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志怪故事·柳崖外编(二十二)

2022-04-11 20:02 作者:柳龙君  | 我要投稿

65,李侠客

长剑光中诛负恩,取来饮器洗烦冤。
英雄举止神龙样,不向人间露爪痕。

  有一个姓李的侠客,和贵公子某关系很不错。公子某宠上了一个伶人,李侠客劝阻他,公子某不肯听,和伶人的关系一直没有断绝。伶人的吃穿全靠公子;车马出行也靠公子;就连房子妻室,无一不是靠公子的钱财。

  就这样过了几年,公子某变得穷困,并患病在身。李侠客上门看望他,公子某说:“我和某伶亲近,你也知道。如今我贫困患病,他就再不来了。我又恨又想念,只可惜力不能行,连床也起不了,不能去看看他的情况。”侠客说:“我替你把他带来。”到了晚上,伶人和他的妻子正在家里一起喝酒,侠客飞檐走壁,推门直入。伶人见了,害怕发抖道:“请问大侠前来有何贵干?”李侠客说:“公子某因为你一贫如洗,又因为你身患病疾,你却和他断绝往来不与相见,他无法劳累身体过来。既然如此,我就取了你的人头让他断绝想法!”伶人正要哀求饶恕,李侠客一剑自腰间拔出,刚开始只见寸许,一挥,长达八尺,飞斩下伶人夫妇的头,掉落在地上。用袋子包裹,又飞檐离开。来到公子家,说:“伶人来了,我还带他媳妇一块儿来了!”公子很高兴。李侠客拿出袋子往外倒,两个头滚到地上。公子一看,极为惊骇,李侠客说:“足下可以断绝此念了。我绝不会连累你,马上就离开这个地方,告辞!”将头装回袋子,背到背上着走了,竟然就杳无音信。巡视和城防搜寻杀伶凶手的踪迹,最终一无所获。公子的病渐渐痊愈了。

  之后过了十几年,有人在太原太守李清钥的府邸中见到过李侠客,这个故事就是太守说的。

  柳崖子说:有钱的时候就像蚂蚁一样攀附,没钱就像倾倒的树上鸟一样飞散,这是伶人的常态。公子某为什么见事之晚呢?割鸡用牛刀,李侠客给为天下的负心人做了一个榜样!


66,冯郎

东状何竟到齐民,品自高超气自纯。
配匹只须求美士,肯因贵贱误良姻。

  冯郎,是汾阳冯家庄人。十六岁,俊美如玉。喜好挥笔作文章,能写一些小诗。生性洒脱有气概。他的父亲从事皮匠的生计,铺子开在京都的城门附近。冯父将他带到京城,想要让其继承父业。

  当时是在明朝中叶。旧例规定:公主在及年的时候挑选驸马,不管是公卿还是庶人子弟,只要是没有成家立室的,都可以参与选拔。刚开始有数千人参选。首先是礼部官看验,然后大臣选,然后亲王选,然后皇帝观览。最后由公主在百花楼里垂帘,亲自挑选。无异于沙里淘金。就在招选驸马的告示刚刚张贴,大典即将举行的时候。亲友们对冯翁说:“您儿子如此俊美,何不去参加呢?”冯翁说:“我家这小子何其粗陋,国家如此之大,有让一个皮匠的儿子当驸马的吗?”众人强行要冯郎去,只好借来一套衣冠穿着去了。最开始大概有五千人,就像童试一样,试官呼名,按次序就座。每人发两个馒头,一碗羹汤,三杯酒,吃喝完后,又到堂上集合挨个由礼部官初选。选中的留下,剔除的屏退。一共选了八百人。冯郎就在其中。过了几天,大臣选拔的日子到了。亲友们见冯郎没有出发,又对冯翁说:“为什么还不起身呢?”冯翁说:“皮匠的儿子断无可能成为驸马,只不过蹭了顿饭,有什么益处!”众人再次强求之下,冯郎再次起身参与选拔。试官在外朝呼名,按次序就座,每二人一组联坐,摆上丰富的宴席。吃喝完后,又由大臣挑选。选中的留下,剔除的屏退。这一次选了二百四十人,冯郎又在其中。将迎来三选的时候,冯翁这次将儿子锁在房间里。亲友又怂惥道:“从屠夫门口经过大口咀嚼,虽然没有吃到肉,但也能得到快感。你又安知你儿子选不中驸马呢?”将门锁砸坏簇拥着冯郎前去参选。当天,选拔地点设在内庭,诸王及诸王妃全都在场。摆设二百四十道宴席在庭中,四周彩璧腾新,布置着各种奇珍异宝。从巳时直到午时,礼唱不断,众人时起时拜,时坐时立。宫娥们在周围挤头骈肩,这个指着说:“这个英俊。”那个指着说:“那个也好看。”各自为各自认为俊美的人而争论。不一会儿,亲王们传出一片纸折,鸿胪官展开高唱道:“选某人,选某人。”一共选了十二人。冯郎又在其中。接下来就是皇帝御选,亲友们、前来欢送的人越来越多。冯翁知道没法避免,姑且听之任之。当天,御选地点在在长春苑,在这里能遍览花石亭阁、各种鲜丽瑰异的景色。这次每人摆设两席,珍美的菜肴无数。饮用谢恩完毕,皇帝选出两人,一个是工部尚书之子,新任翰林某;一个就是冯郎。

  三天后,是公主亲选之日。冯翁告诉冯郎说:“唉!哪儿有皮匠之子成为驸马的?况且对方是工部尚书之子,你是皮匠之子,他是翰林,你是布衣。你和他比较,就好像燕雀和凤凰比,野草和檀香比。你的福分,这一顿就是终点了。只求饱餐一顿而归,不要有过分的妄想。”冯郎谨受父命。到了那天,皇帝、皇后,以及公主于百花楼设席。楼下奏着宫乐,从早到晚演奏引凤之曲。侍从端上珍膳美食,摆上一丈见方的桌席。尚书之子太过拘谨,稍微尝了一点就不吃了,顾头顾尾,不断捉襟捻带,双脸涨红。而冯郎则坦腹自如,神情洒脱。下筷时端庄凝重,神态高雅,非常符合礼节规矩;放筷时神态高俊,犹如璧立千仞。皇帝又考察书法。尚书之子不如冯郎。又考察诗词,尚书之子也不如冯郎。皇帝心里相中冯郎了。对公主说:“两个公子品貌都很不错。只是可惜冯是庶民之子。”公主说:“父皇以八种手段驾驭天下臣民,为什么要说出‘庶民’的话呢?况且儿看尚书之子虽是貌美,但气质不足,目光秀丽但是偏冷,举止还透露秀才的酸气。而冯郎就像天马奔跃在空中,虽然不受羁绊,但却是奔云逐日之材。”皇帝对皇后说:“值得相信!”于是选定冯郎为驸马。鼓乐的仪从,将之送到驸马府邸。并用八抬大轿迎接太翁冯父。

  晚上,旧制规定婚礼之后驸马需以臣子之礼朝拜公主。将寝,驸马不敢和公主立即共枕,于是蹲坐在被子另一端,恭敬地移到床头。但不肯放下姿态,脱下衣裳和公主并肩,将要共枕的时候。公主说道:“驸马真是粗俗,不懂旧制,难道宫里的老妈子没教你吗?”冯郎说道:“王姬下嫁,《春秋》里没见过这种旧制。卑人虽然是田间来的,但生性有傲气,不愿意在妇人鞋底下求生活。”说完,愤懑不平。公主婉言道歉下才平息。第二天,把这件事告诉了皇帝,皇帝听了很愤怒,要责罚驸马。公主跪下说:“驸马若是因儿受责,这是儿没有尽到妇道。”皇帝以为然,为驸马延请名儒教导他礼仪礼节。气宇轩昂的气质归于纯粹。自此以后,公主孝敬公姑,和冯郎亲爱日笃。

  柳崖子说:如今汾阳还有谚语说:“冯皮子招驸马,止此一顿。”说的就是这个故事。天下之事,不必一定就得期望达成愿景。而不求在鞋底下讨生活,这是凛然大丈夫气概。感觉‘郭暧打金枝’遗风并没有遗失。但即使如此,学习礼节怎么能少呢!

  【《打金枝》的典故:唐代宗将女儿升平公主许配汾阳王郭子仪六子郭暧为妻。时值汾阳王花甲寿辰,子、婿纷纷前往拜寿,惟独升平公主不往,引起议论,郭暧怒而回宫,打了公主。公主哭诉父母,逼求唐皇治罪郭暧,郭子仪绑子上殿请罪,唐皇明事理、顾大局,并加封郭暧。皇后劝婿责女,夫妻消除前隙,和好如初。】

67,白所学

洗眼殷勤扫积埃,挑夫相遇愿追陪。
当年仙鬼非歧视,此日何须再试来。

  白公白所学,是阳城人。在大白龙山的寺庙里读书。幽深的山林寂静非常,除了老和尚,再无别人了。

  夜晚的月光照耀窗台,传出琅琅的吟读之声。白公正停下喝茶时,忽然听到窗外有个细小的声音说道:“明天吕祖要经过这座山,只是可惜自己双眼被积累的尘埃迷糊,用力睁眼也看不清楚。”白公没有过问,依然继续读书。稍微一会儿,又听到那句话。白公于是出门来看,四周寂静无声,丝毫没有人的生息。老和尚都已经熟睡,从别的房间传来阵阵鼾声。白公感到奇怪,不知道这声音是怎么来的。忽然想起书舍转弯的墙角间有口破败的棺材,已经不知道放在那里多久了。在月光下借着月色走近一看,骷髅暴露在外面,两个眼洞被尘土填满。白公道:“说话的一定就是你了。我给你治一治吧。”回到房间,一手持灯,一手端来一盂清水,手指轻轻刮出骷髅眼洞里的污尘,再用清水洗干净。完毕后,又用布巾擦干。等白公回到住的房间,就又听到那个声音说:“好了!好了!两眼清澈,明天可以看神仙了!”

  白公记下说的话。第二天早早起来,坐在山口的松柏林中。一直到晚上,却一个经过的人也没有。正打算回去,就有一个人挑着两个瓮登山,从自己面前经过,等到那人走远了,白公才醒悟:二瓮,就是二口。这人就是纯阳祖师吗?急忙跟着那人走。一边喊道:“神仙慢行,让我好好看看。”挑瓮的人说:“谁是神仙?改天到了唐县,恐怕你就不认得我了。”就转过山头离开了。

  几年后,白公中了试,被选为唐县县令。刚到任上,街上人们喧闹非凡,仪卫们前后开路,这时,一个乞丐坐在大街当中,前面的仪仗驱赶他,也不肯走。等到白公的轿子到了跟前,那乞丐转过头来说:“我说你今天一定就认不得我了,如何?”白公才明白正是吕祖师。急忙下轿,纯阳子已经化为云鹤飘然而去了。

  柳崖子说:听到鬼说话而不害怕,普通人实在难办到。不怕鬼,所以能遇到神仙。白公确实有雅量,当在墙角看见骷髅时,为其洗污擦拭,如此对待鬼魂,仙人所以能为其稍作停留。可知吕祖师的话,一定是在规戒那些因为显贵而忘了故交的俗人官吏。

志怪故事·柳崖外编(二十二)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