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财经大学税务专硕考情分析(最新分析和难度预测)

标签:杭州 396经综 英二
院校简介
浙江财经大学(浙财大、浙财,Zhejia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s),于1974年创建,坐落于浙江省杭州市,是一所以经济、管理学科为主体,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还是浙江省省属高校,第二批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其前身为浙江财政银行学校。
该校具有博士、硕士、学士学位授予权和外国留学生、港澳台学生招生权。毕业生薪酬水平位列全国第75位,浙江省省属高校第一。
学校先后更名为浙江财政学校、浙江财经专科学校、浙江财经学院、浙江财经大学,相继获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


浙江财经大学

财政税务学院
财政税务学院前身可追溯到1974年建校设立的财政系,是我校办学历史最长、最早设立的二级学院之一,享有“浙江省财税干部的黄埔军校”美誉。学院拥有财政学、税收学两个本科专业,沿“大类培养—专业培养—个性化培养”路径循序渐进,分设“学术拔尖类”“跨专业复合类”和“就业创业类”等个性化培养方向。学院拥有财政学(含税收学)、税务硕士(MT)两个硕士点。
学院现有专业教师54名,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14人,研究员1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46人。专业教师中,3名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名教师为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名教师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名教师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并被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名教师入选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3名教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创新人才,1名教师为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名教师入选省万人计划,4名教师为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名教师为浙江省教学名师,1名教师入选浙江省宣传系统“五个一批”人才,4名教师入选浙江省高校领军人才培养计划,4名教师为“之江青年学者”,1名教师为浙江省师德先进个人,1名教师为浙江省五星级优秀青年教师,2名教师为浙江省高校优秀教师,3名教师为浙江省教坛新秀,12名教师入选省“151”人才培养工程。
发展与钱途
2020年就业去向

2021年毕业生就业情况


往年数据分析
(025300)在财政税务学院招生,22年开始区分3个研究方向,接收同等学力考生,但须加试。
学费:10000元/年
学制:2.5年授予
学位:税务硕士专业学位

22年最新招录数据分析


2021年复试、拟录取名单(部分)

实际录取64人扩招了,所以今年线会低一些
2020年复试名单(部分)


专业课参考书目
初试科目:
101 思想政治理论
204 英语二
396 经济类综合能力
433 税务专业基础
推荐433初试参考书目如下:

2022年税务硕士专业课各题型分值有所变动,但考察内容没有较大改变。计算题共四道,分别考察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案例分析题共两道,一道考察税务会计相关知识,另一道考察税收管理相关知识。论述题共两道,一道为税收学基础知识,另一道为税收热点知识。

专业课复习规划
基础阶段( 5-7月 ):
税收学原理:理解书上的知识点,为以后的背诵奠定基础。
税法:将知识点过第一遍。
这些工作做完后做一遍真题,增值税、消费税全做、营业税不做、企业所得税全做、个人所得税只需做20年,不要求全部会做,但对于考察的知识点要先心里有数,感受一下真题出题类型风格。
拔高阶段(8-10月):
税收学原理:开始背诵,最晚九月开始,名词解释、简答题要点一个一个背,记忆模糊的内容重点梳理出来加强记忆。背诵要达到能够口述大概要点以及能够自己组织语言表达相关内容.
税法:做题与知识点整理,对于真题考察过的内容必须完全掌握,能够辨析清楚。
冲刺阶段(11月-考前) :
1、后期的背诵不用再去看书本,书本只是侧重于理解,此时大家的笔记和讲义(必备)相比于书上没有过滤过的知识更加成熟,更加适合考试,反复背诵讲义和笔记,直至进考场。
2、继续做真题,要求对于真题知识点完全透彻。
3、论述题考前热点,只需要知道大致内容,答题时注重热点与基础理论相结合。
总结
23届考研人数很可能突破500万大关,浙江财经大学税务专硕扩招的空间不大,学弟学妹应当尽早着手复习,只有这样,才能更加有信心面对考研。
复试及录取办法
浙江财经大学税务专硕的录取形式有两种:标准录取,学科交叉人才培养项目。
(1)标准录取形式,全程由浙江财经大学老师进行培养。
(2)学科交叉人才培养项目
①该形式按照“自愿申请、高分优先、服从调剂”的原则,由考生自主决定是否优先选择“学科交叉人才培养项目”。
②学生的培养由浙财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共同进行。实行导师组共同指导,第一导师由浙江财经大学相关专业教师担任,导师组成员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师和浙江财经大学教师共同担任。
③学生除正常参加实习实践外,有机会选派至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交流学习3-6个月。
21年一志愿进入复试68人,拟录取68人(含20个学科交叉人才培养项目),复录比1:1,最高分432,最低分348,平均分378;另外录取22名调剂考生,一共拟录取90人;
20年一志愿进入复试83人,拟录取63人,复录比1.3:1;最高分424,最低分358,平均分389;
19年一志愿进入复试42人,拟录取33人,复录比1.2:1;最高分423,最低分381,平均分398。
复试方案
1.复试成绩计算方法:
复试总成绩为100分,复试成绩占总成绩的权重为30%,复试成绩不合格的考生不予录取。
2.总成绩计算方法:
总成绩=初试总分÷5×70%+复试成绩×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