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根溯源 ▏27岁患者视网膜劈裂病
追根溯源 ▏27岁患者视网膜劈裂病
在OCT技术没有出现之前,视网膜劈裂症的确认,是一件十分繁琐的工作,而且也十分考量医生的临床认征功力。很难想象,几十年前甚至更久远的时候,眼科前辈们仅仅通过一个直接检眼镜和其它的简陋设备,就揭示了如此众多的眼病细节,而且用现代的技术,一一证实了它的正确性,这是十分令人敬佩的。
近日,西安爱尔古城眼科医院眼底病专家韩晓冬以视网膜劈裂症为例给大家进行该病种的科普,“对于一个简单的视网膜劈裂症,有时只是随手做一个OCT可能就解决了。但是,有的并不总是那样一目了然。临床上,也会遇到比较复杂的情况,一眼望上去,给人一种“乱糟糟”的感觉,这时就要对影像分析下点功夫了。”韩晓冬主任介绍。
比如说下面这个病人。
这是韩晓冬主任收治的一位年轻病人,27岁。BCVA:右眼0.9,左眼0.8。总体说来,矫正视力还算说得过去。
眼底照片显示,右眼的视盘颞侧有萎缩弧,颞下血管弓处视网膜颜色有些淡,视盘鼻侧看到的几个小的白色斑点是伪迹。左眼视盘颞侧见萎缩弧,上下血管弓处视网膜颜色也有些淡,颞侧大约130°中周部眼底看到一个颜色较深的条形斑。不过,凡此种种,似乎并没有什么值得注意的明显病理性改变。
但是,当OCT的检查结果出来后,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在两只眼的B-scan影像上,分别看到了了神经纤维层劈裂、神经节细胞层劈裂、神经纤维层/神经节细胞层复合体劈裂、以及尤为明显的中心凹下内层视网膜劈裂。如果再仔细看一下,当把线性光栅围绕视盘扫描时,会发现这种劈裂在视盘旁也是非常明显的。
中心凹下的视网膜劈裂,几乎占据了外核层的整个空间,给人一种“外核层劈裂”的假象。不少年轻医师遇到这种情况,有时会感到疑惑,在判断这种劈裂层次部位时往往举足不定。其实,有一个简单的办法,很容易去识别它,那就是“追根溯源”。
“我们知道,使用的OCT仪器可以是不一样的,但至少目前市场上看到的产品,都提供了1到多条扫描功能。病人量大的时候,或者由于其它原因,特检医生可能会选择尽可能少的扫描线。假如扫描光栅选得准确,哪怕1条也可以,这没有问题,但非常容易看到的情况是,特检医生并没有看到眼底,可能并不清楚你想要的具体位置,这样的话,可能会漏掉最想看到的病灶部位。”韩晓冬主任指出。
有的设备比较老,近红外线影像常常不是很清楚,而且每次扫描只有几条光栅,这就可能需要多选择几个部位进行扫描。
最后,韩晓冬主任总结,当眼底病视网膜劈裂难以定位时,可以以最大劈裂位置为原点,上下或左右“滚动”扫描光栅,“追根溯源”,这时就会找到劈裂层次的初始点。当然,前提是扫描光栅的数量能够覆盖所要看到的区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