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從八極架的訓練、看武術圈的迷失--徐紀

2021-07-29 16:44 作者:天羅地網  | 我要投稿

《八極拳的源流》

八極拳真正的由來不清楚,爭論很多,沒有確切可信的,大家都同意的結論。

我們只知道,傳入近代,是在河北的滄州。代有傳人,高手輩出。

把八極拳創出很大的名氣,而流傳到全國各地。

譬如到了東北,也到了西北地區;以及南下南京、上海。

八極拳確實是一個在全國各地,都受到歡迎的門派。

《個人的傳承》

我個人的傳承,是跟隨劉老師雲樵先生學習八極拳的。

劉老師的師傅,也就是我的太老師,是有名的神槍李書文老先生。

李老先生造詣高,學生又多,就形成他這一支八極拳的風格。


他的學生之中,較有名的是:把八極拳帶到東北的霍殿閣先生,

他擔任末代皇帝宣統的保鑣,當溥儀到東北的時候,他也跟著前去。

劉老師本人,大家都知道他一直擔任蔣總統侍衛的訓練工作。

另外,和劉老師同時習藝的李健吾先生,

留在大陸,沒有來臺灣,擔任毛澤東的貼身侍衛的訓練工作。

《八極拳的推廣》

八極拳曾經被引入南京中央國術館,列入必修課,因此推動到了全國各省各市。

到了臺灣以後,曾經在憲兵裡頭傳承;後又列入莒拳,而在國軍裡頭普遍習練。

劉雲樵老師本人,從開始的私人課徒,到後來成立「武壇國術推廣中心」,

所教習的主要項目,就是八極拳。

「武壇」的學生很多,現在在各大專院校擔任國術社教練的,有十幾二十位,遍佈各地。

「武壇」學生到國外的也很多,因此也把八極拳帶上國際舞臺。

譬如在日本,八極拳受歡迎、被需求的程度,僅次於太極拳。

我個人在美國加州舊金山教拳的項目中,八極拳是重點之一,

很受到國外武術界的尊重,也受武術學習者的歡迎。

八極拳到了今天,已經做到國際化,有了世界性的聲譽。

《八極架的功能》

八極架的功能,真是太重要了。比方來說,

它是一把鑰匙;必須要有這把鑰匙,才能打開八極拳的大門,進入八極門的殿堂。

也就是說:通過練習,它會介紹八極拳基本的技術和它的風格。

如果是沒有學過拳的人,要通過八極架的練習,進入八極拳的門戶。

那麼學過其他門派拳術的人,也要先經過八極架的洗禮,

才能夠把八極這個門派的技術和風味,同學習者以前所學習的拳術,作一個區分。

我們要體會這些技術,和其他門派不同的所在。

拳術都有他的共同點;但是,更重要的是找出他的不同之點,這才是我們應該追求的。

《學習目標的設定》

在這個練習之中,還要打好我們下盤的基礎。

下盤當然是各門派入門的重點,八極拳並不例外。

此外,在內裡上,也就是內功、氣功的訓練,也要練到合乎要求的程度。

更要通過八極架的訓練,來了解八極拳的實際攻防應用,他的技巧何在?

我們練一個八極架,套路只是一套,但要達成的目標是多元的。

《一般的誤解》

我們練套路時,一定要主動追求;其中應該給我們帶來的好處。

不要誤解,以為練了這個套路之後,套路就能夠自動的把我們變好,提昇到某種程度。

事實上,這是不可能的。套路本身,絕對不會為我們做這些工作。

是我們練習者,以套路為一個憑藉,然後追求我們上述各個不同的目標。

《套路》

八極架的這個架字,就是基本架構的架。

最好的比方,譬如說蓋房子,基本的支架是已經挖好了地基,把柱子和樑給上好了。

雖然還談不到室內裝潢,甚至於還沒有隔間,那裡是臥房、那裡是客廳?

但是,如果我們希望將來有一個舒適而且合用的建築物的話,

最重要的,其實在基本架構規劃得好不好?建得結不結實?

這個套路,就是把地基、棟樑、柱子、房頂,給架構起來用的。

當然,八極架之外,八極門還有其他套路練習。

也就好比蓋房子,還有其他的一道一道的步驟。

以八極拳來講,除了八極架之外,有一套拳法叫八極拳,這兩套套路流傳的比較廣。

也有人把八極架叫作小八極,而八極拳叫大八極。

很有趣的,也有一種說法,把八極架叫死八極,

因為他練的時候動作比較緩慢,好像比較死板。

而八極拳叫作活八極,因為他在表演的時候比較靈活、多變。

也有把八極架叫做老八極、舊八極的,等於是從前舊的功課。

而把八極拳叫新八極,比較而言是新的,是後來的課程。

除了八極架和八極拳之外,八極拳還有六大開和八大式這些個套路。

這些,就是八極拳的主要套路。有些個支派,還有其他套路練習。

有些支派也承認曾和別的拳術門派交流,而得來一些個不同的套路,

則多半是把外來的套路,打成八極拳的風格就是了。

我個人所練的八極架,當然是得自於劉老師的傳授。

因為我強調套路本身不能帶給學習者絕對的幫助,多練套路不是一個正確的學習方法,

套路也不需要很長。因此,我把其實已經相當精簡的八極架,

再做了一點精簡化的工作,也就是去除掉裡頭幾個重複的動作。

其實去除的也不多,開始的時候去掉一個蹬腳,中途去掉一個重複的頂心肘,

以及接近後段去掉了重複的幾個衝捶而已。

因此,現在所練的,是已經很難再簡化的套路。

通過這一個套路,我們從中再來追求對我們真正有所幫助的種種鍛鍊。

《基本功的練法》

學習八極拳的正確方法,並不是一上來就從八極架第一招開始練起的。

正相反,是練若干個從八極架之中抽取出來、提煉出來的基本功架,

我歸類了有八個動作。等把這八個動作都練好了之後,把他串起來,

加上一些過渡的動作、相關的動作之後,就是八極架了。

換句話說:如果八個動作打好之後,要追求八極架這個套路,那簡直太容易、太簡單了。

而這八個基本功架的練習,並不簡單。我這裡列出來的順序,

第一是頂心肘,第二是十字撐,第三是托塔,第四是避襠,

第五是雙栽捶,第六是打崩,第七是衝捶,第八是金雞抖翎。

又千萬不要誤會的是:並不是因為你專門練這八個動作,

就可以把入門的功夫練好了。

而是要在練這八個動作的時候,還要做三件事情,分別說明如下:

第一是,這八個動作,要分別他的動作和姿勢的不同。

動作是我們在動,姿勢是靜態的。靜態的並不是完全不動,而是內裡在運轉;

運動是要有運也有動的:中國運動哲學的要求。

當把一個動作打完了之後,不要以為這是完畢,這是動作的完成,

外在的動作不動了,在那裡擺成一個姿勢。

擺姿勢幹甚麼呢?是內在的運轉,開始在那裡運行,一定要這麼做。

練八極拳的人,常常就在擺著姿勢的時候,外表不動的時候,

在靜止的狀態中,來做所謂的數息,就是數丹田的呼吸。

意念集聚在丹田是第一步,每一次這樣子擺好的靜態姿勢,所數的呼吸,

如果一呼一吸做一個單位,一般要求慢慢增加到八個單位。

 第二個階段要求的功法,

是擺好姿勢內裡運轉的時候,把氣引導著,

從丹田運引導到身體八個不同的部位,那就是:頭、肩、肘、手、尾、胯、膝、足。

第三個階段,更要有能力把內裡的氣,跟外在所做的動作相配合。

做任何一個動作的時候,不再是外表的、單純的手腳表現。

而是要加以內氣的填充,把外面的動和內裡的運相結合。

八極架有很多的跺子,這八個基本動作有八個不同的跺子,每一個都不一樣。

有單、有雙;腿腳和地面的關係,就有不同的接觸和細微精密的區別。

所以八極拳跺子很多,但是並不都一致。各種跺子有不同的講究,

這也是通過八個基本功架練習來求得的。

基本功還要把上肢、軀幹部位,以及下肢結合起來。

我設計有各種的練功法,譬如說頂心肘、十字撐、托塔、避襠……為了把軀幹部分參加進去,

每一個基本功,都配著有一個輔助的練功法。

通過練功法,就能夠把基本功更快速、更明確的帶上正確的道路。

只要照著這個道路去走的話,就一定可以到達你的目的地。

《樁功》

樁可以是個木樁,一個木柱,也可以是一棵自然生長的樹木。

在樁的訓練時,所做的動作,仍是前面所敘述的這八個基本。

簡單說:就是把這八個攻擊動作,打到木樁上頭去。

 打的時候,

第一、很重要的是,畢竟練習的工具是一具堅硬的木頭,有些動作和基本功並不一致。

修正的主要是我們的手臂、拳頭、跟木樁的接觸部分。

第二、由於角度的關係,我們腳底下打的跺子,

因為要避免受到木樁的阻礙,也有一些個挪移。

就是把八個基本功做了適當的調整,使他適於在木樁上練習。

這種練習一方面是鍛鍊我們的手臂,在鍛鍊的時候要注意,過猛會使手臂瘀傷。

瘀傷外在的調理當然就是使用跌打的藥品,來活血散瘀、止痛消腫。

但最根本性的防治、是在內氣的保護。

也就是說:在練樁功的時候,一定已經相當能夠調動丹田氣。

每一次與樹幹的接觸,都一定有氣佈滿在接觸的部位。這樣子,也就不至於受到傷害了。

這樣鍛鍊,當然可以增加手臂的功能、力度、以及外動和內運的配合。

在古代來說,在純武術的立足點來看,手臂是我們主要的武器,

或是說主要的護盾,自應注意鍛鍊培養。其同時,練樁也是對於氣的鍛鍊。

因為我們在打樁的時候、打跺的時候,這些跺子是讓我們起氣、聚氣,做為內動外運配合用的。

除了個別的鍛練之外,還要跟樹幹木樁一起來練,就設定了一個要求:

不能夠慢慢來運氣用勁,必須在合理的、合適的節奏中,起發內在的氣功,

配合外在的動作,來投遞我們的技巧。

我之所以說是合理,因為現在畢竟只是練習,人不能一步登天。

不過,合理的要求,合理的節奏,我們總要能夠將他慢慢建立起來。

而武術要應付的,永遠都是一個非常的局面。

也就是常常都是在不合理、在非常時期、在意外的狀況下,我們要有適應的能力。

為了培養這個能力,我們先在一個可以接受的節奏之中,要求身體能夠達到這個目的。

除了手、腳內氣的配合之外,樁功給我們非常好的的脊椎訓練。

脊椎是身體的大支柱,手、腳其實都銜接在脊椎上;當然是通過肩和胯。

我們與其花很多的時間鍛鍊枝節,不如多用一點功來鍛鍊綱領。

在人體上來說:就是人的脊椎骨。

因為前面有一個樁,在鍛鍊的時候,我有一些特別的要求,把人和樁的關係如何的聯繫?

如何的加以利用?使長在背後的脊椎骨,得到更全面、更完美的練習。

所以,樁功也是多目標的。

我個人之所以做這樣的設計,就是為了帶領學習者,達到八極架訓練的目的。

《武術的基本架構》

我想要用一個三角形來說明合理的武術結構:

這個三角形的上端是套路,這是一個角。

而在下面,有兩個角;這兩個角,一個是攻防的應用,一個就是鍛鍊的功法。

今天最大的誤會,最大的悲劇,就是練武只練一個角。

指的是最上面的角,就是套路。而認為學完了套路,就學會了這趟拳了。

其實,只練了套路,如果不好意思說那是極其空洞、幾乎等於是零;

起碼也要說,他在三角形中,只做了一個角。他當然可以自娛、娛人。

如果做得正確的時候,不傷身體的話,可以做為一種健身操,也是不錯的。

如果練給別人看,練的很流利,很優美的話,也有娛樂的效果。

套路並非是一無可取,不是說他全無價值。

但是如果只練套路,就認為是練了武術的全部的話,這個誤解就未免太大了。

這種誤會也常誤導練武的青年人,認為練完了套路就完成了工作,就期待著收穫。

我說的期待,並不是坐在那裡等,而是每天猛練套路,練很多很多的回數,以為會進步。

這個時候,就帶來失望。有人失望了,就離開了,再也不練。

也有朋友失望了,不免回頭說武術的壞話,說是虛空的;

或者說:所有東西都失傳了,反正也練不到了。

我們一定要認識到三角形下面,其實還有兩個角。

其中之一是攻防;武術畢竟是講個攻防。不能夠說今天的時代不同了,有了槍砲。

其實豈止是槍砲,我們已經進入到按鈕戰爭、太空戰爭的時代了。

今天練拳,並不是在講一刀一槍;今天練武是要鍛鍊我們的身心兩個方面。

但是,動作一定要正確。什麼是動作的標準點呢?那就是攻防的命意之所在了。

因此,攻防不可不講。講攻防並不是鼓勵打架,決不是提倡暴力。

而是透過攻防,才能了解所練的套路,才能檢查動作的正確與否。

又有一個問題是:我們常常看到講究攻防的個人、及武術團體,

練的套路是中國的,攻防的用法卻是外國的。

有的時候是東洋的,有的時候是西洋的。中國拳術的用法,和外國完全都不一樣。

這就更讓我們警惕到:攻防不可以不講。

如果沒有講究攻防,而拿外國武術來張冠李戴的話,他就格格不入。

或者是套路練起來的時候,就有那麼一股奇特的洋味。

所以攻防是套路之外,三角形的另一個角。

也惟有攻防概念正確以後,演練套路時,才會充實,才有意義。

更重要的,尤其是對現代社會更具有積極意義的,是武術之中非常完美、高妙功法訓練。

古時候講「止戈為武」,是武德的要求。

練武不要去作亂,反而要平息動亂,帶來安和樂利的社會人生。

今天更要講「化劍作犁」,把殺人的刀劍,變成生產的犁耙。

也就是說:要用武術,為人類社會的幸福健康作服務。

武術之中,什麼樣的東西給我們帶來健康呢?當然就是功法的鍛練。

武術家不談天堂與地獄,武術是每天都時時刻刻面對生死關的,

這個關口是隨時可以發生,隨處都存在著的。

所以武術練氣功,對於精氣神的修練很是實在,沒有花花綠綠的神話。

因為,這是武術的基本立足點。

這些武術中的良好功法,可以抽取出來給社會大眾,為他們的健康謀福利。

而練武的人,注意這個三角形,更是不可不練功法。

這些功法除了生理的利益之外,也涉及到心理上頭。

如果沒有這種功法的要求,和套路攻防相配合的話,中國武術就不能展現他特有的風格。

因之,關於武術的訓練,是三角形缺一角而不可的。

介紹八極架的時候,為什麼要談到基本功、內氣、樁的鍛鍊?也就是基於這樣的認識。

《練武的基本取向》

今天練武,許多人常常把注意力放在別人身上。說個笑話,是為別人練的。

說得更實在一點,就是腦袋只想到用我們的拳腳打到別人身上,造成什麼樣的戰果。

這個不是不重要;武術嘛,總有攻防在其中。

但是,要真正能夠達到強有力的攻防能力,注意力還不如放在自己身上。

練武總要把自己身心兩方面鍛鍊得結實,提昇他的境界。

然後,在緊要的、必須的狀況下,把武術用在別人身上時,才能夠達到很好的效果。

簡單的說,武術是用中國鍛鍊的程式來錘鍊自己,心思要放在自己身上。

我說明不是外在的動作而已,還要加上你對內在世界的認識、開發。

也就是說:要把身心兩方面都同時提昇,平衡和諧,一同前進。

練武的人之所以把身體練壞,常常就是只有想到別人,也就是敵人,

而追求單純的殺傷力,沒有考慮到我是不是具備投遞強大力量的基本能體?

打個比方說:一個小船上頭,不能裝很大的砲。

大的軍艦上,才有大的砲,甚至於有很多口的砲。

如果小船裝大砲,發射時,小船本身都承受不了,就要翻了。

我們今天考慮到武術的時代意義,不是在古時候,武術是軍隊國防的需求。

也不像從前練武為了能夠去當保鑣、護院,討生活。

所以有的時候為了生活,委屈了自己的身體,做出某種稱度的犧牲。

今天練武、「化劍作犁」;為社會、為健康而服務,沒有理由為了武術的鍛練,

而來戕害學習者的健康。因此,我覺得應該探討的是,到底為誰練?

一定先要為自己練;這跟自私與否的道德權衡不是一回事情。

一定要在練武的時候,時刻檢討自己:不但是外在的手足,而且是內在的器官,

它的感受、反應、種種……比如前面談到的八極架,並不是只有套路,以及攻防的用法,

而且還要把氣充實起來,鍛鍊起來。

中國武術和外國武術不同的地方,價值之所在,

正就是在於他顧慮到身心兩方面平衡和諧的要求,他是有運也有動的。

《武術呈現的問題》

文化的問題太大,不是在這裡所能夠談的。

但是,武術亦因為西化的取向,使今天的武術教學和練習,產生許多問題。

我們不必去分辨那個好、那個壞。但是,東西文化、中外文明有所不同,

這是任何人不能否認,不用花力氣,就可以看得很清楚的。

從清朝末年開始,因為受到外國的侵略,中國人在急切之下產生醒悟:

要學習外國人的長處。基本上這是正確的,而且是必須的。

但是學習西洋長處的時候,並不須要丟掉自己的長處。

不錯,中國文化裡頭有許多不好的東西,應該要拋棄,應該要戒除。

這跟學不學西洋文明沒有關係;不學西洋的長處,也要把自己的缺點戒除才是。

在我國實施西化教育,開辦洋學堂之後,對於學西洋下了很多功夫,成績也滿好。

無論是科技,無論是民主。但是西洋所謂的體育,實在非常膚淺。

譬如西洋的籃球運動、水上運動、冬季運動……他們不是不動,而是大動特動。

但可惜,只有外動,沒有內運。

不合中國的運動理想,根本就不能稱之為運動,而應該只呌活動,

如:田徑活動,登山活動,球類活動……他們這些活動極其發達,有個別進行的,

有兩人對抗的,有團隊競賽的;有趣味,有錦標,有世界性的競賽大會,

也可以在一個小小的學校來進行。人家的成功,是他的推廣得法,可欽可敬。

但是這些活動本身,許多都是有偏差、有缺憾的。它們只有動、沒有運。

因此,許多金牌得主、職業選手健康不好,壽命短促。

原因是過度的動,為了金錢和榮譽。像這樣的西洋活動,玩固然好玩,

以言體育的價值,可就不高了。

中國人講運動,一開口就是運和動放在一起,是分不開的。

外在的動一定要有內裡的運。而內裡的運,是消耗管制的機竅之所在。

有了內裡的運,就不會使外在的動過度,而過動傷身,就有了保險絲。

今天在體育的立場來講,要提倡中國的東西;從健康的角度來看,也要提倡中國的東西。

武術的鍛練,更須要把中國的文化帶進去。

中國的武術如果沒有自己的哲理做基礎的時候,不管練什麼套路,

打出來的一定是「西洋」拳!外在型態,一招一式全部是中國拳,

但是整個對這一招一式的詮釋、解讀,全部是西洋的。因為我們接受的,都是西洋教育;

我們對於身體的認識,和對四肢軀幹的使用,都是西化的。

中國的拳術要講內外的配合,要講全體的發展,

他是四度空間的,他沒一招一式是單一動作;

都是複合的。他沒有單目標的,他也沒有絕對目標。

他隨時變化,運用靈活。

這些東西,都需要文化的基礎。今天的傳統文化,被摧殘。

今天的教育,已不能給年輕人傳統文化基礎。那只有反過來做:提倡武術。

通過武術的鍛練,來教育年輕人,教育他中國的文化。

從中國肢體文化、運動文化,奠定他基礎的文化。

也許將來他不只是把拳腳練好、武術提昇,更因此使他能夠終於有機會重返中國。

到那時學習武術就不只是自衛防身的能力,甚至也超過對健康上頭的益處;

更擴而大之,這是一項文化傳承的重大豐收了。


從八極架的訓練、看武術圈的迷失--徐紀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