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Vol.111 幸福之所在

2022-09-01 10:24 作者:XiangziOfficial  | 我要投稿

前段时间一个傍晚,路过CCD的报业大厦,对面有一个土丘,上面有一条小路,便顺着小路,走了数百米,土丘上是平地,然后隐约听到唱歌的声音,往里继续走了一点,发现一个拿着话筒唱歌的阿姨。


继续往里走,唱歌的声音越来越大,过了那位阿姨,再走不多,远便没了路,只能原路返回,又经过她时,我留意了一下,地上放了一个到膝盖高度的音响,手机和另外一个显示屏放在和她差不多高的三脚架上。


这个过程中,她的歌声始终可以听见,虽然不怎么好听,但她却唱的很卖力,唱歌的间歇,还不停的和线上的观众互动。我顺着小路下去的时候,已经听不见她的歌声了,如果没有上到土丘上,根本不会知道上面有人在唱歌。


顺着小路返回的那几百米的路上,我忽然开始在思考这件事情,正是因为她不怎么悦耳的歌声引起了我的注意。


这是个没什么人的地方,甚至路灯也没有,她在这地方唱歌,不管歌声好不好听,都不会影响到别人的,也许她考虑到这一点,也许没有,不管怎样,就这一点来讲,比很多在人流密集地方的大声唱歌的人要好很多。而我之所以听到,是因为我的好奇心驱使我来到这个土丘上,偶然碰见了她,加上这里没有其他声音,没有其他人,这种环境中,很难忽略这样的歌声,不过即便觉得不好听,影响也只限于我一个人,与此相对,也许很多在看她直播的观众,觉得很动听。


那个地方除了人少,并没有什么值得说的,没什么光亮,到处都是杂草,蚊子乱飞,她那一套设备运上去,应该也要费不少劲,不过她可能很喜欢这个地方的,没什么人打扰,可以肆意的歌唱。在刚刚经过她的那几秒里,我忽然感觉到她是快乐的,无论是她的歌声,还是舒展的动作,或者是和观众的互动,似乎都散发着幸福气息,这是我以前没有想过的事情,以前看见跳广场舞的人们,我从来没有把她们的行为和幸福联系起来,此时我突然意识到,这些事情也许都是相通的,都和幸福有关。


虽然在那个瞬间,我感受到的她的幸福和她自己感受到的幸福是完全是不同的事情,我也不能断定她一定感受到幸福,就像子非鱼一样,但是她可以自由的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并从中获得幸福,这一点是我是确信的。


关于她的歌声,虽然我不喜欢,但是我确实在旁边停留了几分钟,仔细的听了一会,我在思考到底是不喜欢她的歌声,还是不喜欢那种音乐。那是充满年代感的音乐,我从来没有认真听过,也没有喜欢过,加上她五音不全的嗓音,还有潜意识里对这种音乐的抵触,自然不会喜欢,但是无论我喜不喜欢,这和她没有丝毫关系,丝毫不影响这是她最爱的歌曲,丝毫不影响她享受其中的快乐,就像我喜欢的音乐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一样,每个时代都有自己喜欢的音乐一样,每个人都能从他喜欢的事物中体会到快乐,与其他人喜不喜欢没有丝毫关系。在停留的几分钟里,蚊子已经在胳膊上叮了几个包,我快速地走开了。


我又想起她的设备来,音响、三脚架、手机、平板电脑,一套加起来应该不便宜,这些可能是她自己买的,也可能是她儿女买的,如果是儿女的话,那自然又会多出一种幸福来。此时难免想到我的父母,对于他们一些简单的快乐和需求,我是否能够意识到,是否能增加他们的幸福感,这又是一个思考。


我体会到她的那种幸福,是瞬间的,虽然生活中人们往往把瞬间的幸福看成事物的全部,从而蒙蔽了双眼,但是不能否认的是即便这瞬间的幸福,也源自于外物,幸福也总是以某种事物作为载体,因此我认同物质能带来的幸福,并不否认物质。


但是波爱修斯在《哲学的慰籍》里,认为财富、荣耀、权力,都是无足轻重的,因为他是站在永恒的角度下来考量个人,所有的事物都是微不足道的,因此人们所做的很多事情都是徒劳,只会身陷其中,距离真正想要的越来越远。


虽然他认为外在事物都是无意义的,但是人们之所以不断追求,正是因为隐藏于这些事物之下本质,即便人们追求的东西千差万别,表面看起来人们被各种事物诱惑,但是人们追求的不是权力本身、不是财富本身、不是名誉本身,而是诸如此类事物背后的东西,也许这些是同一种东西。


我认为这种孜孜不倦的追求,可以理解为对幸福的追求。幸福,也是可以通过物质获得的,人的各种活动都离不开物质世界,物质是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众多幸福体验的来源,也是最容易感受到的、最直接的。


认为物质能带来幸福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到波爱修斯的怀疑:权力,财富,荣誉,真的能带来幸福吗?当人们没有拥有这些的时候,理所当然地认为是必然的。如果幸福依赖于这些外物,那这些事物失去的时候,是不是幸福也一同失去?与此同时,会不会带来更大的痛苦?当人拥有的越多,就越容易会陷入如何保持和扩大这种状态的困境中,不论是由于自己的欲望还是外部压力,由此带来的巨大的焦虑和担忧都会如影相随,这也许是未预料到的,因此即便拥有了某种东西,它可能并没有把自己带到想去的地方,反而适得其反。


虽然波爱修斯的观点很有启发性,但是对于某些事物的追求,对于幸福的追求并不能因此而终止,正因为如此,在这个过程中,要保持足够的清醒,可以享受外物带来的幸福,但不能把它看成自己的一部分,就像即便人们戴上了最闪耀的珠宝,但那光芒始终属于珠宝本身,而不属于人类。因此无论得到何种荣耀,都要非常谨慎的将它悬置起来,和自己保持一定距离,置于一种安全地带,这样即便有一天突然失去它,也不会因此失去幸福,变得不幸。


拥有清醒认识,就要认识到人的天性往往需要的很少,但欲壑难平,虽然人的本意是通过欲望的满足而获得幸福,但结果往往正好相反,这也是波爱修斯所言的潜在的危险。实际上人的很多痛苦正来自于各种各样的欲望,如果过分跟随欲望前行,一旦陷入某种状态,往往难以控制自己,将会带来更多意料之外的烦恼,甚至向着万劫不复的深渊越走越远。如果是一个普通人,便只会影响自己和身边的人,如果是拥有权力的人,这种影响就会相应的放大,无数人都会因此遭受不幸。所以,虽然物质是幸福的来源,但是有节制的,需要谨慎对待的。


物质是幸福的来源,却不是唯一来源,因为人的存在分为精神和物质两个部分,通过精神同样可以获得幸福,无论是儒家思想、程朱理学、斯多葛哲学,或者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在一定程度上都鄙视物质而重视精神,但对其中一些极端行为方式和神秘主义,我是很难认同的,不过不能否认,精神满足确实能带来幸福感,而很多物质活动,也都是为了精神满足,但精神满足,不仅仅限于物质满足,精神生活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即便思维活动本身而言,也是一种乐趣。另外,精神也能够指导行动方式,从而反应到物质生活中。


物质世界是幸福来源的基础,如果脱开物质世界,那么幸福便无从谈起,但精神世界也同等重要,因为物质世界往往服务于精神世界,而精神世界也往往指导物质生活。实际生活中人们往往过于重视物质世界而忽视精神世界,虽然某种程度上本能的追求物质便能获得幸福,但对物质的过度追求可能会适得其反,所以重要的是首先在精神世界中寻求一种平衡,关于物质和精神的平衡,关于需求和欲望的平衡,关于获得和未获得的平衡,这种观念上的认知、调整、改变,是更好的获得幸福的前提,也是幸福之所在。


2022年08月28日

本文使用 文章同步助手 同步

Vol.111 幸福之所在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