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大师 初中】黄鹤楼——唐 崔颢

黄鹤楼
崔颢(诗人登临黄鹤楼的所观所感)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昔人:只传说中骑鹤飞去的仙人 诗人慕名来到黄鹤楼,可是昔日的仙人已经驾鹤远去眼前只剩下一座在寻常不见的黄鹤楼。
这句写了黄鹤楼的近景,同时融入了仙人乘鹤的传说。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悠悠:飘飘荡荡的样子。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返回,千百年来鹤去楼空,只见白云悠悠的飘荡着。 描绘了黄鹤楼的远景,表现了此楼耸入天际,白云缭绕的壮观景象 。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凄鹦鹉洲。
川:平川原野 晴川:晴日里的原野 历历:分明的意思 汉阳:地名今湖北武汉的汉阳区与黄鹤楼隔江相望 萋萋:草木茂盛的样子 鹦鹉洲:长江中的小洲,在黄鹤楼东北
诗人比锋一转由先前的虚景 转而描写眼前的实景。 晴空里隔水相望的汉阳城碧树历历可辨,鹦鹉洲上茂盛的芳草清晰可见,向我们勾勒 黄鹤楼外江上明朗的日景。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乡关:故乡
暮色渐渐漫起,哪里是我的家乡?江上烟波渺渺让人更受烦愁。
这句写了黄鹤楼下江上朦胧的晚景
以愁收尾准确的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惆怅的心情,同时和开篇的“昔人已乘黄鹤去”相照应,抒发了浓浓的乡愁。
崔颢;河南开封人,唐代诗人。
黄鹤楼:固执在今湖北武汉蛇山的黄鹄矶上,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代,那时他只是一个军事楼,三国统一后,此楼便失去了他的军事价值,随着时代发生的变迁黄鹤楼逐渐变成了官商行旅或宴请宾客的观赏楼,然而此楼屡建屡毁,现在的黄鹤楼是1985年重建的黄鹤楼。
这首诗是吊古怀今
前两句:民歌风味浓郁,语如联珠;后两句对仗工整,音律谐美。
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力,先是将我们引入远古又将我们带回现实,登临黄鹤楼情诗和自然景色相互交融,使我们感受到它的凄婉苍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