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动的基本模式

人的眼球运动有三种基本的类型:注视、眼跳和追随运动。
一、注视(fixation)
注视的目的是将眼睛的中央窝对准某一个物体。当眼睛注视一个物体时,并非完全不懂的,而是伴随着三种眼动;漂移(drift)、震颤(tremor)和微小的不随意眼跳动(involuntary saccades)。
(1) 漂移是不规则的、缓慢的视轴变化;
(2) 漂移常伴有震颤,震颤是一种高频率、低幅度的视轴震动(oscillatory movement);
(3) 当视网膜上的成像由于漂移而离中央窝过远时,就会出现小的不随意的眼跳,起到校正作用。
视网膜上某一固定位置经过一定时间的刺激后,可以很快地适应,结果会造成视觉模糊甚至消失。而在实际生活中,长时间注视一个静止物体一般不会出现网膜适应,这是因为注视时微小眼动可以改变视网膜上的被刺激部位,避免了视网膜适应,提高了视觉能力。
二、眼跳(saccades)
眼跳的功能是改变注视点,使下一个要注视的内容落在视网膜最敏感的中央窝附近,如此一来人就可以清楚地看到想要看到的内容了。但通常我们难以觉察到眼睛的跳动,而觉得是眼睛平滑地运动。
眼跳有两个特点:
(1) 双眼每次跳动几乎完全一致;
(2) 眼跳速度很快。
三、追随运动(pursuit movement)
当观看运动物体时,头部不懂,为了使眼睛持续注视这个物体,就需要追随。在追随运动中,眼球运动速度和方向主要是与所注视的物体的速度和方向有关。但是当注视对象走得过远时,眼球追随到一定程度,就来一次跳动,把视线转回到起点,再注视新的对象并继续追随。当因物体的运动速度较快而看不清楚时,追随运动中便有眼跳的参与。
来源:眼动分析法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阎国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