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常识午餐】
1.(单选)在西柏坡时期,党中央:①领导了解放区的土改运动;②召开了党的七届二中全会;③组织指挥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上述历史事件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①③②
B.②①③
C.②③①
D.③①②
【答案】A
【三级知识点】常识判断-政治-中共党史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中共党史。
第二步,解放区的土改运动是在1947年,七届二中全会是1949年3月,三大战役是在1948年到1949年1月,故排序应为①③②。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
①1947年7月至9月,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和通过了彻底实行土地改革的《中国土地法大纲》,并于10月10日经中共中央批准正式公布。其中规定,废除封建半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自此开始了土地改革运动。
②中国共产党在1949年3月5日—13日在河北西柏坡召开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主持会议并代表政治局做了重要报告,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为工作的中心。
③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中华民国国军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个战略性战役。
2.(单选)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会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古田会议:解决新型人民军队建设问题
B.遵义会议:纠正“左倾”的军事路线
C.洛川会议:决定北上抗日的总方针
D.瓦窑堡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
【答案】C
【三级知识点】常识判断-政治-中共党史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中共党史重要会议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1937年8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陕北洛川县冯家村召开了扩大会议,即洛川会议。会议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放在战区和敌后,在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北上抗日”是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坚定的政治理想。1935年6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四川两河口召开会议,确立了统一北上抗日、建立川陕甘根据地的战略方针。所以洛川会议并没有决定北上抗日的总方针。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
A项:古田会议,是红四军在1929年12月28日至29日在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古田召开的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提出了“思想上建党,政治上建军”的原则,解决了新型人民军队建设的问题,确定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B项:遵义会议是指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会后中央决定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三人军事指挥小组,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的革命问题;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D项:瓦窑堡会议是指1935年12月17日,中共中央在陕北子长县瓦窑堡召开的一次重要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分析了华北事变后国内阶级关系的新变化,讨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等问题,批判了党内长期存在着的“左”倾关门主义,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
3.(单选)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核心问题是正确认识和处理:
A.经济体制与经济制度的关系
B.改革与发展的关系
C.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D.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答案】C
【三级知识点】常识判断-政治-中共党史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中共党史。
第二步,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议中明确全面深化改革的五大体制改革要点: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其中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其核心问题是如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所以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问题。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
A项:经济制度是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它规定着该社会生产、分配和交换的基本原则,规定着该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是该社会的基本制度。经济体制是一定经济制度所采取的具体组织形式和管理体系,是生产关系的具体实现形式,它反映社会经济在组织生产、交换、分配过程中采取的资源配置方式。他们之间的关系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经济制度是经济体制的基础,决定经济体制的根本性质和主要特点,规定着它的发展方向,无论选择何种经济体制,都不能背离经济制度的要求。另一方面,经济制度也要通过与之相适应的经济体制反映出来,通过经济体制的运作和改革使经济制度得以巩固、发展和完善。
B项:改革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改革是发展的动力,而发展是改革的目的。
D项:没有稳定,发展失去前提;没有发展,稳定难以持久。这是关于发展与稳定的辩证法。稳定与发展的辩证关系表明,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必须围绕稳定谋发展,通过发展促稳定。
4.(单选)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党的( )每届任期两年或三年。
A.支部委员会
B.基层委员会
C.地方委员会
D.中央委员会
【答案】A
【三级知识点】常识判断-政治-中共党史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章程》。
第二步,《中国共产党章程(2007年)》第30条规定,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每届任期两年或三年。
因此,选择A选项。
注:《中国共产党章程(2018年)》第31条规定,党的基层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每届任期三年至五年。因本题是2014年考题,所以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2007年)》选择A选项。依据新法,本题无正确答案。
【拓展】
B项:《中国共产党章程(2007年)》第30条规定,党的基层委员会每届任期三年至五年。《中国共产党章程》(2018年)第31条规定,党的基层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每届任期三年至五年。
C项:《中国共产党章程(2018年)》第27条规定,党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和自治州的委员会,每届任期五年。
D项:《中国共产党章程(2018年)》第22条规定,党的中央委员会每届任期五年。
5.(单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在总体上迅速发展,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发展不平衡问题也逐渐突出。城乡发展差距较大,区域发展差距明显,社会事业等发展相对滞后。对此,我们的正确认识是:
①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螺旋式前进的过程,平衡是相对的,而不平衡是绝对的
②经济社会系统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平衡,有利于保持竞争的压力与活力,打破平均主义,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
③不平衡问题如果长期持续,会使国民经济难以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使整个社会产生心理鸿沟,削弱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④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根本要靠充分发挥地方优势
A.只有②④
B.只有①②③
C.只有②③
D.①②③④均是
【答案】B
【三级知识点】常识判断-政治-中共党史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对不平衡发展的认识。
第二步,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根本是要靠科学发展,而不是靠充分发挥地方优势。④错误,①②③说法均正确。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
①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螺旋式前进的过程,平衡是相对的,而不平衡是绝对的,这符合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发展和矛盾的观点。
②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经济社会系统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平衡,有利于保持竞争的压力与活力,打破平均主义,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
③发展不平衡,会导致部分地区的居民消费增长缓慢,从而制约社会消费需求总量增大,影响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阻碍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从社会层面看,容易使整个社会产生心里鸿沟,削弱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6.(单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体现了邓小平理论中( )的思想。
A.发展才是硬道理
B.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C.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D.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答案】C
【三级知识点】常识判断-政治-中共党史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中共党史。
第二步,科教兴国战略的主要内容是: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指导下,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所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体现了邓小平理论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C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一项方针。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
A项:“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南巡讲话”中提出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邓小平指出,只有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把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位,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的物质文化需要,才能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为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提高国际地位,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B项: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是1977年5月24日邓小平提出的口号。1977年5月24日,邓小平与中央两位同志谈话时指出,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空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这是对“文革”极“左”思潮泛滥时期盛行的“知识越多越反动”“知识分子是臭老九”等谬论的有力批驳。它为当时教育、科技战线的拨乱反正指明了方向。从此,“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以及重申“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成了新时期党的知识分子政策表述的代表性口号。
D项:1983年10月1日,邓小平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为新时期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后来,人们又将“三个面向”的内涵延伸到科技及其他社会生活领域,作为本领域、本行业改革、开放工作的指导方针和行动口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