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笔记自用1

液氮裂解细胞
小分子结合→不同梯度加热→离心取上清液→跑Western电泳→转膜→封闭→孵抗体→显隐
DNA胶制作→跑电泳→回收DNA→测浓度→同源重组
提质粒→测浓度
液氮反复冻融细胞裂解液(细胞+PBS)是最温和的裂解细胞的方式,可以用于研究蛋白质的天然结构,小分子结合等。
具体操作:1 min冻+37℃水浴融化40% 反复
这里师姐是要看小分子与蛋白质的结合对蛋白质的影响,用温度来体现。要设置对比组(不加小分子的)
目的:将已经克隆在一个载体上的基因克隆在另一个载体上。
实验思路:①设计一对引物(目的基因两端+新载体同源臂),以原载体为模板,利用该引物将目的基因从原载体上p出来,这时目的基因上两端携带了新载体的同源臂序列。②用引物将目的基因p出。(师姐前面已经做完了)③DNA电泳回收目的基因。④同源重组
加热3 min
1%(1 g / 100 mL)的DNA胶配50 mL:
1.称0.5 g AGAROSE G-10胶于锥形瓶;
2.加入50 mL的1×TAE buffer(用50×稀释好的);
3.将锥形瓶放入微波炉,最高温度,沸腾后每30s拿出来晃一晃,反复3-4次,使溶解充分均匀;
4.锥形瓶放入60℃水冷却;⑥加入5 μL核酸红色染料(10000× Ultra GelRed),摇匀;
5.取模具,倒入模具,放置10 min
1.常温放两分钟,拿手指上震荡,甩一下,放冰上
2.全部转移到1.5 mL离心管(这里要很多管),4℃离心 最高转速15 min
1.挑一个点摇一夜
2.离心, 4000 J 6 min
3.取质粒试剂盒(质粒试剂盒有大中小三个规格,10 mL以内mini,20 mL midi,100 mL max)
1.温柔取下梳子,在装了TAEbuffer的电泳槽中温柔剥下胶,用刀片切下不用的,存储在装有TAE的塑料袋中,4℃
2.取1 kb Ladder;10× DNA Loading buffer
3.在DNA(25 μL)中加入2 μL的10× DNA Loading buffer
4.上Ladder
5.盖盖子,连电线,设置30 min(电压没记下)
这里DNA带负电,往正极(红色)跑
按照提质粒试剂盒操作(P1混匀→P2温和混匀放置3-5 min变清亮粘稠→E3颠倒出絮状放3-5min离心取上清→上清过滤柱离心取滤液→加异丙醇→柱平衡→柱子中放入加异丙醇的混合液→离心弃滤液→吸附柱加buffer PW→离心弃废液→再离心)
跑电泳:取上清液加PAGE loading buffer→shake→95℃金属热变性10 min
开紫外→关上→切下条带放入离心管→根据Fast Pure Gel DNA Extraction Mini Kit 试剂盒说明提纯
1.一个电泳槽跑两张胶,短槽朝里(放胶没有拍到)
2.配1 L电泳液:1L 1×Running buffer(10×Running buffer配方:432g Glycine+90.0gTris 加水3L)+另加 10mL 10% SDS(10g/100mL 十二烷基磺酸钠)
3.加电泳液入电泳槽(内槽填满,外槽有一些就行),拔梳子
4.金属加热后的蛋白放室温冷却,震荡一下
5.上样
6.电压先低后高120V
仪器:Nano drop spectra photometer(蛋白和核酸浓度均可测)
1.用水洗三次
2.用水blank,做空白对照
3.加2 μL 质粒 测出浓度为471 ng/μL(某个比值>2认为有RNA污染,<1.8认为有蛋白污染,1.8-2为核酸)
4.加2 μL DNA 测出浓度为44 ng/μL
5.水洗两次
菌:载体PET28A
细胞:载体PRT5
转膜重要!看姐手法 很多细节
1.转膜液提前预冷4℃(具体什么没记下来)
2.转膜液用甲醇激活,去掉上一层下一层蓝色保护纸
3.转膜夹,黑胶白膜:白底→海绵→滤纸→膜→赶气泡→胶(分正反 右上角切角)→赶气泡→滤纸→海绵
4.转膜装置:黑对黑 白对红
5.转膜液倒入装置
6.冰块放入转膜液
7.盖盖子红对红 黑对黑
8.200mA 1h
9.之后把膜放到20 mL 5%牛奶中,摇床封闭1h(5g/100mL 用TBST溶),再之后加抗体4℃过夜孵育一夜,第二天来显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