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日本海军大型战舰介绍—海鹰级
海鹰级与前述的飞鹰级、大鹰级相同,是旧日本帝国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利用商船改造而来的航空母舰。原计划改造两艘,实际仅完成一艘即海鹰号(Kaiyo)。

海鹰级的改造基础是大阪商船公司(现三井商船)在1939年完成的两艘用于南美航线的万吨级豪华客轮阿根廷丸(Argentina-Maru)与巴西丸(Brasil-Maru),搭载有2台8250马力用三菱MS式11缸大功率柴油机,航速21.4节,可载900名乘客。与之前介绍的橿原丸级和新田丸级一样,这两艘船也是获得了优秀船舶建造助成金资助的航母预备舰。

1941年9月,巴西丸号先被海军征用作为特设运输船为日军输送物资,1942年5月阿根廷丸也被征用,同年6月,日军在中途岛损失掉了最精锐的航空战队。为了迅速补充战力,这两艘只能飙21节的柴油船也被加进了昭和17年航母增势计划(注①),但由于巴西丸号在当年8月即被美军潜艇击沉,实际只有阿根廷丸自当年12月开始改造工程。

阿根廷丸的改造工作是在其出生地三菱重工长崎造船厂进行,由于原本的柴油机功率实在难以满足军舰的需求,其换装了阳炎级驱逐舰的主机,航速勉强增至23节,1943年11月23日改造完成,最终定名海鹰(Kaiyo)。由于原本的船型限制,该舰改造后的飞行甲板面积是IJN各特设航母中最小。

舰员:587人
标准排水量:15400吨
公式排水量:17300吨
舰艇尺寸:166.5m×21.5m×8.25m
飞行甲板尺寸:160m×23m
动力:2座舰本式蒸汽轮机,4台吕号舰本式重油专烧锅炉,主机输出功率52000马力,双轴
续航力:7000海里/18节
航速:23节

武备:
4座双联装八九式127mm/40倍径高射炮

8座三联装九六式25mm机单关炮

(另有管20门单装型)

舰载机:24架
18架零式舰战+6架九七式舰攻


由于仅有23节的航速,海鹰号无法承担任何机动作战任务,只能干干运输飞机或护卫运输船队的活。在服役后不久,该舰便开始在本土和南洋之间奔波。

1944年2月10日,海鹰号在运送第551航空队前往特鲁克时遭到美军潜艇攻击,所幸鱼雷没有命中。同年12月31日,该舰在从中国海南岛返回日本本土时再次遭到美国潜艇袭击,且又一次逃过了鱼雷连射。
时间进入1945年,美军的灭国舰队几乎控制了整个太平洋。海鹰号彻底失去了再次出海作战的机会,转而成为了吴港的一艘训练舰,几个月后又转移到江田岛成为了樱花特攻机的训练攻击靶舰。

1945年7月24日,美军空袭吴港,为躲避锋芒出港转移的海鹰号在四国佐田岬海面触雷,之后该舰航至大分县别府弯海岸搁浅。4天后,英军胜利号航空母舰的舰载机空袭别府波及到了海鹰。由于发电机被炸坏舰内进水无法排出,船员被迫弃舰。海鹰号就以坐沉海滩的方式迎来了战争的终结,该舰也是旧日本海军所有的商船改造航母中,唯一残存到战败的。

1946年9月,海鹰号被浮起并开始解体工作,1948年1月解体完毕,结束了日本商船改造航母的历史。
注①:由于中途岛海战大败而产生的航空母舰紧急增势计划,包括8艘既成舰船的改造、2艘既定计划舰船的建造促进、未成战舰1艘的改造、18艘新造空母,共计29艘航空母舰,大家耳熟能详的大凤、信浓、云龙以及所有的改造航母均在其内。

上期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