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月后之自我审查
科研,究竟适不适合我呢?

两个月前写了一篇《所谓梦想》,经过两个月的不断反省后,抓住2019年的小尾巴写一个小总结。
虽然我近乎每天都在进行着内省,但是想要落实到笔上来,似乎还是不太容易的。不过如能不断练习,应该也会有所提高。
从我在德亚上买下可能是人生最后一台游戏主机—— xbox one X开始,我脑海里突然浮现出一个问题:你是什么时候愿意去当普通人的呢?
我依旧可以嘴臭地辩解:从我发现世俗的标准并不能衡量我的时候,我便不再恐惧去当普通人了。
但心中仍旧是有不甘心的。
这两个月我很少能像以前一样按时睡着。似乎每天都在失眠。
取得的效果?大概自己又进行了一次翻天覆地的改变吧。
许多我之前没有想过,没有思考过的问题不断冲击着我的世界观
与此而来的是对人生的怀疑,对现实的迷茫,以及不可避免的有点虚无主义。
原来我是如此无知。
原来我这十几年接受的教育,几乎没有教过我如何做“人”。
我以前,是不太愿意关心“人”的事情的。没有朋友?没关系,自得其乐。没谈过恋爱?还好吧,这个太浪费时间了。
我的时间应该投入到“不朽”的地方去,去发现未知,去追求人类的极限,去探索宇宙最深的奥秘。浪费在“必朽”的人的事情上,那和慢性自杀有什么区别呢?哲学?哲学能帮我们飞出太阳系吗?能帮我们攻克癌症吗?不能。那就没什么好说的了。做“人”的智慧和宇宙的真理比起来,没什么卵用。
所以我不喜欢当医生。生老病死难道不是人都要经历的吗?这种事情有什么好操心的呢?该活着就活着,该死了就死了。世间规律就是如此嘛!
我以前的水平大概就是这样了。
这样活着并不是不好。我一直认为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活的纯粹,是一件非常,非常浪漫的事。我梦想活成1900那样,“纯粹”的人。我在电影院看到重映的《海上钢琴师》的时候,比4年前感触更多,仔细想想,大概是在被社会毒打后,明白了一点“纯粹”有多么可贵。
说实话,我认识化学后的这几年,活得并不是特别像个人。
又或者我不知道,“人”活着应该是什么样子。
谁又能知道呢?人应该以什么样子活着才算正确的?必须要老婆孩子热炕头吗?必须要结婚防老吗?必须要在房贷和哺育后代中浪费一生吗???
甚至活着,必须要追求幸福吗?
这对我来说,实在是一个很尖锐的问题,以至于我目前也不知道给出一个得体的答案。
不过,诚实说,我现在真的不知道应该如何活着。
这两个月大抵最大的收获是获得了感受痛苦的能力。
当我看着2号桥的勇士们视死如归的时候,没有什么比当个键盘侠更痛苦的了。
我发现人可以以另一种方式活着。
不一定要追求永恒,追求不朽,也可以为了无尽的远方,为了无数的人们。
反倒是一心只读圣贤书,有点像被人当枪使了。
我现在真的有点向虚无主义进展了?如果追求梦想无意义,去探索世界无意义,那到底什么有意义?只有虚无的democracy有意义吗?
我到底在和谁斗呢?这场斗争真的会有胜利者吗?
我不知道…
我太无知了。
我还要看很多很多的书。
下学期,应该会去学一下画画吧。虽然我从来没学过。
回到刚开始的问题:我不知道我要不要搞科研了,我真的不知道。
我感觉我就是斯通纳!
一生都在和虚无与庸俗做着孤独的斗争
却从未有过胜利。
我需要学更多的哲学了。
我不能再这样虚无下去了。
我要好好评估一下,将自己所有的精力all in到这个群魔乱舞的科研圈到底值不值得
(目前来看是基本不值得)
我还要想一想,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
存在本是一种现象
非要为其赋予什么意义
定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
但我一直相信,我承受的这些孤独,我感受的这些痛楚,都是有意义的。
我在这之中领悟到的,创造的,都是有意义的。
我要好好想一想,自由是什么,我是什么,人是什么。
最近尤爱跑步。
只要跑起来,那天地间剩余的一切,都是喧嚣了。
只需要思考自己,只需要和内心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