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社会学+历史学=历史社会学(攻读PhD学位)

2022-05-31 18:58 作者:太宇可斯  | 我要投稿

要理解现在、把握社会变迁的方向,就需要深入掌握社会变迁的长期进程。只有站在历史的视角——对于韦伯而言它可以长达2500年,才能充分理解现在的独特性、动力和惯性。

——德兰迪《历史社会学手册》

历史社会学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历史社会学仅指战后由美国社会学领域兴起的一股以跨学科方式转向历史的潮流,经过两代历史社会学家“致力于建立自己的学科”,在1980年代初“批判的武器”最终“被驯化”为社会学的子学科领域(郭台辉,2019)。

广义的历史社会学似乎因历史学与社会科学相互青睐而广为接受。当然,社会学家比历史学家似乎更关注历史社会学的学术传统,追溯到18世纪的弗格森、休谟、孟德斯鸠,两个多世纪以来历经两次或三次浪潮式的发展,试图囊括19世纪在欧洲相继形成的“新史学”潮流及其后来的发展。如始于19世纪的英国社会史传统、德国“历史学派”与法国的“年鉴学派”,以及20世纪后期在美国兴起的“新社会史”和“新文化史”,均被纳入到历史社会学的学术史脉络(郭台辉,2019)。

西方学界关于历史社会学有三种基本分析方法。这三种方法在中国学者所做的历 史社会学研究中均有所体现(应星,2018):

1、用长时段构建理论模型

这种分析策略强调的是用一个长时段的历史事实来构建解释历史的理论模型。这种方法将重心放在模型和概念本身的构建上,而对史实的复杂性常常尽可能地化约处理。西方学界的代表人物有斯梅尔瑟、沃勒斯坦、蒂利和曼等。中国的周雪光、赵鼎新、曹正汉的研究都大体属于这种研究路数。

2、宏观比较历史分析

这种分析策略既不是要建构意旨宏阔的分析模型,也不是对某一历史个案的单独解剖。它关心的是历史个案之间偶然性的关联,这种关联“既较好地将相似的历史事件联系起来,又为其他相似事件的不同结果提供了一种可能的、用于归纳的条件”。其代表人物有摩尔、斯考切波和佩杰( Jeffery Paige) 等,其典型路数是美国自1970年代末期开始流行的宏观比较历史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留美学人对这种方法情有独钟。

3、事件社会学

这种分析策略将社会理论的分析锋芒完全隐身在复杂而细微的历史叙事之中,通过对各种路径依赖的、兼具普遍性与偶变性的事件的还原,来理解和揭示韦伯所谓“适合的”因果机制,即在时间上异质性的、在层次上多重性的因果机制。遵循这个研究路数的学者在欧洲远多于美国。


社会学+历史学=历史社会学(攻读PhD学位)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