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OKR落地操作指南 系列之第092期:OKR与组织绩效

1,正确理解组织绩效
在OKR实践中,如何将组织中差异化的个体,有效的组织在一起,高效的实现一个共同目标,并达成组织与个体的共赢,这个问题是很多管理者永恒的追问。个体在组织中的绩效受到很多环境因素的影响,从赋能个体到赋能团队的双向赋能维度来看,可以聚焦在两个关键点:一个是个体工作行为,另一个是组织的均衡性,个体行为我们可以理解为员工的综合技能与学习潜质,组织的均衡性体现在组织文化和企业管理方式。大量OKR落地案例中发现,当组织的均衡性处于支持型,员工处于高技能高潜能的状态,便会出现授权型的组织和个体之间的联结;当组织的均衡性处于控制型,员工依然处于高技能高潜能的状态,便会形成对抗型的组织和个体之间的联结;当组织的均衡性处于支持型,员工技能欠佳但主动性强的状态,便会形成参与型的组织和个体之间的联结;当组织的均衡性处于控制型,员工处于技能欠佳主动性欠佳的状态,便会形成指令型或者博弈型的组织和个体之间的联结。这种差异最终体现在组织的绩效上。
2,组织绩效的发生
我们发现组织绩效产出模式由产业链和价值链组成,以产业链为核心的组织更侧重过程管控,延续分工思维,效率导向;以价值链为核心的组织更偏爱用户体验,基于用户需求出发,以产出结果为导向。 数字化时代扑面而来,万物互联使得组织无边界,呈现出外部无序而内部又高度关联的状态,对于组织来说,影响组织的绩效因素正在由内部转向外部,组织正在由“分”走向“合”,组织的绩效更依赖于更大范畴的协同。到底什么是协同?协同是组织作为社会结构的组成部分,以价值创造为逻辑起点,通过内外部的资源重构,形成优势适配的一种生存发展技能。
3,OKR协同与绩效提升
协同在OKR应用中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从创建到执行再到更新,从共创会到复盘会再到季度大会,协同在组织内部是非常稀缺的,传统的“部门墙”,“流程林”,“隔热层”制约着协同的发生,伴随着组织的业务复杂程度的加深,组织业务规模的扩大,协同的复杂程度会成指数级增长。OKR管理工具中提倡的共识性的目标,更多的自下而上,更多的主动性参与性,更多的透明公开奠定了协同的基础;OKR实施中团队个体是角色化的,而非传统的岗位化,个体岗位化更侧重流程节点,个体角色化更侧重结果产出,角色化要求个体更多的绩效;OKR鼓励目标的挑战性,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大量的不确定和创新试错,需要更多优化,调配,整合,协作,当团队OKR更新的时候,是组织形成凝聚力的时刻,是再一次共识的时刻,团队及个体需要再对齐,再联结,再校正。OKR协同将大幅提升组织的绩效。
4,写在最后的话
组织绩效的发生是一场过程管理,组织的绩效是一次次持续的优化和迭代,组织的绩效是不断的动态化目标的实现过程,OKR是组织绩效的基石。OKR新动能,国内首家专注于OKR落地的应用服务商,一站式OKR落地应用服务商,OKR落地应用领先品牌,核心顾问团队均来自于英特尔、谷歌、华为、苹果、字节跳动、麦肯锡、德勤等世界知名企业,致力于手把手帮助企业做OKR落地。
服务项目:OKR教练认证班、OKR训练营、OKR内训、OKR工作坊、OKR陪伴式咨询,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