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菲亚特G.91轻型攻击机,早期的喷气式舔地狂魔

在朝鲜战争时期,北约参战国意识到它们缺少一种现代化的对地攻击机,在战争结束后不久就发布了轻型战术支援飞机的招标,最终意大利菲亚特G.91战机胜出。

按照招标的要求,这种战机应该具有小巧的体型、较低廉的价格,拥有基本的航空电子设备,不要求超音速飞行,但应该具备野战机场起降能力,拥有装甲保护和基本的武器配置,易于维护。
菲亚特G.91在1956年首飞,试飞期间曾遭遇一些严重的事故,在查明问题后对后续原型机进行了调整,最终飞机在1958年被正式宣布胜利,成为北约成员国的第一款轻型攻击机,当年就获得了生产订单,首次服役是在1961年。

设计师旨在提高战机的灵活性,机身为全金属结构,分段制造,最后铆接到一起,几乎所有电子设备都集中在前端机体,包括导航设备、通信设备、无线电测向仪等等,另外还有3台摄像机,可以执行简单的战术侦察任务。
发动机进气口位于机头下方,飞机后部安装一台英国Orpheus喷气式发动机,输出功率约22KN,为此意大利还专门与英国方面进行了协商获取生产权。飞机机翼为全金属双翼梁,并带有后掠角,翼上有单缝襟翼和液压制动的副翼。飞机起落架为结构坚固的低压轮胎,不仅可以承受高强度的使用,还能在野战机场进行起降。

在武器装备方面,机头安装了4挺M2重机枪,每支枪备弹300发,它们也能替换为2门30毫米DEFA机炮,每门火炮备弹120发。战机4个外挂点有680千克的外挂能力,可以挂载Nord AS-20空对地导弹、AIM-9响尾蛇空空导弹、火箭弹、副油箱或普通炸弹,也能挂载机炮吊舱。
设计师考虑到了机枪或火炮的快速更换、弹药补充能力,2名地勤人员就能快速完成相关工作,对于一款短程攻击机而言非常重要,战时可以提升出击频率。

飞机驾驶员1人,气泡式的座舱位于进气口上方,底部和两侧有装甲板保护,挡风玻璃为防弹玻璃,驾驶员还有MK.4弹射座椅。机身内的油箱被分成7个,它们均有装甲保护,这样的设计可以让战机在遭到损伤的时候尽可能减少燃油泄漏。
虽然咱们前面介绍的菲亚特G.91情况看起来还不错,但接下来的内容可能就会让大家感到失望。这款主打对地攻击的战机是个不折不扣的“短腿柯基”,它的设计目标就是攻击半径170英里(约274千米)内的目标,就是一款前线支援战机,它一般的滞空时间只有大约10分钟,扔完弹药就返回机场待命。

它的设计思路一定程度上源自于朝鲜战争的经验,因此我们现在看起来“腿短”的毛病在当时其实算不上毛病,战术需求不同罢了,更何况当时北约还面临着欧洲大平原上数以万计坦克平推的威胁,或许菲亚特G.91本身就被当成一种阻挡敌军地面部队的消耗品。
菲亚特G.91的生产工作持续了19年,在1977年关闭生产线,包括原型机在内总共生产了756架,使用国家有意大利、德国、葡萄牙,美国、希腊和土耳其因为各种原因曾少量拥有过。德国和葡萄牙之间还曾因为这款战机发生过一些不愉快,60年代时德国将一批二手战机出售给葡萄牙,前提是葡萄牙不能将这些战机用于国外,葡军在得到战机后立马将其投入到非洲殖民地并且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而葡萄牙对德国找的借口是“那里是葡萄牙的领地”。

菲亚特G.91轻型攻击机空重3100千克,最大起飞重量5500千克,机长10.3米,翼展8.56米,机翼面积16.4平方米,机高4米,飞行员1人,最大飞行速度1075千米每小时,最大航程1150千米,最大升限131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