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SVT-40半自动步枪

2023-08-06 03:17 作者:回炉_  | 我要投稿

SVT-40全枪长1226mm,枪管长625mm,空枪质量3.85kg。 发展沿革 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军步兵的主要装备之一。使用自19世纪90年代初开发使用的俄式7.62×54R凸缘步枪弹,弹匣容量10发,SVT-40半自动步枪曾作为狙击步枪在二战战场上使用过。 根据冬季对芬兰作战所取得的经验教训总结的成果,在SVT-38的基础上改进而成,目的是改善步枪的操作性能和提高可靠性。 于1940年7月1日开始在图拉兵工厂投产,据报道,SVT-40第一个月的产量就有3416支,第二个月达到8100支,每个月的产量都稳步增长,这主要是因为一些零部件被简化,而且生产工人也已经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随着更多的生产线调整完毕以及工人熟练程度的增加,到1940年12月月产量估计约有18000支,1940年共生产有66000支左右。1940年末-1941年初,科若库兵工厂也开始投产SVT-40。 科若库兵工厂主要是为苏联空军生产机枪和航炮,所生产的SVT-40数量很少,现已成为收藏家的抢手货。 技术特点 SVT-40的标准配件维护工具装在一个帆布袋中,方便携带。每套工具包括枪刷和几个多用途工具,例如调整气体调节器的扳钳也可以用于拆卸枪口制退器和导气活塞;而调整准星高度的T形钥匙也可用于拆卸枪托螺栓和击针。SVT-40的背带最初采用帆布和皮革制成,后来改为全帆布背带。每支步枪都配一把刺刀,刺刀刃长241mm。 采用导气式工作原理、弹匣供弹的自动装填步枪。短行程导气活塞位于枪管上方,后坐行程约36mm。导气室连同准星座、刺刀卡笋和枪口制退器,构成一个完整的枪口延长段。这样的设计简化了枪管,但枪口延长段颇为复杂。导气室前面凸出的是一个五角形的气体调节器,有5个不同的位置,分别标记为1.1、1.2、1.3、1.5和1.7,可根据天气条件、弹药状况或污垢的积聚程度选择合适的导气量。有一个专用扳钳用于调整调节器。 SVT采用枪机偏移式闭锁机构,双闭锁凸耳。枪机框底部的开/闭锁斜面与枪机顶部的开/闭锁斜面贴合,在自动循环过程中相互作用,使枪机后端上抬或下落,完成开、闭锁动作。FN公司的FAL步枪的枪机就与SVT的非常相似,区别在于SVT的闭锁支承面在机匣前方,而FAL的在机匣后方。枪机偏移式闭锁机构的优点是刚度好、结构简单、便于生产,勤务性也比较好,但由于枪机单面受力以及开、闭锁时的碰撞,对连发射击精度会有一定的影响。不过,SVT作为半自动步枪,这方面的影响并不大。 SVT采用击锤式击发机构,手动保险位于扳机后面,将其向下扳动时能阻止扳机扣动;向左上方扳起后,就能正常射击。 枪口制退器两侧各有6个泄气孔,使部分火药燃气导向侧后方,从而起到降低后坐力和枪口消焰的作用。据说一些早期的枪口制退器有8个泄气孔。 SVT的机械瞄具由位于枪口延长段后端的准星和安装在枪管尾部上方的缺口式照门组成。准星为柱形,可调高低和风偏,准星护罩顶端有一个透光孔,调整工具可通过该孔调整准星高低。表尺最大射程为1500m,最小射程为100m,每100m设一个分划。 弹匣由钢板制成,可装10发步枪弹,SVT-40的弹匣生产起来相比于其他枪械更简单,SVT-40则改用冲压件,因此SVT-40的弹匣卡笋显得较“薄”,不使用时可以向上折叠,避免意外扳动。

SVT-40,每支步枪出厂时仅配3个弹匣。每个弹匣的底部都印有配对步枪的枪号,并在枪号后面分别跟有1-3的序号,3个弹匣与步枪一起配发给士兵。弹匣袋可放两个弹匣,剩下的弹匣随枪携带。最初的弹匣袋由帆布和皮革构成,后来改为全皮。弹匣袋中间有一块厚皮隔开成前后两个间隔,使两个弹匣分开放,避免相互碰撞发出声响。由于每名使用SVT的士兵只能得到3个弹匣,因此在战斗时,需要同时携带一堆预先装满枪弹的桥夹。射击远距离目标时,可以用桥夹慢慢装弹,但在近战中紧迫的情况下,只有通过更换另一个满载的弹匣才能加快装填时间。当时苏联人认为这样的可拆卸弹匣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而且把不必要的重量加入到原本已经很重的装备里,正是基于这种落后的战术观念,后来设计SKS步枪时干脆采用固定弹仓。 SVT机匣上盖的抛壳窗尾端还加工了一个桥夹导槽,可以直接用奠辛-纳甘的5发桥夹往枪上的空弹匣内压弹。设有空仓挂机装置,当弹匣打空时,枪机滞留在后方,提示射手再装填,在使用桥夹往枪内压弹时也需要挂起枪机。 SVT-40都采用木制枪托,而SVT-40枪托的前护手部位则较短,缩短的部位由上、下两块冲压成形的钢制护盖组成,完全包住枪管和导气装置,上、下钢护盖上都开有多个圆孔。由于SVT-40的护木缩短,因此原来的护箍也从两个改为一个,并在前托上增加了手指凹槽。 SVT-40的通条插插在枪管下方,所以通条位置也是识别SVT-38与SVT-40的标志。两枪的后背带环均位于枪托后下方,但由于通条位置的影响,前背带环位置不同。SVT-38的前背带环在枪口延长段底部,而SVT-40的在枪口延长段的左侧。

由于SVT-40结构比较复杂,使用后擦拭非常困难,而偏偏当时苏联生产的枪弹使用的发射药具有腐蚀性,如果不勤加保养会导致枪的可靠性降低。 衍生型号 SVT-40有作为狙击步枪使用的,数量同样不多,大约只有5万支。大部分1942年10月前生产的SVT-40都有瞄准镜架的连接轨座,只是装配有瞄准镜的狙击步枪数量不多而已。瞄准镜架的轨座是在机匣后上方两侧用机器锻压出的凹槽,瞄准镜架是分叉式的,安装瞄准镜后,不阻碍机械瞄具的瞄准线。配用的光学瞄准镜于1940年定型,瞄准镜长167mm,视场为4°,放大倍率为3.5,镜体短小,采用欧洲典型的三柱式分划。该瞄准镜不具备焦距调节功能,这是因为当时苏联的光学器材生产水平较低,难以保证调焦环的密封能力。瞄准镜安装在步枪上的位置偏后,为的是不阻碍使用桥夹装填枪弹。 SVT-40曾有一种全自动型,名称是“1940型托卡列夫自动枪”,缩写为AVT-40,能够连发发射。据说该步枪可配用15发容弹量的弹匣。但SVT-40连发发射时弹膛容易过热,且会导致抛壳失败,这大概是由于苏联弹药在战时的质量较差的缘故。此外连发发射也会导致部件寿命缩短。 枪托的较细部位易破裂。为解决这个问题,也曾尝试采用不同类型的木材,但最终都无法解决。AVT-40投产不久,就于1943年8月撤装了。 1940年9月,曾少量生产了托卡列夫式卡宾枪(据说订单仅3000支),该枪虽然属于SVT-38的卡宾型,但却采用了最新的SVT-40上的设计改进。该枪全枪长1070mm,枪管长470mm,空枪质量3.6kg。关于该枪的情况资料很少。

SVT-40半自动步枪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