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篇】尘封的旧神族Immortal·续
前些天介绍了《游戏王真DMⅡ:被继承的记忆》里,原创的“旧神族”的体系:

本文系补充“旧神族”剩余的信息,因此不再赘述其基本信息,强烈建议在阅读之前先翻看上一篇的内容。
※前排提醒:注意到下面的网页链接了没?阅读本文需要付出一定的SAN值。(笑)
*标!的部分表示摘自百度百科,会有删减。
网页链接:
1.https://baike.baidu.com/item/克苏鲁神话/84420
2.https://baike.baidu.com/item/蚰蜒/15279115
3.https://baike.baidu.com/item/土偶/16030194
*标#的部分表示节选自CNOCG/中国游戏王联盟的内容,基本不做改动。
*标$的部分表示摘自日文WIKI,基本不做改动。

本期主角一号:外界异物

#日文原卡名【X·E·N·O】的注音是「ゼノ/Ze-No」,这个词根的含义是「外来的、异物、异种」。

编者注:【F·G·D/五神龙】的注音是Five God Drogan,也就是说其简写选取了英文单词的首字母;而这张卡的注音出乎意料地简单。参考尚未OCG的【N·U·L·L/努尔】的名字,虽然这种命名方式的确很帅,但原文大概就是取「ゼノ/Ze-No」的意思了吧。另外,这个卡名有可能是暗示旧神族怪兽们是本不该出现在地球上的外来物种。
*其攻守数值与传奇禁卡【八汰乌】相同。

在卡图中只能看见,它躲在一张嘴里睁开眼睛,并不能窥见其全貌。
实际上它长这样:


它这副鬼样子,你应该也能看出明显的不对劲。事实上,嘴里的寄生体才是本体,成功寄生之后表面长出了类似于菌丝的东西。(这个颜色的话,有可能原本就是开始腐烂的龙的尸体。)
原作效果的描述文本也可以证明:
活动:バトルで表に返ると、その敌に寄生しコントロールを得る!そのモンスターがバトルで破壊されると现在位置以外の自分侧の召唤エリアで复活!寄生されたモンスターの生态・死亡特性は无効化!
——这张卡变成表侧时,寄生敌人并将其得到!
※所以英文名 Jowls of Dark Demise/暗黑终焉之颚 显然是不合理的,望图生义。
※O化后没有这个复活效果,就很可惜。不过,这已经让这张卡在DL国服早期,嚣张了一阵。
*这条龙的设计可能参考了【三角魔龙】。顺带一提,【三角魔龙】最早是《遊戯王デュエルモンスターズII 闇界決闘記 決闘者伝説》(也就是DMⅡ)的大会入赏者特典卡之一。

※不过好笑的是,日文WIKI里提到说,DS其中一版游戏里,把【外界异物】画成了螃蟹似的模样。

本期主角二号:咒怨

*日文原卡名【グラッジ】= Grudge,有怨恨、不满之意。
编者注:有些国产盗版卡将这张卡的卡名译作【水泡】。如果是这样还好,TCG那边翻译得更离谱:Mucus Yolk。Mucus且不论,Yolk分明是“蛋黄/卵黄”的意思,简直裂开_(:з)∠)_。
※顺带一提,《咒怨》也是有名的日本恐怖电影系列的名字。不过,仅仅是译名相同罢了。

*和【龙宫之姬】的攻守数值相同。

意外地和完全体基本没有区别,毕竟结构本来就很简单:

不过,比起外形,我想你应该比较好奇它为什么是这个效果?
明明攻击力是0,居然要给予战斗伤害才可以上升攻击力!?
※因此也被【钻头藤壶】【逆卷的炎之精灵】完爆。

原作的“移动”效果:每次移动时,给予对方50点伤害!
以OCG的眼光来看,自然是不够看的。不过,前篇里提到的全通关视频,虽然战斗方式我没怎么看懂,但也看得出来怪兽没那么容易发生战斗。这个效果慢慢磨起来,应该也不会教人好受,就像“咒怨”一样。
——所以我也不知道为什么O化成了这个鬼样(:≡。在同类型卡里是最早的卡,以01年的环境来说,可能是K社觉得不给它装个装备,出这种效果说不过去吧。
※游戏中以守备表示时的姿态,闪烁着红色和蓝色。
然后,关于这个造型设计,我查到了一些可能是原型的玩意(并没有理论支持,仅仅是个人猜测):
正如预言的那样,狮子座流星雨倾泻而下,今年成为了观测狮子座流星雨最佳的年份。不过现在,这些流星大多没有完整的划过夜空。它们消失于天空中那团黑暗的云雾之中——这团云雾像是拥有自己的实体一般不断变换。阿姆特萨巴的身体是如此的扭曲……腐烂的雾气蔓延开来,不断吞噬着那些流星。——安·施万德《消逝的群星》

!阿姆特萨巴(Ammutseba),星辰吞噬者,形象为一团巨大的黑色云雾,上面长有许多细长的触手,它通过这些触手来捕捉和吞噬流星。
※不过这个红色触手,不由得教人想到了楼上的那位。

本期主角三号:异形的从者

*英语名:Servant of Catabolism。其中,“catabolism”指异化作用,是在物质代谢中,将化学上复杂结构的物质分解成简单物质的作用。
*其攻守数值与【因幡之白兔】相同,效果也很相似。

“从者”一般是指随从人员或者仆从,但你肯定无论怎么看都看不出来和卡图有什么关系。
——事实上原本的定位就很迷。
原作效果:表侧守备表示时,敌我双方每回合额外增加1点召唤能量!
11只旧神族怪兽里,唯一一张能给敌手喘息机会的卡。
可能又有人要问了,这不是蜗牛么?说它是“从者”本来就不合适。
——你要注意名字里有个“异形”:

像蜗牛壳的部分其实是它的头部侧面,脊骨很长,本来该是脚的部位被替换成了巨大的尾鳍。
吹笛奏乐,终于有了点“从者”的感觉。
——根据这些特征,猜测其原型可能是阿撒托斯的仆从,而手上的长笛便是阿撒托斯的信物。
它存在于有序的宇宙之外,一个任何梦境都无法触碰到的地方;这股没有确定身形的毁灭力量存在于最深的混沌里,在一切无限的中心翻滚沸腾、亵渎万物——无羁的魔君阿撒托斯,没有唇舌敢高呼其名。在时间彼端的不可思议的幽暗厅堂之内,在可憎邪鼓低沉疯狂的击打声和骇人魔笛空洞单调的嚎叫声中央,它饥饿的侵蚀着。
——H.P.洛夫克拉夫特《梦寻秘境卡达斯》

!阿撒托斯(Azathoth)是克苏鲁神话中的至高神明,由美国小说家霍华德·菲利普·洛夫克拉夫特所创造。他是所有神明的源头,在洛夫克拉夫特所写的族谱之中,自阿撒托斯中诞生了“奈亚拉托提普”、“无名之雾”和“黑暗”。因为其盲目痴愚的特性,阿撒托斯几乎没有信徒,只有夏盖虫族为他修建了许多金字塔模样的神殿。
!他的王座存在于无形的无垠虚空中央,在超越时空之外、让人无法想象的黑暗巨室中。盲目痴愚而又阴暗无声的外神们,随着巨鼓的敲打与长笛的尖啸伴奏,在他身边翩翩起舞。黑暗中,浩瀚的万物之主在此喃喃低语,口中所言皆是世人梦见却无法理解之物。
※另外,$从后述的游戏作品中可以得知,进入“蜗牛壳”内部的紫色谜之物体是病毒。
顺带一提,这个造型可能糅合了伟大的克苏鲁:
以海底的伊哈·恩斯雷之地及其居民之名,赞颂‘统治一切者’。以‘基什之印’及一切服从此印者之名,赞颂制印者。以‘通往耶之门’及一切使用此门者——即已行者与将来者之名,赞颂位于门彼方者。以‘必将来临者’之名……在永恒的宅邸拉莱耶,长眠的克苏鲁候汝入梦。
——《拉莱耶文本》

!克苏鲁(Cthulhu)是旧日支配者之一,虽然不是地位最高的,却是最知名的,也是克苏鲁神话的形象代表。其全称为“伟大之克苏鲁(Great Cthulhu)”,系拉莱耶之主。
!克苏鲁之梦位于沉没的深渊之城拉莱耶中。他的梦会影响到人类的梦境。无数世纪以来,某些敏感的人不断受到这种梦境影响,通常被影响的都是艺术创作能力,使接受者从梦中醒来并驱使他们去创作梦魇般的绘画或雕塑。若长时间受到这种梦境影响,一些无处宣泄他们的感受和梦中所见之物的人最终会发疯乃至自杀。

本期主角四号:电磁蓑衣虫

*英文名:Electromagnetic Bagworm。
可能你会好奇,这要从哪里才能看出是昆虫(尽管在【增殖的G】里你也看不见任何虫子),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要知道“蓑衣虫”是什么:
!蚰蜒[scutiger],拼音(yóu yán),其俗称有“钱串子” “千足虫” “蓑衣虫”等。蚰蜒主要由头部及毒牙、触角、背板、腹板、15对步足和内脏团等6大部分组成,且成年蚰蜒身长可达25~50毫米。蚰蜒众多的足在运动时相互配合,使其能够以极快的速度在墙壁、天花板、地面和草丛中移动,速度最快可达到每秒15个身长,最高可以承受从15个身长的高度跌落而不受伤。在室外,蚰蜒喜爱生活在湿冷的地方,多生活在大石头下和石缝中、木材堆和枯叶堆中;室内,蚰蜒几乎可以生活在任何地方,尤其是地下室、浴室和厕所等潮湿的场所更为多见。
看图片可能更直观:

总结一下要点,它有很多的足,还有毒牙、触角以及覆硬壳。
这些结构被画师以废弃家电代替,绘制成了下面这般模样。
※它头顶也有类似于天线的东西,算是触角。

所以这只“蓑衣虫”的内脏团就是旧神本体,即卡图中带着黄色纹路的血红色块。
而这样的设计理念也可以理解成,里面的东西吸引了各处的废弃家电,把自己包裹成了“蓑衣虫”的模样。
——所以其效果才会是夺取机械族怪兽的控制权。
※与原作效果稍有区别。原作中,它可以夺取对方全体机械族怪兽的控制权,不过仅限于翻转的回合。并且,和下文的【再造的死神】【纽特】一起,作为最早O化的旧神族怪兽之一,保留了“被破坏时将周围一格变成病毒地形”的能力,将其再现为攻守数值下降500点的DEBUFF。
(顺带一提,它的①②效果其实是矛盾的orz。)

本期主角五号:再造的死神

画面是真的精神污染。
*日文原卡名【リグラス·リーパー】= Rigorous Reaper,直译是“严格的收割者/死神”。有趣的是,TCG把 Reaper 改成了 Reaver ,意思是“剥夺者”,非常巧妙地避开了“死神”的称呼。
※TCG的卡图把它的镰刀给抹得干干净净。或许是因为那看上去像血。

01年发售的这张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唯一的炎属性·植物族怪兽,直到08年2月,TCG方面才收录了第二只——
传奇怪兽,【孤火花】。

那么问题来了,炎属性倒是还能理解,这货为什么是植物族?
答案很简单,因为它是木头人。(笑)

※众所周知,削手卡的效果是真的阴间,或许这正是从镰刀死神的造型里得来的。不过你知道吗?原作游戏里,它一次翻转可不是弃一张,而是削光双方的全部手卡。
——然后这是我在上一篇里忘记补充的:
真DMⅡ的决斗系统,是抽卡的时候要直到手牌变成5张为止。
是不是RD原型暂且不论,由于一般是靠战斗翻转,所以多数时候,会迎来对方0手卡而自己回合开始时5手卡的情形,因此这张卡在游戏里相当珍贵。
※它的原型有可能是旧神乌尔塔尔(Ulthar),负责监视地球上的旧日支配者。不过相关资料较少,因此仅作猜测。

另外,这张卡与多数旧神族怪兽不同,在后续的决斗构筑里也有出现:
1.《游戏王GX》漫画,第一卷第4话&第5话,四则运算五泽天空六泽海洋三泽大地与十代的首回战:

※因为直接召唤了,所以没有使用过反转效果。

※有一说一,攻击姿势以及这把燃烧的镰刀相当帅。
2.5D‘s动画第63话《最强的地缚神!维拉科查·拉斯卡!》中,被绘制在原创卡图上。

与之交战的另一只怪兽,便是下面的【纽特】。

本期主角六号:纽特

*英文名:Slate Warrior。Slate指石板,Warrior指战士,他却是个恶魔族……
当初真DMⅡ的发售在玩家之间引发了骚动,其原因就是第二期最强下级打手,【纽特】的登场。
相关的内容我三言两语是说不清楚的,不如直接戳下面的链接(笑):

*他的攻击名是【重力拳】。
提问:为什么他会有攻击名?
回答:因为他在动画中出场过。顺带一提,使用者是海马。

※需要说明的是,这一集就是DM第114话《乃亚 VS 濑人!天地创造的决斗》。已知纽特是真DMⅡ原创怪兽,那么上一篇提到的时间问题就大概是对得上的。
——然后问题又来了:游戏中的这只怪兽实际上是用拐杖攻击的。

不仅如此,动画里的纽特的身体连接了上去,导致他不能像游戏中,高兴地180°旋转自己的下半身[手动阴险]。
※有一点很容易被误解:里侧守备表示的这张卡被攻击的场合,不是以守备力900,而是以守备力400来进行伤害计算。如果你回忆一下【食人虫】等卡的处理,就会意识到反转效果的发动是在伤害计算之后。顺带一提,原作效果是增幅全体旧神族怪兽。
最后是关于他的原型问题:就属性和外表而言,一般认为是黄衣之王,又或者说是哈斯塔。
这个怪人瘦骨嶙峋的身躯隐藏在层层褴褛破碎的黄袍下,虽然看起来瘦弱而笨拙,他的一举一动却是异常的灵活,带着一种绝非凡物的优雅。
——罗伯特·钱伯斯《黄衣之王》

!哈斯塔(Hastur)是旧日支配者之一,别称有“无以名状者”或“深空星海之主”等。在奥古斯特·威廉·德雷斯为克苏鲁神话构建的体系中,哈斯塔是象征“风”的存在,是象征“水”的克苏鲁的死敌。哈斯塔的本体被旧神禁闭在昴宿星团(Pleiades)中的恒星——昴宿增十六的行星上、古代都市卡尔克萨(Carcosa)的废墟附近的哈利湖(Lake of Hali)中。
!黄衣之王是他的一个化身,出自罗伯特·威廉·钱伯斯的同名作品集《黄衣之王》,系本文学体系中一本受诅咒的剧本。读者将随着阅读的深度逐渐发狂,终幕时可能召唤出哈斯塔的化身。在《黄色印记》中,指出哈斯塔的力量来自如同干枯树根或是触肢般扭曲的黄色印记,但凡画出这三条触须与中心一点组成的黄色印记,就会被哈斯塔的化身追杀,就此彻底下落不明。

这段介绍不知道能不能让你想起这张卡:

※这个系列分出了【外神】【旧神】【古神】三个字段,实际上,“古神”和“旧神”都是指“Elder Gods”,【古神】字段对应的是“旧日支配者”。另,黄衣之王这个原型的相似之处很多,因此大致是无误的,这也就是说,“旧神族”怪兽的原型并不一定只是旧神。(本来Immortal这个词的意思就是“不朽的”罢了。)
→$在真DMⅡ中,和其他旧神族怪兽相比,他的台词比较友善,所以有违和感。而从自称是“使者”的台词来看,其原型是两种以上的神祗混合在一起的可能性很高。
编者注:WIKI中以【减半直击】的卡图为例子,认为纽特参考了制作旧神之印的女神N'tss-Kaambl(因为是和旧神对打)。分析是否正确暂且不论,上面这个结论我个人是比较认同的,就连前文介绍的原型,也多是选取了一个要素最多的原型神祗。比如,星辰吞噬者Ammutseba,就有可能同时是X·E·N·O和咒怨的原型;还有楼上的Ulthar,在我个人看来,纽特的设计也可能参考了它。

本期主角七号:时间吞噬者

*日文原卡名 タイム·イーター = Time Eater。
*其攻守数值和【伟大天狗】相同。顺带一提,在OCG规则下,不进行战斗阶段的场合,不能进入主要阶段2。因此,两者的效果加起来,可以使得对方只能抽卡之后立马结束回合。

从卡图中看起来,就像是吞下了扭曲的表针的圆盘状怪兽。但在真DMⅡ中显示全身像的话,就会呈现出将圆盘贴在腹部,将螺栓钉入体内的蓝色皮肤巨人的姿态。

原作能力是:表侧守备表示期间,计算回合数的效果加倍进行。
——简直就像是把那些时间吃了。
※攻击的时候,会有一种将空间分割开的演示效果。
*DM动画的多玛篇里,达姿的卡组里有这张卡。他发动仪式魔法【奥利哈刚反射镜】,解放了手牌的【时间吞噬者】,作为仪式怪兽【ミラーナイト·コーリング/镜子骑士呼唤】的祭品。这也是动画当时,达姿使用的唯一一张已经OCG的卡。

本期主角八号:莫伊斯彻星人

*日文原卡名中,モイスチャー 指Moisture,水分、湿气的意思,所以通常来说你见到的翻译都是【湿度星人】。顺带一提,英文名Moisture Creature是押韵的。
*是第一只没有召唤限制的9星怪兽。
*其攻守数值和【火之迦具土】相同。

至于为什么出现了“莫伊斯彻星人”这种音译嘛——
因为在它们母星的语言中,Moisture是表示“兄弟姐妹”的单词。想要保留这层意思的话,显然音译的效果更好一些。
毕竟它可不是一个纸筒+一把雨伞+一把激光枪!(笑)

原作能力是:表侧守备表示时,敌方卡组领袖的能力无效。
它自称自己是「为了和地球缔结友好关系而来」。但实际上,和【异形的从者】类似,他背着的罐子里装的也是病毒。
※给人一种很适合打棒球的感觉(确信)。

$因为这个游戏唯一的攻略书里,错误地记载了这只怪兽的出现地,于是怎么也得不到这张卡的玩家不断出现。

本期特别主角:N·U·L·L(努尔)

*Null指“零的、无效的、空的”,计算机中通常表示空值、无结果,或是空集合。
*其攻守数值与【八俣大蛇】相同。

※俣读yu,系三声。
尽管旧神族怪兽中已有魔改效果的先例,但目前看来,它仍未OCG化的原因很有可能与原作相关有关:
生态:表向き守备表示で自ターンを迎えると、すべてのカードが「NULL」に1マス引き寄せられる!
——以表侧守备表示迎接自己的回合的话,所有的卡都会被「N·U·L·L」吸引1格!
即使是放在旧神族怪兽里,也是相当怪的效果(不过在真DMⅡ的体系下可以打乱对方的行动)。不能确定这样的设计是否和其原型有关。
在游戏中的形象像是个超能系宝可梦,其持有的杖子并没有绘制进卡图里。
※顺带一提,它的手脚似乎都是固定死的,只会180°往两边旋转身体,而手脚均不动。

原型可能来自于日本绳文时代出土的一种代表性遗物,人形陶器「土偶」。
!土偶形态近似人形,躯体成板状,表情幼稚。一般认为土偶是女性形象。有说法强调这与生殖和丰盈的生活有关,是宗教和咒术仪式的对象。
有说法认为,土偶是日本古老的神「荒波吐」的形象。荒吐波乃日本民间(特别是东北地方)信仰的神只,汉字亦可写作荒霸吐、阿罗波婆枳、阿罗波比等。荒吐神的来源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绳文文化的神明,也有人认为荒吐神是不愿归顺大和朝廷的土蜘蛛遭流放至东北部后,入境随俗地跟着当地虾夷族(えみし)一同信仰的神。
绳文时代晩期,伴随东北地区龟冈文化而生的土偶,被称为遮光器土偶(シャコウキ·ドグウ),为世人熟知。
※据说眼睛部位的设计很像阿拉斯加民族用来防止日光伤害眼睛的「遮光器」,故得名。

!头顶袅烟般的冠状突起,小耳、小鼻和小口的表现与变形的大眼形成对比;宽阔双肩的粗大躯体上接有短手短脚,颈部和胸部贴有带突起的隆带。作品采用磨消绳文手法,在后头部、肩部和躯体上配有云状图案,以提高装饰效果。部分冠状突起上保留有赤彩,故推测原本曾整面涂红。
——这个造型会不会教你感到熟悉?
是的,上一篇里提到的灵魂怪兽【磨破罗魏】的卡图上亦绘制了这种陶偶。
※其他以遮光器陶偶为原型的怪兽:

(对比上一张的实物图,由于心形头饰的设计,有理由怀疑,画师把它的手翻到上面来,是为了让它看起来像是在摆剪刀手。)

(设计同土偶略有区别,不由得教人联想到,中国神话中“以乳为目,以脐为口”的刑天。)

(相当有名的盗版卡动画卡【奥里哈刚·西诺洛斯】OCG化。「シュノロス/西诺洛斯」在希腊语中是“本体”的意思,不过译名明显是参考了其外形的原型。)

希望努尔能早日OCG呀= ̄ω ̄=。
*增改了评论区的补充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