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温柔敦厚的诗教

2023-10-16 11:58 作者:南无十方三世诸佛菩萨  | 我要投稿

关于本节所引用“诗云”的问题,现在已经了解了,后面便可省掉插曲的麻烦。但在《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四书里,为什么会常常碰到“诗云”、“子曰”等句子呢? 第一,因为在曾子他们那个时代,历史经验所留下的文献并不如后代那么多。那个时候孔子所著的《春秋》还刚好新出笼,所谓各国史料的《国语》以及《左传》和《公羊》、《穀梁》等《春秋三传》还未流行,除了《尚书》算是史料以外,如要引用前人的历史经验,以《诗经》所收集的资料最为恰当。因此,写到或说到要“引古以明今”的时候,便常常出现“诗云”、“子曰”了!到了后世,学者们便进一层,知道提出“六经皆史也”的观念了! 第二,诗句是浓缩简练了历史社会上许多复杂的事实和很多情绪上的感慨,构成少数的字和句子的精髓,包含内涵意味无穷,但又不是破口大骂,或是任意的批评,或是随便的恭维。例如大家都称唐代的杜甫是“诗圣”,如他所作《蜀相》的: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是多么的引起共鸣啊!但最关键的感慨在哪里呢?在“频烦、开济”的四个字,更可以为诸葛一生的遭遇而痛哭流涕了!他觉得诸葛亮的一生太划不来,太可惜。他本来是“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的人,是多么的清闲自在。但是,偏偏碰上一个刘备,三顾茅庐,烦死人,不但是一次,还是三次的“频烦”,只好告诉他当时一代的局面,是注定天下三分的格局。但不幸地被刘备硬拉出山了,情不可却,只好帮他一把。“刘老板”已经不算太高明,但他会用办法把诸葛亮稳住,临死还逼他再帮他自己的儿子。可是阿斗真是个笨斗,但君臣之分已定,已是没奈何的事。诸葛亮帮刘备开国称帝,又要帮阿斗搞“安内攘外”、“经纶济世”地“整体全程经济”。既已开国,还要开济其后代,短短的父子两代耗尽了这个老臣的心血,到底还是白费。不得已,为了表明心迹,只好“六出祁山”,“死而后已”。“出师未捷”是明知故犯,那是诸葛公在求得其死所的上策。所以明白其中意义的人,就会“长使英雄泪满襟”。为诸葛一生的既“不遇其时”,又“遇人不淑”而痛哭流涕了!这样了解,才可明白“诗教”的“温柔敦厚”之旨。不可说你真可怜啊!比我杜甫还惨啊!那便叫做“嘶”,不能叫做“诗”了!

温柔敦厚的诗教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