能适者生存。今之学子,因贪恋功名,或奉公宦践权庭,或为科举而纵欲耳目,感官贪滥,常常模模糊糊,不知何为真学。
昔岁太白唐儒,曾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之言,其意正襟危坐,今人当深思。然乌合之众,只知读书,不知读书之用,阴渐而昏,愚渐而顽,于是其意便有利于自身侵害。《列子》有云:“盲者骛视,聋者涂聆。”身心不平衡,势将滋生多种“疾病”。
庚子年间,梁启超曾提醒:“教育如发电,教育者如发电厂。电危急,则安全启控之,电谨慎,则偏于束缚,问为何不发电,故教育者勿作灵魂之拘扰也。”教育之所以能够有效,必须坚守其初衷,直面现实之苦与难,培育人格完整与道德美好等方面之全面发展。以北岛为笔:“教育,在人生的科技之外,懂得无价。”
总之,学习之害,实缘本心非止,若能原本返璞,莫仅片言为之,更应从自身把握,从课程打磨,从师长引导,力致人生之理想,方可显于言表,确使之落地生根。深谙鲍照之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砥砺行学,方融科技之力,化策略之势,臻社会超脱,方可谓之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