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洛阳游 在那没吃没喝炮火纷飞的日子
索易带你刨根问鼎,聊聊洛阳那些事。每天行走在数千年历史的河洛大地,不经意间,一块砖,一片瓦,一棵树,一座桥,或者一条街道,都是一段历史,一个优美的故事。为此,我用文字和照片留住每一个瞬间。深度游洛阳之系列照片、视频和文字,均为本人原创。欢迎浏览、提供线索并提出建议!深度洛阳游的第八十七篇。



2020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视和平,今天介绍一下宜阳三乡的一个革命先驱。
王凤照(1887—1947)男,宜阳县三乡人,中共党员,曾任连长、副官、区长,1947年牺牲。1920年投入镇嵩军,1930年返乡,任区长。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此时,日军切断交通线,忙于军火运输,人民群众吃的盐日军是不会考虑运输的,不久大家就没有盐吃了。王凤照建议,组织地方政府在三乡开办官商盐店,不纳税不加利,比市场上盐价便宜很多,吸引洛河南北大批居民排队买盐,解决了当时这一带居民没有盐吃问题。
1944年5月,日军入侵豫西。八路军挺进豫西。宜阳成立了抗日民主政府,王凤照积极参加了抗日县政府工作,任二区副区长,与日军和假鬼子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1944年5月下旬发生渑池上官子叛变后,抗日县政府负责人王庆年把所属军政人员集中带到渑池参加平叛。当时有特务想破坏他们的行动,王凤照旗帜鲜明的坚决支持王庆年,挫败了特务的阴谋,使宜阳县抗日民主政府200余人顺利开往渑池分区司令部所在地,参加平叛战斗。
抗日战争胜利后,王凤照奉命带全家人转移到黄河以北太岳区,在垣曲县作群众工作。
1947年,王凤照随人民解放军返回豫西,参加了解放宜阳的战斗,任宜北县大队长,当时国民党反动势力很猖獗,形势十分严峻。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王凤照积极发动群众,大力开展剿匪反霸斗争,为人民政权的巩固日夜奋斗。
1947年10月10日,王凤照奉命带领十几名战士驻扎在三乡小寨。半夜时,原国民党地方团副团长谷连杰与乡长韩永森纠集匪徒200余人将小寨包围。王凤照带人英勇抵抗,终因寡不敌众,突围中被俘,惨遭反动派杀害。同时被害的还有王凤照的长子王万超、三子王振海以及其他战友共8人。
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他们的事迹将永垂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