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三个摧毁你灵魂的坏习惯。
能够对抗消极的不是积极,
而是专注;
能够对抗焦虑的不是安慰,
而是具体。

一个缺乏智慧的时代
智慧在街市上呼喊,在宽阔处发声,在热闹街头喊叫,在城门口,在城中发出言语,说:你们愚昧人喜爱愚昧,亵慢人喜欢亵慢,愚顽人恨恶知识,要到几时呢?(Proverbs 1:20-22)
我们的世界,信息越来越多,智慧却越来越少。数据多了,准确性却少了;刺激感多了,综合性却少了;干扰多了,安静少了;论断多了,默想少了;意见多了,研究少了;说的多了,听的少了;浏览的多了,鉴赏的少了;娱乐多了,喜乐少了。
东西越来越多,我们却越来越贫瘠。我们都感受到了。
每天,我们都被从四面八方袭来的信息炮弹暴击。这个世界瞬息万变、动荡不已,到处是碎片化和偏激化的信息流,常常煽风点火,自相矛盾,让人晕头转向,极度不适。每天都有一些人把我们的感官放在地上摩擦,让我们感到辣眼睛、刺耳朵。每人都有个大喇叭,却没有一个人有过滤器。
我们的眼睛极度疲劳,大脑过度刺激,灵魂疲惫不堪。我们生活在认知危机之中。很难知道是否有什么消息是可靠的,我们接受了一个新常态:选择什么都信或什么都不信。抑或是选择什么都不信,要么就只信自己——一个看似合乎逻辑的策略。然而,不幸的是,这种策略只会恶化我们的认知问题。
人们该如何在这样的世界中繁荣发展?
人们该如何在一个愚昧蔓延且毫无停止迹象的世界中增强免疫力、变得健康?
jdt该如何在这样一个越来越多的病人寻求治疗的时代中成为智慧之子?
更好的信息获取习惯
本书提出了我们需要一个更好的知识摄入和信息获取的习惯。在这个信息时代——意见、言论、分歧和干扰都层出不穷,唯独不见智慧——想要变得智慧,我们需要对我们所消耗的东西更加有分辨力。
我们需要摄入经久不衰、值得信赖的智慧,而不是整日轰炸我们的、转瞬即逝的、不可靠的信息。我们的知识摄入习惯应该有助于增长智慧,而不是招致愚昧。
你可能从小就知道“饮食金字塔”的概念,该学说于1992年被美国农业部发布,旨在帮助人们摒弃只摄入油炸物、苏打和糖分的错误饮食习惯,养成多吃谷物、水果、蔬菜的健康习惯。饮食金字塔对于健康饮食习惯提供了一个明智的、可视化的指导,为每种食物的份量提供建议,便于人们饮食均衡。
同理,我们需要相似的东西来指导我们的信息摄入。在每天如何驾驭过剩的信息方面我们需要指导,也需要一个排序的框架来排除噪音和整理我们混乱的文化光景。我们需要一个“智慧金字塔”。
但是,在我们去金字塔那里寻求实际的指导之前,
我们需要清楚我们哪里有问题,问题的根源是什么,我们怎么会到如此地步?
我们的精神和灵魂疾病
最近,我在和一群大学生谈话时问了他们两个问题:1.你们当中谁有智能手机?教室里的40位学生都举了手。2.你们谁觉得智能手机让自己变得更好、更快乐、更健康?只有3个人举了手。
95后,也就是被心理学家 Jean Twenge称为“iGen"的一代,是靠手机活命的。但他们没有变得更快乐。iGen们的生活里是无处不在的屏幕,信息,和社交媒体,然而随之而来的是不断上升的抑郁、孤独、焦虑、失眠和自杀倾向的比例。
毫不夸张地说,iGen们正处于几十年来最严重的心理健康危机的边缘,Twenge写道。她在2017年出版的《iGen》一书中组织了一项规模很大的调查来证明此观点:为什么信息时代的孩子越长大越更少叛逆、更多包容、更不快乐,完全没有做好成年的准备——以及这对我们其他人来说意味着什么。调查的标题不言而喻。
Twenge在她的书中展示了自2007年iPhone发布后的几年里,iGen一族的心理健康问题爆发率是如何开始飙升的。当智能手机变得无处不在时,各种精神疾病的数据变得更加不容乐观。这绝非巧合。 而且,不仅仅是iGen们深受数字时代的毒害,精神疾病正在所有年龄群中上升。
据Blue Cross Blue Shield在2018年公布的一项报告中显示,自2013年来,被诊断为重度抑郁的美国人增长了33%。
尽管青少年的比例增长的是最快的,但是每个年龄段的人都在增长。这不仅仅是美国的问题,抑郁症现在是全世界范围内的一个主要病症,全球有超过3亿人都患有抑郁症。
研究表明,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变得忧郁。据Gallup-Sharecare的“幸福指数”调查,2017年美国人的抑郁程度达到新高。有21个州的幸福指数都下降,9年来第一次没有一个州的分数比上一年有明显提高。
人们也越来越觉得孤独。信诺公司的“2018年美国孤独指数”发现,接近一半(46%)的美国人经常性的或间歇性的感到孤独,95后和千禧一代的孤独程度最高。孤独“对死亡率的影响与每天吸15支烟的影响相同,使其比肥胖更危险,并日益被世界各国政府视为一种公共健康危机。”2017年,英国成为首个设立“孤独部门”的政府,随后出台了一项耗资2180万英镑的综合性“孤独战略”来应对危机。
我们在数字时代的文化病态是真实的,而且还在增长,有迹象表明它也在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在过去60年的大部分时间里,美国人的平均寿命都在增长,但在2014年之后开始下降,目前仍在下降中——主要是由于自杀率和服药过量率的上升。但统计数据、全国调查和幸福指数是一回事, 生活在这种疾病环境中的日常实际体验是另一回事。
社交媒体带来的恶心、上瘾、和其他病症
我经常感到不适。当我打开推特,看到一条条最新的恶毒谩骂、自以为是的咆哮和假冒伪善的道德绑架时,我感到恶心。当我发现自己沉迷于玩手机——刷INS,点随机链接,看比赛分数或者其他——我常常觉得自己灵魂出窍,迷失在一个数据兔子洞里。
甚至当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桌上的手机还无数次在诱捕我。为什么?我该怎么停止这一切?我该怎么避免早上起来第一件事、晚上睡前最后一件事、白天时时刻刻在做的都是刷手机呢?这些问题很困扰我,可能也困扰你。
我感到的不适——也是大多数人感到的——与老虎机上瘾类似。我们习惯于巴甫洛夫式的条件反射而不断地往机器里投硬币。推送通知的叮铃声和闪光会让我们产生多巴胺,引诱我们持续上钩,正如它们被设计的那样。我们想看看是谁给我们发了信息,人们对我们的照片有什么评论,以及今天是什么激怒了这些暴民。这对我们来说是可怕的,我们知道,跟其他恶习——酒精、烟草、糖一样——它是会使人上瘾的。
我还经历了其他症状。我发现自己现在在浏览书籍,或者阅读一本书的其中几页,一会就变成了维基百科上的内容,一会又是这本书的几页,然后是Twitter,等等。此外,还有那些要求回复、没完没了的通知声——来自短信、Facebook消息、Twitter、Instagram、WhatsApp、Slack、Voxer、MarcoPolo、Asana、LinkedIn、电子邮件和其他各种各样的软件——带来的焦虑。这是一种逆流而上、止步不前的感觉。
这些病症促使我写了这本书。在自己经历过这种病症并在他人身上看到它之后,我想要倡导一种更好的生活方式:一种在这个疯狂的世界中保持理智、专注和正直的方式。 我希望我们在这个分散注意力的时代保持敏锐。但在用药之前,我们必须首先了解疾病的成因。
三个让我们生病的习惯
我们必须检查我们日常摄入知识的习惯。它可能是有营养的,使我们变得明智和敏锐,更能抵御智力污染和精神折磨。但它也可能是有毒的,使我们变得愚蠢,更容易受到我们这个时代的谎言和陷阱的影响。
以下是在当今世界特别流行的三种不良的信息“饮食”习惯,这些习惯导致了我们生病。 接下来的三章将更深入地研究这些坏习惯,在这里只作简要说明。
1.吃的太多
就像吃太多东西会让我们生病一样——胃痛、消化不良,甚至更糟——太多的信息也会让我们生病。没有什么比“信息过剩”更能体现互联网时代的特征了。.
有关于Bible的问题吗? 谷歌一下,就会有成百上千的答案。需要一个如何安装窗帘的视频教程? YouTube上有各种各样的。(相信我,我至少看了五个。) 寻找巴黎最好吃的羊角面包?试着搜索Yelp, TripAdvisor,或无数个其他给出意见的网站。
从理论上讲,我们拥有庞大的信息库是一件很棒的事情。但实际上,这往往会让我们陷入瘫痪。即使谷歌的算法会对搜索结果进行排名,从海量的搜索结果中筛选也是令人不堪重负的。 例如,每个母婴博主和婴儿耳语专家对睡眠训练都有不同的建议。你该信谁?谁的方法真正有效? 无所不知的互联网承诺让事情变得清晰,但往往只是让事情变得复杂。
这是无限空间的问题。实体商店和社区受到限制:一个超市只能储存这么多品牌的咖啡,一个家庭只会对感恩节做什么吃有如此多的意见——然而互联网没有任何这样的限制。对于咖啡、感恩节食谱和其他任何东西,它提供的选择都异常广泛。重申一下,理论上来讲,它号称能解放人类,但实际上,它却让人深受磨难。如何在众多未经区分、未经测试、未经审查的用户评论中选择最佳方案呢?
网络媒体的“无限空间”也造成了这样一种局面,即“新闻”频道必须每周7天、每天24小时都找到内容来填满,从而降低了“新闻价值”(例如,用一个小时的时间来直播追车事件)。 在网络上,不仅有对每日发生的最新“突发新闻”的内容的期待,还有对点击量的激烈竞争。
各类网站迫切地想要博得关注,就有动机使用煽动性的标题和其他伎俩,以任何必要的手段来收集梦寐以求的点击量。结果导致其内容往往是仓促的(对昨天的争议进行热议)、随机的、鲁莽的,甚至是扭曲的,只意图引发短暂的争议而不是带来持久的智慧。
在竞争激烈的数字时代,信息“食物”并没有变得更有营养; 它正在转向垃圾食品的方向。多力多滋和彩虹糖的点击率永远比菠菜高。所以我们踟蹰在摆满社交媒体零食和网络垃圾食品的自助餐台时,每天狼吞虎咽到暴饮暴食的地步。毋庸置疑,它正在让我们生病。
2. 吃得太快
吃东西吃的太快,通常会有不良反应。不管快餐有多方便,它往往都不够有营养。 大多数最好的食物,无论是营养价值还是整体味道,都是需要精心烹饪、细致品尝的。食物是这样,信息也是这样。
我们生活在一个焦躁的时代。上个星期占据头条的事件下个星期就被遗忘了。社交媒体在任何时候都喜欢#热门话题,但没有动力回头关注上个月的社会难题,更不用说去年的了。互联网是当下型的一种媒介。它的记忆是短暂的;它的形态在不断变化。
在网络上生活就要不断地追赶别人:看大家在Facebook上争相分享的文章,在某人的Instagram故事消失之前关注它。 如果你在20分钟内不回复朋友的短信,可能会危及你们的友谊。 如果你是一个“思想领袖”,而你没有在社交媒体上针对白天发生的某个暴行发表评论,你可能会失去你KOL的地位。无论是热门标题党还是即时的推特帖子,速度快就是王道,管它有无营养。
这样的节奏使我们没有时间进行批判性思考。当我们习惯于快速地从一条推文划到另一条推文、从一个热门划到另一个热门时,我们能做的只有略读,根本不可能仔细地、批判性地阅读。学者们发现,我们从网上摄取的信息垃圾正在重塑我们的大脑,从而削弱了我们进行审慎思考和批判性思考的认知能力。“在一个推崇即时性、轻松性和效率至上的文化中,”倡导读写能力的玛丽安·沃尔夫写道,“培养批判性思维的各个方面所需要的时间和精力,使其面临一个四面楚歌的境地。
这就是为什么“假新闻”、病毒式传播的不实消息和阴谋论越来越成为问题的原因。太快了总会出错。它使我们容易被错误的报告所欺骗,并传递错误的信息。不仅仅是业余博主和Facebook发帖者容易受到影响。即使是社会上最受尊敬的专家和最神圣的机构,也容易因为评论或报道某事的速度过快而出错。
如果《纽约时报》也陷入了网络速度陷阱,所做的报道过于仓促、不够准确,那么谁还值得信任呢? 如果疾病控制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无法提供可靠的有关传染病的动态和控制病毒的最佳方案,那么谁来提供呢? 久而久之,我们开始怀疑各种外来信息的真实性,从而导致我们转向内部,只相信自己——这就引出了我们的第三大不良饮食习惯。
3.只吃自己觉得好吃的东西
如果我们只吃我们喜欢的食物,我们大多数人会生病或死亡。我喜欢杏仁牛角面包和巧克力饼干(尤其是搭配一杯黑咖啡!),但只吃这些会让我进医院的。我们的信息饮食也是如此。我们可能会受到诱惑,只消费我们喜欢和偏爱的东西,但这会让我们生病。可悲的是,这正是我们许多人在今天这个超个人主义、勇敢做自己的世界里所做的。
互联网是围绕着你建立起来的。谷歌搜索;社交媒体算法;Siri、Alexa、Netflix和Spotify的推荐;甚至连写电子邮件时能帮你造句的智能输入都是这样: 所有这些都为你量身定做。理论上这是非常棒的,毕竟一个围绕着你和你的个人偏好转的世界有什么错?
首先,当一切都围绕着你和你的喜好转时,只有你确切地知道什么对你有好处,才会是好的。但往往我们不知道。想想自己开披萨店的例子。你可以选择任何你想要在披萨上加的材料: 辣蕃茄酱,香肠,意大利辣香肠,橄榄,红洋葱,大蒜,乳清干酪,马苏里拉奶酪,也许再淋上一些香蒜沙司。 只要你喜欢就行。 但以我的经验 (也许是我的手艺比较糟糕),“最适合我的披萨”几乎总是以失望告终。
一般来说,如果我相信厨师的专业知识,让真正有烹饪智慧的人做出我一定会喜欢的披萨,我会经营得更好。如果总是由我来做我自己的披萨,我可能只会坚持我知道和我喜欢的口味,从不冒险进入新的烹饪领域或扩充我的口味。
第二个问题是,如果每个人过的“自我”生活都是独一无二、量身定制且完美策划的,就很难找到与他人的共同点。我们开始失去共情的能力,无法与人沟通,因为他们对世界的经历——他们浏览的新闻,他们的社交媒体动态等等,都与我们的不同,甚至是我们从未涉足过的。我们都生活在自己自制的媒体泡沫中,没有哪两个是相同的。
社会越来越分裂的部分原因是,当每个人都带着自己的一套“事实”、“专家”和背景偏见进入社会时,我们无法进行富有成效的对话,因为每个人的信息饮食习惯都不同。当我们无法与他人建立联系时,我们就会进一步退回到个人主义的、自我参照的泡沫中,这不是一个助力智慧增长的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