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正:读懂一篇文章,比背10篇“答题模板”强百倍!
有的家长和我说,孩子做句子含义题时,知道答题步骤,可是总不愿意结合文章去找答案。
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孩子根本读不懂文章啊,读不懂文章他就会有排斥心理。
就好比你做工作一样,遇到自己擅长的,就愿意去做,因为有正反馈!
遇到自己不擅长还老出错的任务,就会本能地去拖延,去逃避。
孩子在学习上遇到问题也是一样的!
做阅读理解,核心还真的是读懂文章。
为了让孩子能真正地掌握读懂文章的技巧方法,我在带领孩子做直播实操时,讲解过程都非常细,哪怕有一句话搞不懂,都要花时间给孩子们讲解清楚,就为了让孩子以后在做题时能避坑。
很多家长会说,我从来没有见过一个老师,会一句一句地给孩子们讲解的,讲得好细致啊!而且简单易懂,我都听明白了!
这就是我的目的,不读懂文章,不做题!
要读懂文章,表达方式这个概念是必须吃透的,因为它是表达信息的基本属性。
读文章,就是接收信息,如果文章里传递出来的信息,孩子都分辨不清楚,那根本是没办法读懂了。
就好比你在马路上看到一个动物,你得知道它是猫还是狗啊!
如何熟练掌握表达方式呢?
最好的方式就是放到文章中,多加练习,每次跟着马老师直播前,可以先用圈画阅读法去阅读这篇文章,试着判断每一句话、每一段话的主要方式是什么?有哪些句子自己是不太确定,没有把握的。标个记号。
等我讲解时,着重听有疑惑的地方,看看自己的思路为何和我的不一样?这样你才会获得进步,而不是直播前5分钟还在问马老师直播链接,文章在哪里看,这样你看100场也是没有用的。
举个例子。当我讲《玉兰花的记忆》这篇文章时,你看到这句话,玉兰花树约有两层半楼房高。自我有记忆起,便有花香。你不确定它到底是属于描写还是叙述,那就打个疑问,听我来讲解,你会豁然开朗。
以下是我讲课的重点内容,你可以做笔记,下次再遇到这样的情况,你就能避坑了。文末有视频⬇️⬇️⬇️
当我们判断一个句子的表达方式时,它的标准是什么?
例如说这段话的第一句话:玉兰花树约有两层半楼房高。自我有记忆起,便有花香。有的说是叙述,有的说是描写。

如何分析呢?我们继续往下看后面的句子,它给我们交代一个信息:父亲一大早起来摘花,相赠邻人。
判断标准:当你遇到一个句子既有描写也有叙述时,特别是一半是描写一半是叙述时,你要看它后面的整个段落在发展哪个方面的。
如果它发展的是这个句子中的叙述性的信息,那这一句话就是叙述。
假如我把前半句去掉,整个句子读起来也特别顺,因为它发展的就是后半句的叙述性的信息。

如果它发展的是这个句子中的描写性的信息,那它就是描写。
如果第一句,承接的是第九段,那它就是描写,因为它发展的是前半句的描写性的信息。


所以,阅读阅读,首先要读懂,这是最重要的;
其次是要理解,对文本的深入理解会让你更好地把握文章内涵,理解文章要表达的意思。
最后再结合做题的解题步骤,就一定会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关注马老师,希望给予你更多的帮助!
创作不易!点赞、转发、收藏哦!
需要领取学习资料,进我主页私❤️信“1”。
