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为什么孩子总是“听不到、喊不动”?父母别着急,找对原因很重要!

2022-12-31 15:59 作者:天使育儿愈康  | 我要投稿

在家里跟孩子说话,孩子经常没有反应,有时候提高音量说了好几遍也没有听见,最后只能靠“吼”,这时候孩子才缓缓抬头问:“你刚才说什么啊?”


孩子是故意装听不见吗?还是哪里出了问题?其实,排除生理的听觉问题和情绪问题,孩子“听不见、叫不动”可能存在下面这些原因。


 

01

孩子“听不懂”

 

大人在说话的时候常常会出现指令不明确,这时候孩子听不懂,就做不出下一步的反应。

 

例如:父母让孩子收拾房间,只是告诉他:“你房间那么乱,赶紧收拾一下”。由于孩子的额叶发育还不成熟,计划执行能力还不完善,收拾房间这件事对他来说就变得很难。

 

所以,过了一会父母发现孩子没有任何动静,就会再问一遍“我叫你收拾房间你听见了吗?”孩子可能听见了,但是不知道应该怎么做。


 

02

大脑“听不到”

 

这不是指孩子耳朵听不见,而是孩子听力正常,信息却不能有效传入大脑。当耳朵听见某个声音,声音传到耳膜,通过耳膜的震动,将声音转化为生物电,经听神经、前庭神经核传递给大脑。这个过程中,前庭神经核及相关器官,就发挥着关键作用。

 

良好的前庭功能,可以把从身体各个感官获取的信息,进行筛选和过滤,最后传输给大脑的都是最有价值的、最精炼的内容。既不会漏传也不会多传,这样大脑才能做出最佳的反应,并保持良好的状态。

 

如果前庭门槛过高,把一些不该过滤掉的听觉信息给过滤了,把不该抑制的神经冲动给抑制了。这样的结果就是,耳朵听到的声音,根本没有传输给大脑,必须经过反复的听觉刺激,才会被前庭觉所重视,大脑才会做出符合需要的反应。

 

 

03

注意力分配能力不足

 

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特别是学龄前的儿童,很难做到“一心二用”,尤其是孩子在做自己很感兴趣的事情上。

 

比如,当孩子在认真画画的时候,你在远处跟孩子说话,他就很容易忽略掉这些信息。这是孩子的注意力分配的问题。

 

注意力分配是指个体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对象或活动上。如果同时进行两种或两种以上活动时至少有一项是要非常熟练的,甚至已经达到自动化程度。比如,有的孩子搭积木已经非常熟练,你让他一边搭积木一边唱歌,他是可以做到的。

 

如果让一个没有玩过魔方,又被魔方深深吸引的孩子,一边玩魔方一边唱歌,他就会因为沉浸在魔方里而无法完成唱歌这件事,因为魔方对他的刺激强度更高。



知道了原因,下面就介绍一些简单的家庭训练小方法,快带孩子玩起来吧!

 

1.看谁做得对:规定词语对应的动作,比如“苹果”是站立,“香蕉”是坐下,“汽车”是举左手,“轮船”是举右手。家长给出指令,孩子做出动作。锻炼听觉记忆和转化能力,提升专注力。

 

2.听觉密码:把孩子双眼蒙上,家长有节奏的拍手,让孩子回答拍的次数,并重复动作,锻炼听觉记忆和理解转化能力。

 

3.纸片滑雪:让孩子两脚分别踩着一张纸当做雪橇,可前进或后退地踩着纸行走。当然条件允许时最好是带孩子体验真正的滑雪运动,可以促进身体两侧协调与计划动作的能力。

 

4.滚滚毛毛虫:让孩子躺在地板上左右翻滚,也可以融入比赛机制,锻炼前庭平衡能力,帮助孩子提升身体感知能力。

 

5.听声辨物:让孩子听敲打玻璃杯、纸盒、地板、墙面等不同物体的声音,判断出是什么物品,锻炼听觉专注力和区辨能力。

 

 

如果孩子存在能力发展不足的情况,可以到专业的感统训练中心如全纳优童寻求帮助,进行一对一能力评估,全面了解孩子的各项能力发展水平,让孩子成为自信、乐观、专注、优能的卓越儿童!



注明:文章以科普为目的,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除。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健康一个孩子,幸福一个家庭!

为什么孩子总是“听不到、喊不动”?父母别着急,找对原因很重要!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