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西医的手术90%都是害人的!现在好多患者进了医院检查之后,医

2023-05-16 17:44 作者:中医师张先生  | 我要投稿

西医的手术90%都是害人的!现在好多患者进了医院检查之后,医生都建议做手术,但是这手术有没有必要做呢?做了手术之后病是不是会好呢?很多做过手术的患者的感受是病不仅没有好,而且还会产生其他的并发症,让人感到病越来越多,身体越来越差! 国际权威医学期刊 The Lancet 用一个专题讲述全球医疗资源滥用现状:「很多手术没有必要做」「全球每年进行了 620 万次不必要的剖宫产手术」等等 这不仅造成患者原本可避免的伤害与痛苦,还浪费宝贵的医疗资源。过度追求经济效益,以创收指标论英雄!央视新闻 奇怪的“走廊医生” 她原来是绵阳市人民医院的超声科主任,经常要参与许多“重症”患者的会诊,经常会有人因为一些小毛病到医院,医生会先把人收住院,凭空说他患有很严重的疾病,然后让超声科做相应的检查,并配合出具显示患有重病的检查结果。 在2009年5月,当时还是绵阳市人民医院超声科主任的兰越峰参与了给一位53岁住院病人会诊,正是这次会诊,让她和医院彻底决裂。医院的临床医生已经给一位下肢不舒服的病人开好了手术单:下肢血管手术及安装心脏起搏器。 “他的心率是60次以上,又是整齐的,怎么可以就说按心脏起搏器。”兰医生认为过分了。几经犹豫之后,兰越峰决定,将真实的检查结果交给临床科室。最后这位患者没有做手术就出院。兰越峰却被叫到院长办公室。 兰越峰觉得,医院的这些怪现象就是因为过度医疗,在这些过度医疗背后有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医院的创收机制,医院过度追求经济效益。 “我觉得这个过度医疗和回扣,它的性质和那种伸手掏人家的钱,和小偷没有区别,我觉得它不仅仅是掏病人钱,把人家患者的健康和幸福,甚至生命都给葬送掉。”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现在不少医生的诊断过程本末倒置了,问诊几句后,立刻就让病人做CT、造影、核磁,直接跳到第五个步骤。 很多医生忽视了最基本的东西,过度依赖尖端技术解决常见病,把疑病留给精密仪器。 很多人觉得,CT、造影等检查是无害的,可以随便做。 事实上,这些检查的成本高、创伤大,还可能给病人带来永久性伤害。比如做一次心脏冠状动脉CT检查,放射线量相当于拍了750次X线胸片,这对一些并不需要做CT检查的年轻人,尤其是年轻女性来说,不但起不到作用,还会浪费医疗经费,更重要的是,这会给病人带来一生的癌症风险。 脑梗塞后放支架是受心脏冠脉梗塞放内支架启发而开展的新手术。在最近召开的“湖北省神经科主任同济论坛”上,朱遂强教授指出,由于脑血管远比心血管复杂,这一手术应该有更为严格的适应症。他说,脑血管狭窄没有症状或狭窄程度未达到70%者,不用放支架。放支架有很多的并发症,如一些高龄老人血管已经老化,放支架把狭窄部位撑开了,血流过度灌注了,就有可能“冲破”其他部位的血管,导致脑出血死亡,且该技术远期效果尚未肯定。有专家估计,接受了这样的“过度手术”的患者在30%以上。 “过度手术”的根本原因是放一根支架,医生可获上千元提成,医院也获益。对于心脑血管病的“过度手术”,胡大一教授几年前就批评过,今年在《医师报》上又呼吁停止这种伤害患者的行为。又如人们经常做的胆囊切除手术,但是切除后副作用却是非常大的!胆囊是人体最重要的消化器官,通常负责分泌胆汁以此来消化食物。可是近些年来,患上胆囊疾病的人却是越来越多,不少人都选择将胆囊摘除,那么,胆囊切除对人体到底有没有影响?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胆囊:胆囊位于肝脏下面,正常胆囊长约8~12cm,宽3~5cm,容量约为30~60ml。正常人肝细胞不断分泌胆汁,经胆囊管储存在胆囊内,所以胆囊被称为“胆汁仓库”。进餐后3-5分钟,胆囊收缩,胆囊内已浓缩的胆汁排入胆道,以助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胆囊并非可有可无:研究发现,胆囊和阑尾、扁桃体一样,也是一个有免疫功能的器官,并非可有可无。胆囊中的胆汁中含有丰富的胆盐成分、各种消化酶等成分,对人体消化系统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当人体吃进食物之后,食物在胃内经胃液初步消化分解后形成食糜,经胃幽门到达十二指肠球部,这时来自食糜的刺激会使得浓缩后的胆汁经胆总管分泌到十二指肠内,与十二指肠壶腹部的胰腺分泌的胰腺共同对食糜进形二次消化分解,摄取营养物质。 胆囊切除后,胆汁储存变少,自然消化食物的能力也变弱。可当人体摄入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后,对于切除胆囊患者来说,他们体内的肝脏依旧会合成胆汁,但由于胆囊被切除使得胆汁的整个流通过程和胆汁的成分都发生了变化,对于致癌物的代谢能力减弱,患肠癌的风险就会增加。西医的手术90%都是害人的!除了外科、外伤必要的手术之外,内科病手术之后患者都后悔的要死!我们一定要借鉴他人的经验,免受身体之苦!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不然到时候后悔晚矣!

西医的手术90%都是害人的!现在好多患者进了医院检查之后,医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