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Meta分析发表SCI,没想到还有这样的“骚操作”,相信你也没见过

2023-01-16 14:29 作者:尔云间meta分析  | 我要投稿


对很多人来说,Meta分析跟实验、临床研究一样,最终目的无非就是发文章。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不同的作者会有不一样的手段,其中有很多奇葩的事情,大家可能见过一些,但有一些肯定是没见过的。今天,让我讲给大家听听(纯属个人观点,如有不妥,欢迎指出)。


牵强型

以敏感性分析结果下结论的Meta分析

这一篇Meta分析探讨的是A药对早期乳腺癌死亡风险的影响,四篇研究的合并结果是阴性的。

然后作者做了一个敏感性分析,剔除了一篇与其他三篇结果相反的研究,然后得到了有统计学意义的结果。

作者的理由是:该研究中患者服用了B药物,造成了截然不同的结局,随后围绕B药物的作用机制给出了一些解释,结论是A药可能降低死亡风险。

然而,既然这篇文献有这么大的异质性,研究方案也跟其他三个不一致,为什么不在筛选的时候就剔除呢?纳入进来后,以敏感性分析结果下结论就稍欠谨慎了。


更新型

不得不说,这是Meta分析中的战斗机,是智慧的展示,也以一种大无畏的精神告诉世人:只要坚守信念,上天都被感动得哭了。

真的,看到那篇Meta分析的时候,我流下了感动的泪水,400多篇纳入文献啊!你哭不哭?工作量十分巨大。

什么样的Meta分析能纳入400多篇文献?基因多态性Meta分析!这是我见过最容易做“更新”的Meta分析。

别人发表了A基因B位点与肺癌易感性的,我做A基因C位点的;别人做了所有人群的,我做中国/亚洲人群的(反之亦然);别人做了一种癌症的,我做所有癌症的。

在看到那篇纳入400多篇文献的Meta分析发表在2分左右的杂志上,一种钦佩之情油然而生,请收下我的膝盖吧!


冒险型

一稿多投,相信大家都听过

在投稿过程中,为了更快拿到接收函或其他目的,有人会选择同时投多个杂志。过程是相似的,然而结果却是截然不同。

有的人在收到一个杂志的接收函后,会立即撤掉其他杂志的投稿状态;有的人则继续投稿,直到拿到第二个接收函(充分说明了什么是“事半功倍”)。

还有的人是同一个研究,发一篇中文的,接着发一篇英文的。这样的人国内外都有,他们的冒险精神值得敬佩,但我建议你不要太“狗”。



单兵型

虽然做Meta分析的过程中,有人是从选题到分析、发表都是自己干的。但我相信很少有人在投稿的时候,有勇气在作者栏只填写自己一个人的名字。可是,我又跪了!我真看到了一篇只有一个作者的Meta分析。

文章的方法部分一个字都没提双人筛选文献、双人提取。我想问问该作者:你的勇气哪里来的?我想买一罐!

我更想问问该杂志的编辑和审稿人:一个作者的Meta分析,你们不会怀疑过程的严谨性和客观性吗?


拆分型

我觉得这是奇葩中的奇葩,比女性前列腺癌患者更奇葩。

文章的拆分有几种情况:

一种是一篇文章在排版的时候拆成2块,印刷时放在不同的页码,这应该是常见的,相信很多人都见过(纯粹的排版原因)。

另一种是一个大型研究中拿一些数据出来发几个小文章,也无可厚非(分期报道或分结局报道,优点是多发几个文章,缺点是分数不高)。

然而,你见过这种吗?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预防性应用xxx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上)/(下)。

一篇Meta分析拆成上、下篇,分别在一个杂志的同一年的不同期(1、2期)发表!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了,meta分析学习过程,我们会碰到各式各样的问题,如果你想更快、更高效地掌握meta分析,早日发表SCI,请不要错过尔云间的meta分析培训班


Meta分析发表SCI,没想到还有这样的“骚操作”,相信你也没见过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