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小说《团圆》和电影《英雄儿女》中的“王成”,原型是谁?
巴金小说《团圆》和电影《英雄儿女》中的“王成”,原型是谁?

激情回声
发布时间:19-05-2301:11
最近,随着《英雄儿女》等抗美援朝电影在央视第六频道的热播,大家所崇拜的英雄人物“王成”原型,成为大家敬仰的焦点!
人民解放军是讲究光荣传统传承的,谁的英雄多,这个部队就光彩照人!所以,对“王成”原型的探秘追踪,成为抗美援朝各参战部队所关注和弘扬的。
有人说,“王成”的原型是1950年11月29日,原9兵团宋时轮部第20军抱着炸药与美国鬼子同归于尽的志愿军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
也有人说,是第23军在1953年4月在一次战斗中呼喊“向我开炮”,受重伤后被美军俘虏的志愿军战士蒋庆泉。
其实,巴金先生小说《团圆》中的王成原型,与《英雄儿女》中的王成原型是有区别的。

1952年和1953年,著名作家巴金到朝鲜抗美援朝前线慰问并采访,后来写出小说《团圆》,其中的王成,是有原型的。
而1960年后拍摄的故事片《英雄儿女》中的王成,是中国人民志愿军英雄的一个群体形象!
据原65军(这是一支老部队,其中193师就是红军时期大名鼎鼎红一师,与红二师(现127师“铁军师”)一样,是长征路上的开路先锋,)582团团长兼政委,后为河北省军区司令员的张振川说:
“1952年巴金在朝鲜开城前线,对志愿军65军582团做战地采访。他作为志愿军慰问团成员,在朝鲜战场呆了很长时间,冒着极大的危险,终日在战壕里与志愿军指战员同甘共苦,可以这样说,《团圆》是巴金用生命写出来的。
记得作家巴金在我军保卫开城反击作战胜利后亲临朝鲜开城前线采访,再次来我团,而我,作为团长兼政委向他介绍我团三打‘红山包’战斗中2营6连副指导员赵先友和战友们坚守67高地视死如归、壮烈牺牲的事迹。巴金被赵先友等的英雄壮举深深感动,写出小说《团圆》。”

1991年,65集团军为宣传英雄事迹,决定在194师582团营区办公楼前立一座“王成式的战斗英雄赵先友”英雄塑像,时健在的小说《团圆》的作者巴金欣然题字:“王成式的战斗英雄——特等功臣赵先友 巴金 1991年8月20日。”
作家巴金笔下的“王成” 写其参加战斗及牺牲经过虽然很简洁,但却耐人寻味:“这个团完成了上级给的任务,友军也终于赶到了。只是王成没有能回来,他勇敢地在山头牺牲了。”
不过,在《英雄儿女》影片中,“王成呼叫为了胜利,向我开炮!拉响爆破筒,与蜂拥而至的敌人同归于尽”。这里面,又加上、综合了从前线归来后的多名志愿军英雄形象!
巴金两次赴朝都来到过65军采访,曾与志愿军65军政治部主任陈亚夫(原赵先友烈士的师政委,在朝鲜提拔为军政治部主任)了解情况,后巴金等同志到582团采访了团长兼政委张振川,而《英雄儿女》电影中的团长也姓张。

这一些都与小说和电影中的叙述、情节吻合。
如此说,小说《团圆》中的王成形象,就是65军的战斗英雄赵先友和巴金采访过的众多英雄,而电影《英雄儿女》中的王成,则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一个英雄群体形象!可以这样说,在朝鲜战场上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指战员,人人都是英雄的“王成”!
来自:百度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34252983651597451&wfr=spider&for=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