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虚无主义】
你能够感受到"虚无"是因为其他人或事为你承担了你所无法感知的冲突,而去面对那些冲突之后(即便过程中依然会察觉着那个"虚无"),便可以走出虚无。
即,走出虚无不是虚无消极的被取消了,而是它被积极的指认为非虚无
因为生活只有两种
一种从上一刻已经拥有
一种从这一刻已经失去
所以破除虚无主义只需要建立起一种意识“我已然过着一种不是虚无主义的生活”
所以已经做到了,不需要去做什么行动。
在质变发生前,不需要强行找到质的现实性,只需要坚信质在 展现为上一阶段的“质”的量变之中流淌着, 而当,【那个时刻】到来,即质变获得现实性的时刻到来,你就已然完成了质变了。
即,骗自己已经做到了没做到的事情本身,就是事情得以做到的前置的一部分,所谓【相信能够做到就是成果一半】,可以直接推为【声称"做到了"就是"做到了"】
而,更常见的,这是以一种否定性被展现
例如,"我不喜欢她""我不喜欢她""我不喜欢她""啊,我已经爱上她了"
"我没有在写作业,我只是玩玩""我没有在写作业我只是玩玩""我没有在写作业我只是玩玩"好的,我已经写完作业了""
"我只是犯了一点错,我还是好人""我只是犯了一点错我还是好人""我只是犯了一点错我还是好人""我已经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坏人了"
小说家总是以展现某个“过程”而使得人的变化呈现出一种阶段性,殊不知这是一种非现实的,某种上帝视角的(把一切的量变都展现为质变的眼睛)描述,真正第一人称的变化,从开始到过程都是同一的,只在最后一刻突变而幡然醒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