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那么笨啊”,相信我,摧毁一个人如此简单


前几天,看到一期让人无奈又感动的节目,看完之后,真能分分钟感受到孩子的窒息……
在一个干净的餐厅里,妈妈正在劈头盖脸训自己的孩子:
为什么同样的题,别人会,你就不会?你脑子里装的是什么?

你委屈什么呀,你是不是最笨的?
短短十秒钟,已经让人看得喘不过气。
接着,小女孩赶紧对妈妈说:妈妈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

话还未落音,妈妈就迫不及待地再次发火:
你真是太让我失望了。
妈妈每天工作也很辛苦的。
说到这里,妈妈一肚子的委屈变成了生气,女孩擦着眼泪只好一遍又一遍地对妈妈说着对不起。

可是妈妈的火气非但没消,反而变本加厉地呵斥:对不起有什么用?这么简单的题你都不会。
为什么别人家的小孩子什么都会,又会跳舞,又会唱歌的,你怎么什么都不会,你怎么那么笨啊。

说着,妈妈站起来出门打电话。
留下这个弱小无助的女孩,在餐桌旁不知所措,她默默捡起刚才掉在地上的卷子,开始改错题。

邻桌一位男士把刚才所发生的一切都看见眼里,而此时,也许是唤起了他曾经的经历,正在偷偷擦掉眼泪,极力掩饰自己的情绪。

过了几分钟,他掷地有声地对小女孩说了两句话:加油宝贝!加油哦
说完,男士摘掉眼镜,再次擦了擦眼泪。
也许,这一幕,把他带回到自己的记忆里,在一遍遍抚平那个曾经“皱巴巴”的自己。
过了很久很久,他红着眼睛对女孩说:宝贝,一点都不笨啊,宝贝,特别棒。

可女孩摇摇头,难过地说“可是我妈妈说我很笨,我成绩也不好,妈妈天天骂我。”
此时,男士再也无法掩饰自己的情绪,哭出了声音。
小女孩很懂事地走到他身边,询问道:叔叔你怎么哭了。
他擦掉眼泪说:没事,我觉得你特别棒。你是我见过小朋友里,最优秀的。

男士鼓励了她几句后问“那你爱妈妈么?”
女孩坚定地说“爱”,可又反问了一句“妈妈爱我么?”
这一句话,让无数网友为之动容,我们总以为一句一句的泄愤,说者无意,却在孩子的心里慢慢堆积成了一场海啸。
此时,男士也坚定地说“爱你啊,当然爱你啊”。
“那妈妈为什么还会说我呢?”女孩接着问。
男士红着眼睛,想了想说“因为她爱你的方式不对”。
这句话,再次让人破防。

语言的暴力很可怕,也许你轻描淡写的一句话,足可以让孩子用一生去治愈。

电视剧《以家人之名》里,齐明月同样有一个让人无语又拧巴的妈妈。
她习惯于否定孩子的所有,对孩子的工作、事业、生活都指手画脚,每当女儿想要反抗的时候,她总是第一个跳出来泼她冷水。

齐明月读书的时候,她只准女儿跟成绩好的玩、不能和成绩差的交朋友、口口声声“父母都是过来人,我们是为你好”……
齐明月拿了全班第二,成绩已经很好了,然而齐母还是给她贴上了“千年老二”的标签,彻底否定了女儿的优秀。

出门在外让孩子自己点菜、选衣服、拿主意,最后却又因为女儿的选择不符合自己的预期标准而全盘否定,最后得出一个结论:你这孩子,一点主见都没有。

在齐明月妈妈眼里,自己的女儿似乎总是做得不够,总有地方不如别人。
可奈何本着“为你好”的初衷,说出口的却全是否定、打压孩子的话。
真是实力演绎了中国式父母的拧巴:一边希望你过得比谁都好,一边觉得你做的比谁都差。


《少年说》中有一期,一个女生站在天台上对着台下的妈妈大声倾诉了心中的苦,在妈妈眼里,别人家的孩子什么都是好的,而自己哪方面都不如别人。

可是,她憋屈、她不服,她不否认别的小伙伴的优秀,只是,她心里很委屈,明明自己也一直在努力,为什么妈妈就是看不见呢?
台下,妈妈安抚性的“夸赞”了两句,一针见血地解释了这样做的原因:
表扬了你,飘了怎么办?
是啊,总有一些父母,擅长让孩子不开心。

孩子考了第一名,本来值得庆贺,父母却说:“别高兴太早,小心下次掉下去……。”
孩子得了短跑冠军,父母说:“这有什么值得高兴的,跑得快不如考得好……”。
孩子刚完成了手工作品,父母说:“拿一边去,成天整些没用的……”
孩子努力获得了好成绩,明明值得高兴,但父母却向孩子泼冷水,想让他不要得意忘形。
没得到父母肯定的孩子,内心只有失望和灰心。
而有些家长还会云淡风轻地说一句:
你看,说他两句还哭了。

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原生自卑,它是从骨子里带来的自卑、缺乏安全感和自我否定。
那么,你知道摧毁一个孩子有多简单吗:就是,否定他,不要表现出任何情绪,务必耐心地、客观地、冷静地否定他。

一开始否定他微小的行为,接着否定他的长相,否定他的朋友,否定他的性格,如果他开始对你反驳,你千万不要发火,你只需要说一句:孩子,我都是为了你好,我怎么会害你呢。
然后,你再爆发一次你的情绪,大声地辱骂他,进一步否定他,让他觉得都是他的错,你永远都是对的,你永远都是更高阶的存在。
相信我,他已经被毁掉了。


之前看到过一个扎心的问答:中国式父母对孩子最残忍的伤害是什么?

其中最高赞的回复是这样的:
今天邻居骂孩子,声音特别大,他说:我把你生下来不是为了让你享受世界的,正因为我和你爸没有希望了,才这样要求你。
制造并奴役一个灵魂,让它承担着不应承受的痛苦,去实现制造者的执念,便是最大的残酷。

短短几十字,冰冷的可怕。
我始终觉得,一个家庭最可怕的不是穷,而是有一个经常制造内耗的人,不停地制造矛盾和争吵,当我们回顾过往人生,会发现最让人难以忘怀的,是给予我们鼓励和支持的人。
或许是某个欣赏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赞许的表情等。

人如果被很好地爱着,就不会皱巴巴。
也许,正是这些微不足道的举动,却能给予我们内在极大的力量,激励我们在人生路上越走越稳健,在低谷中一次次,得到救赎。

我不懂信仰,但我始终相信善良和温柔,充满了力量。
愿共勉,好了,我是半耳聆,感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