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战斗机航程极简对比
好吧,昨天稍微总结了下苏-27系列航程变迁简史。今天就稍微拿超级大黄蜂举例子来对比下。

首先先举个维基百科的例子,在百科中超级大黄蜂的航程为: 1,275 nmi (2,346 km) with armament of two AIM-9s,这也成为大多数人对超级大黄蜂的内油航程的印象,那么我们就从这开始谈起。

对比SAC手册,在基本同等情况下,数值最接近的是F-18E在执行H-H-H任务时(干净气动外形,翼尖挂载2枚IM-9,机炮满弹药,满内油),这个时候战斗航程为1266海里(约2345km),作战半径为579海里,航程/作战半径比为2.19。那么接下来就会详细介绍一下H-H-H任务。

H-H-H任务分为起飞;爬升;巡航离开;战斗;巡航回归;下降等6个步骤和储备一个部分。
起飞:启动引擎,起飞,加速至爬升速度;燃油裕量允许在海平面上静等4.6分钟(中间推力,6315.3千克力)加上30秒的最大推力(如果需要加力燃烧器才能起飞,9402.5千克力)。
爬升:从海平面爬升到最佳巡航高度(中间推力)
巡航离开:在最好的条件下巡航爬升
战斗:在最佳巡航高度,最大速度5分钟(中间推力)。(抛弃/投放炸弹,保留安装硬件和导弹)。
巡航回归:在最优条件下巡航爬升
下降:下降到海平面。(不使用燃料,不增加航程)。
储备:燃油裕量等于20分钟海平面滞空加上5%的起飞燃油。(对于纯内油,之前所述条件的F-18E,降落时储备燃油为991kg)

另外既然提到了超级大黄蜂战斗机,那么不可避免也会比较多涉及到一个转场航程的问题。维基百科和部分中文资料宣称F-18E在携带3个副油箱时转场航程为3000---3300km,甚至低于苏-27系列的内油航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这就要从定义讲起了。

美国对于转场的定义稍微简单一点,分为:
起飞:启动引擎,起飞,加速至爬升速度;燃油裕量允许在海平面上静等4.6分钟(中间推力,6315.3千克力)加上30秒的最大推力(如果需要加力燃烧器才能起飞,9402.5千克力)。
爬升:从海平面爬升到最佳巡航高度(中间推力)
巡航离开:在最好的条件下巡航爬升
下降:下降到海平面。(不使用燃料,不增加航程)。
储备:燃油裕量等于20分钟海平面滞空加上5%的起飞燃油。

对于翼尖挂载2枚IM-9,机炮满弹药,满内油+3副油箱(副油箱空时保留)时。F-18E的手册作战航程仅为3063km,非常之低,何也?
一个是副油箱空时保留,另一个则是储备燃油,都只是计算方法的问题。

而苏式计算方法就简单粗暴多了,测试的方法为闭合航线+根据余油换算,基本不剩一滴油!!这个航程真得够极限的!!

低空也是如此

总结来说,美苏的计算差距主要集中在储备燃油,更详细的燃油裕量以及爬升时的速度和推力(最大还是最优)。
可以这么说,如果苏联和美国同等规则进行航程的定义,苏式标准航程一定又要大打折扣了。简单来说美苏标准不能直接换算!!!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