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版师必知|立领的构成原理和款式变化

2021-04-24 10:26 作者:制版圈  | 我要投稿

俊美人台小银,专业生产制衣板房模特16年,国标、欧美标准男装,女装,童装,内衣文胸泳衣,婚纱礼服,胖体,孕妇模特,可按根据尺寸要求订做,欢迎来图来样订购

衣领是最接近脸部的服装部件,所以衣领与我们脸部一样引人注目的部位,衣领结构设计的科学性,纸样的准确性,显得十分重要。


立领

一、常态立领的平面制板

如图1立领颈侧部位基本垂直,横领可减小0~0.5,直领应开1cm左右(后横领减小量同前横领)。

A.定领切点用领切点以上的领圈弧为距离。

B.在领切线上定领肩同位点。

C.过领肩同位点在领切线上量后领弯线15 :Y。

D.作后领弯线( 如图2)。

从领肩同位点量后领弧长得后领中点使领下口比前后领圈弧长0.3~0.5 ,缝制领时,领肩点部位的领圈应拉伸拔开0.3~0.5,因该部位相对应的人体是双曲面,凡对应双曲面的裁片都要拉伸拔开。(如图3)

二、立领领切点和领切线的范围

领切点领切线的选用原则:

领切点、领切线的位置决定立领的前身部位是合体(领口贴脖子)或松身(领口离开脖子)

领切点领切线取上限或接近上限是合体立领(如图1)

领切点领切线取下限或接近下限是松身立领(如图2 )

三、立领后领弯线与15:Y范围图 (如图3)

A.领切点和领切线的位置决定立领前身部位和合体与松身。

B.后领弯线15: Y取值决定立领后领部位的合体与松身。

C.Y 值越大,后身立领越贴脖子。

D.Y值越小或为- Y,后身立领越松身。(如图4)

四、变态立领的平面制板

是指领圈与基本领圈相比有限的变化基本领圈是指类似原型的领圈或直裁时以2 /10领围计算的领圈领圈的变化有横领开宽和直领开深的变化。

1.直领开深的变态立领(如图1)

①.描出基本领圈和变态领圈。

②.先在基本领圈上作出立领。

a.根据立领的合体与松身程度决定出领切点和领切线。

b.领肩同位点。

c.根据立领的合体与松身程度决定后领弯线15:Y,一般为1.2~1.8 )。

d.量后领圈弧长定后领中线立领宽。

e.如图将基本领圈的立领过渡到变态领圈上 。

f.重新定领肩同位点和后领中点。

直开领开深的变态立领主要适用于镶色服装、皮服、礼服等。当直领开深的领圈接近或经过BP点时,不可利用领圈线消除胸省量。(如图2)

直开领开深的变态立领的实例(如图3)

2.横领明显开宽的变态立领

不管直领有无开深变化只要横领有无明显开宽,作立领前要首先作出变态立领的领基圆。领基圆作法(如图4)

横领变态后领切点和领切线的范围变小了。(如图1)

横领变态的立领平面结构图(不常用)。(如图2)

3.连身立领

连身立领指衣身与立领为一个裁片,后立领与前片相连,或立领与前后片都相连。

A.衣身与衣领在平面图上是有重叠量的。

B.重叠量的起点是领切点。

C.重叠量的作用是使衣身与立领产生符合人体的立体关系。

领切点为上限或接近上限,重叠量较小。(如图3)

领切点.领切线为下限或接近下限时,重叠量较大。(如图4)

领切点、领切线为下限或接近下限时,重叠量较大。(如图1)

重叠量不足,领肩部位就会有皱纹。(如图2)

平面结构中重叠量是对应人体部位双曲面而言,人体双曲面的部位有:腰部、膝部、肘部、颈部等。

连身立领的技术要点是利用各种方法解决重叠量问题。

1.利用领圈省解决重叠量。

A.领切线尽量取上限,这样重叠量小。

B.过领切点转出领圈省,一般为胸省的一部份。(如图3 )

3.利用开大领圈和归拔工艺开大领圈能减小重叠量,归拔工艺能拔出重叠量。(如图1 )

利用领圈省、开大领圈和归拔工艺解决重叠量。(如图2)

利用分割线解决重叠量。

①利用公主线分割(如图1)

②利用插肩袖分割(如图2)

③利用月克分割(如图3)


版师必知|立领的构成原理和款式变化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