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少女前线 枪械介绍 李恩菲尔德

2019-02-19 09:02 作者:冰糖水煮梨  | 我要投稿

李·恩菲尔德步枪

李·恩菲尔德步枪(Lee-Enfield)是1895年至1956年英军的制式手动步枪,有大量衍生型,亦是英联邦国家的制式装备,包括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及印度。李·恩菲尔德步枪发射.303 British口径弹药,取代了英军早期的Martini-Henry、Martini-Enfield及Lee-Metford步枪,其后在1956年被L1A1 SLR取代,但部份英联邦国家中仍有装备,李·恩菲尔德步枪共生产了逾1千7百万支,是世界上产量最多的手动步枪。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朝鲜战争中是所有英联邦国家的制式装备。


外文名

Lee-Enfield

生产国

英国

中文名

李-恩菲尔德步枪

武器简介

李-恩菲尔德(Lee-Enfield)的全称是李-恩菲尔德短步枪(Short Magazine Lee-Enfield,“SMLE”)李恩菲尔德步枪步枪是由恩菲尔德皇家兵工厂生产的枪管和“李”式抢机机构结合而成的,英军1895年装备。口径7.7毫米,当时使用柯达无烟药,腐蚀性较大。


基本参数

操作:单发手动


口径: .303


弹药:7.7×56mm R步枪弹(因此,李·恩菲尔德步枪又称“英七七”。)


弹匣容量:5发/弹夹(双弹夹)


重量:8.8磅


全长:1130毫米


枪管长:640毫米


初速:738米/秒


射程:1000码


背景情况

李-恩菲尔德短步枪是由恩菲尔德皇家兵工厂在李氏步枪的基础上改进而来,正式命名为“李-恩菲尔德弹匣式短步枪”,1903年开始量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朝鲜战争中是所有英联邦国家的制式装备。


历史设计

1888年英国军队采用发射药为黑火药.303口径李-梅特福弹匣式步枪(Magazine Lee-Metford),简称MLM步枪。李-恩菲尔德步枪衍生自.303口径枪弹的Lee-Metford 改进型,.303口径枪弹改成无烟发射药后,由恩菲尔德兵工厂******,1895年命名为李-恩菲尔德弹匣式步枪(Magazine Lee-Enfield),简称MLE步枪。为与后来的“短”步枪(SMLE)区别,MLM步枪和MLE步枪(枪管长30英寸,全长约1257mm)统称为“李氏长步枪”(Long Lees)。此外,还有供骑兵用的卡宾枪(全长约1013mm)。布尔战争之后,在李氏长步枪的基础上改进,首创“短步枪”的概念,名为“李-恩菲尔德弹匣式短步枪”(Short Magazine Lee-Enfield ),简称SMLE,在1903年投产。直到现代,仍有SMLE步枪在民用市场用于狩猎和打靶,或作为纪念品被收藏。


李-恩菲尔德步枪的特点在于采用由詹姆斯·帕里斯·李(James Paris Lee)发明的旋转后拉式枪机和盒形可卸式弹匣(此后,英军的多种恩菲尔德手动步枪均是这个系统的改进),后端闭锁的旋转后拉式枪机,装填子弹速度比较快;安装固定式盒型双排容量10发弹匣装弹(弹匣虽可拆卸,只是为维护或损坏更换方便,在使用中弹匣不拆卸,子弹通过机匣顶部抛壳口(装弹口)填装),提高了持续火力,是实战中射速最快的旋转后拉式枪机步枪之一,而且具有可靠、枪机行程短、操作方便的优点。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堑壕战中,它迅猛的火力给它的敌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当时的恩菲尔德兵工厂甚至曾生产了可装20发子弹的弧形固定弹匣用于堑壕战。李-恩菲尔德步枪本来带有刺刀,但因为过于糟糕的设计而通常被舍弃不用。


在中国

看过电影《集结号》的网友,应该记得这个情节。一个年轻武装部干部,碰上有支没见过的枪,向谷子地询问枪的名字,谷子地告诉他叫“英七七”, 并给了“这枪不好使”的评价。这一情节在网上至今仍遭到着吐槽,被吐槽的原因有以下两点。一,谷子地说的是在平西打游击,肯定不是解放战争时期,只能是在抗战时期,而电影里出现的英七七,是恩菲尔德NO.4型短步枪,这款枪在二战中没有出现在中国战场。二,恩菲尔德NO.4型短步枪,是二中最经典的名枪之一,说这款枪不好使毫无道理。  实际上影片里这一情节是无漏洞的,八路军在冀东的部队,确实曾比英国军队还早地,装备过一批恩菲尔德NO4型短步枪。《集结号》里谷子地所说的平西,应该指的是抗战时期的平西根据地,也就现在北京西部丰台、昌平、房山等十几个县。抗战时期这一带是属于冀东地区的,而冀东大暴动时冀东地区拉起的数万抗日武装,此后撤离冀东转移向的地区正是平西,虽然因决策失误遭日军伏击损失惨重,但还是有一部分部队到达了平地,因此谷子地能搞到一杆Mk.4型恩菲尔德步枪并不稀奇,从而也证明了谷子地抗战时也很可能去过冀东。要解释冀东八路军为何能装备上英七七,不得不说下关于开滦煤矿的事情。  现在唐山地区的开滦煤矿,前身分为两个部分,开平矿务局和滦平矿务局。开平矿早在庚子国难时遭英军强占,滦平矿在1934年华北事变后,又被英国人趁机占走,进而合并成了了开滦煤矿。为了保护煤矿即运煤铁路的安全,英国人早在占领开平矿时,便成立了一只矿警队,起初给矿警队配发的是恩菲尔德NO1型短步枪。1934年又占走滦平矿后,英国人扩编了矿警队的规模,后期给矿警队配发的是恩菲尔德NO4型短步枪。恩菲尔德虽然分为1到5个型号,但NO2型是练习枪,NO3型则指的是美军仿制的P-14步枪,因此NO4型实际上就是NO1的直接升级版。正式因为型号上的这一特点,恩菲尔德NO4型短步枪虽然是二战全面爆发后才开始大批生产,但实际上早在30年代初就以定型并有了小批量生产,因此英国人为保护开滦煤矿而成立的矿警队,比英国正规军还早得购入并装备上了一批恩菲尔德NO4型短步枪。  开滦煤矿现在基本上是唐山市的古冶区,总面积相当的大,多个矿点之间相隔得比较远,而且各个矿点都有铁路支线和主铁路连接,因此为了保护煤矿和铁路,英国人成立了矿警队规模很大。在华北事变后,根据卖国的“何梅协定”,国民政府的中央军撤出了冀东,日军扶植起的冀东自治政府,归属英国人的开滦煤矿沦为了孤岛,因此矿区的警察队伍,实际上也成了替英国人保卫煤矿的殖民地武装,因此也得以装备上了恩菲尔德步枪。由于以上两个原因,开滦煤矿地区当时的“英七七”数量很多,有前期的恩菲尔德NO.1型短步枪,也有后来的恩菲尔德NO.4型短步枪,并且由于当地警察和矿警队都是中国人,有很多的都通过各种途径流入了民间。因为这一类步枪的口径是7.7毫米,所以当地老百姓将其统称为了“英七七”。  1938年冀东大暴动,唐山地区短时间拉起了十多万抗日武装,开滦煤矿矿工组织起了多支抗日队伍,其中以著名的抗日英雄节振国,所领导的赵各庄矿工人特务大队最为有名。  抗战爆发后日军全面占领了华北,但开滦煤矿归属英国,成了日军无法开进的孤岛。  1938年冀东大暴动,开滦煤矿矿工组织起了多支抗日队伍,其中以著名的抗日英雄节振国,所领导的赵各庄矿工人特务大队最为有名。吃的是阳间饭干的是阴间活,挖煤的矿工普遍都拿命不当回事,而且当年开滦煤矿的矿工普遍拉帮结派练习武艺,敢拿起枪打鬼子的,说难听点全是不要命的亡命徒。而且因为日军无法开进开滦煤矿各矿点所在的城镇,这些矿工抗日武装是干在镇子上公开活动的,出去打鬼子打了场胜仗,直接就敢去镇子的酒馆里喝酒庆祝。  之前受尽了英国矿主的压榨,抗战爆发后英国人又是挖煤卖给日军,并且日军在各矿点还派出了日方代表,工人们有了自己的武装之后,将矛头同时对准了英国矿主和日本鬼子。砸过日方住煤矿的代表驻地,也袭击过煤矿的矿警队和警察队伍,抢夺到了不少的“英七七”步枪。  周涛和温兆伦主演的电视剧,《节振国传奇》,虽然剧情搞得有些离谱,但在“英七七”上这一点,还是比较地尊重了史实。  《节振国传奇》里的神枪手李德贵,肩膀上扛的就是英七七。  开滦煤矿地区的抗日队伍,后来都接受了冀东八路军的改编,所以他们从矿警手里抢来的“英七七”,也就成了八路军的武器之一。谷子地说英七七不好使,从八路军打仗的实际战术上说,是有着足够的理由的。  首先说这款枪用的7.7毫米子弹,在当时的中国很难搞到,打没了子弹枪也就成了摆设。另外还有个很重要的原因,恩菲尔德NO4型短步枪,在刺刀的设计上有着很大缺陷,仅是马马虎虎地装到了枪管上,装上了吓唬人还行,但拿着去拼刺刀却不行,严重不符合八路军打几枪就冲上去拼刺刀的战术。  恩菲尔德NO1型短步枪的刺刀,因为枪托前段和枪口是重合的,前端有个凸起的短铁柱用来套上刺刀,后边带有和刺刀嵌合的卡笋,因此恩菲尔德NO1型短步枪的刺刀安装得是非常牢固的。而且因为枪托前段和枪口是重合这一特点,这款步枪承接刺刀的实际上是以枪托来承受的,和主要是将刺刀套在枪管上的步枪比起来,除了前刺的功能还可以下砍,称得上是刺刀设计中的经典之作。  恩菲尔德NO4型短步枪的刺刀。为了能在战时大规模生产,作为升级版的NO4型,实则是NO1型的缩水版。这款刺刀就是简单的套在了枪管上,连卡笋都省略掉了,玩命拼刺刀远不合格。当然这一设计对英军是符合实际的,毕竟到了二战英国兵已经很少拼刺刀了,而对于八路军来说却是少了个最关键的功能。  可惜冀东的八路军,能幸运地装备上了先进的是恩菲尔德NO4型短步枪,却是因缺乏子弹无法发挥出这款步枪射速快的优势,而且还难以拿着这款步枪跟鬼子拼刺刀,因此从实战感受上说,自然也就认为是不好使了。

少女前线 枪械介绍 李恩菲尔德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